【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平衡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
,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式的自行车体积大,重量重,携带和存放都不方便,公交和地铁禁止携带这类的自行车,因此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结构类型的折叠车,其利用折叠原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重量轻,体积小,操作便捷的要求。
[0003]目前市场上的折叠自行车通常对车架部份、把手竖管以及把手进行折叠设计,以实现减小占用空间的目的。但是这种折叠方式在将自行车折叠之后体积仍然较大,不方便收纳和携带,因此需要一种折叠后体积更小的折叠自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平衡车,以减小自行车折叠后的体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平衡车,包括:车架、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前轮和后轮;
[0006]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左曲柄、左脚踏、右曲柄和右脚踏,所述左脚踏与所述左曲柄的后端可折叠连接,所述右脚踏与所述右曲柄的后端可折叠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车架可折叠连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前轮和后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左曲柄、左脚踏、右曲柄和右脚踏,所述左脚踏与所述左曲柄的后端可折叠连接,所述右脚踏与所述右曲柄的后端可折叠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车架可折叠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具有输出端和输入端,该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左曲柄的前端与所述右曲柄的前端;所述前轮包括相互平行的左前轮和右前轮,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轮与所述右前轮,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所述左前轮与所述右前轮之间;所述后轮包括左后轮、右后轮和悬挂架,所述悬挂架的中部连接所述车架,所述悬挂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左后轮,另一端连接所述右后轮;所述车架与传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后轮均具有折叠状态,折叠状态时,所述车架位于所述左前轮与所述右前轮之间,所述左曲柄、所述左脚踏与所述左后轮分别平行于所述左前轮的左侧,所述右曲柄、所述左脚踏与所述右后轮分别平行于所述右前轮的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前端设U型开口和连接孔,所述传动机构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U型开口可拆卸连接的快拆杆和与所述连接孔转动连接的连接轴,拆下所述快拆杆可使所述车架绕所述连接轴转动;所述U型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快拆杆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螺帽,所述限位螺帽的内侧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的内凹槽;所述快拆杆具有开启、闭合两种状态,闭合状态时,所述内凹槽与所述限位凸起卡接,可将所述快拆杆限制在所述U型开口内;开启状态时,所述内凹槽与所述限位凸起分离,可将所述快拆杆与所述U型开口分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的左端连接有第一下限位部,用于对所述左曲柄的旋转下限位置进行限位,所述第一下限位部的端部设有第一弹性块,所述左曲柄位于旋转下限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弹性块抵接;所述连接轴的右端连接有第二下限位部,用于对所述右曲柄的旋转下限位置进行限位,所述第二下限位部的端部设有第二弹性块,所述右曲柄位于旋转下限位置时与所述第二弹性块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为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的驱动轴,所述左曲柄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棘轮,所述左曲柄通过所述第一棘轮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左端,所述右曲柄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棘轮,所述右曲柄通过所述第二棘轮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右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一上限位部,所述第一上限位部靠近所述驱动轴的左端,用于对所述左曲柄的旋转上限位置进行限位;所述传动机构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上限位部,所述第二上限位部靠近所述驱动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对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