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25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所述反应器壳体一侧设有若干相互连通的物料入口,另一侧设有物料出口;所述反应器壳体内设有反应微通道,所述反应微通道与所述物料入口以及所述物料出口连通;所述反应器壳体上设有上保温板和下保温板,所述上保温板、下保温板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反应微通道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上保温板上开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导热介质入口,所述下保温板上开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导热介质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微通道反应器能够有效提高传质传热效率,提高流体混合程度和效率,且能根据反应类型和物料种类改变流道结构,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微反应器也被称作是微通道反应器,是微反应器、微混合器、微换热器、微控制器、微萃取器、微化学分析等一系列的微型化工设备的统称;通常所说的微反应器是指在制造技术上至少部分采用了微反应技术或超精密加工技术,其内部结构(如流道)的特征尺寸在亚微米与亚毫米之间;微反应器与常规反应设备(如反应釜,管式反应器)相比特征尺寸要小得多,这使其具备大的比表面积,而且随着尺寸的减小,一些物理量的梯度的增加会加快,例如温度梯度、压力梯度、浓度梯度及密度梯度等,这对于化学反应尤其重要;梯度增加将导致传质、传热推动力的增加,从而扩大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的扩散通量,强化传质和传热过程。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110813207A提供了一种丙烯酸酯树脂合成用连续通道反应器及聚合反应装置和应用,该反应器的传质换热器包括板体和多个腔体单元,所述腔体单元包括腔体、圆弧形射流挡板、扰流柱、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但是该反应器由单一的腔体单元连接而成,传质、传热效果受限,流体容易出现分层现象。
[0004]现如今市面上有各种各样设计结构的微通道反应器,存在传热效果不好、混合不均匀、混合效率低等问题,此外,还缺乏一种可以根据反应类型和物料种类改变流道结构的反应器;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传质传热效果好,混合效率高且实用性强的微通道反应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通道反应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物料混合不均匀、不充分、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通道反应器能够有效提高传质传热效率,提高流体混合程度和效率,且能根据反应类型和物料种类改变流道结构,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1,所述反应器壳体1一侧设有若干相互连通的物料入口21,另一侧设有物料出口22;所述反应器壳体1内设有反应微通道3,所述反应微通道3与所述物料入口21以及所述物料出口22连通;所述反应器壳体上设有上保温板41和下保温板42,所述上保温板41和下保温板42之间形成有空腔5,所述反应微通道3位于所述空腔5内;所述上保温板41上开有与所述空腔5连通的导热介质入口61,所述下保温板42上开有与所述空腔5连通的导热介质出口62。
[0008]优选的,所述反应微通道3包括若干微通道组7,每个微通道组7由若干个混流结构8和一个稳流结构9组成。
[0009]优选的,所述混流结构8由弧形内壁81以及折流区82组成;相邻两个混流结构8通过直通道10连通;所述弧形内壁81由三个半径为R1的圆弧相交而成,三段圆弧的圆心组成
等边三角形的顶点;所述折流区82由分流弧821和折流弧822组成;所述分流弧821与弧形内壁81共圆心且半径为r1,所述折流弧822与相邻两个分流弧821相切且半径为r2。
[0010]优选的,所述弧形内壁81半径R1为4~8mm,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210
°
;所述分流弧821的半径r1为弧形内壁81半径R1的0.2~0.8倍;所述折流弧822半径r2为弧形内壁81半径R1的1.4~2倍。
[0011]优选的,所述稳流结构9半径R2为5~10mm,稳流结构9内均匀分布有若干挡流柱91,所述挡流柱91的半径r3为稳流结构9半径R2的0.1~0.5倍,所述挡流柱91数量为3~7个;所述稳流结构9与混流结构8通过直通道10连通。
[0012]优选的,第一个微通道组7的稳流结构9与所述物料入口21连通;最后一个微通道组7的尾部混流结构8与所述物料出口22连通。
[0013]优选的,相邻两个微通道组7中,一个微通道组7的尾部混流结构8与另一个微通道组7的稳流结构9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微通道组7呈轴对称设置。
[0015]本专利技术还要求保护一种利用所述微通道反应器的混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多种流体分别通过物料入口21注入所述反应微通道中汇集形成混合流,混合流经过反应微通道3反复分割、混合后通过物料出口22导出;导热介质从导热介质入口61注入,经反应微通道3换热后,从导热介质出口62流出。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大量弧形结构,在保证混流效果和流速的前提下减少了混合盲区,增加了反应装置的比表面积,使热传导系数和换热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从而获得极佳的传热效果。
[0018]2)当物料进入混流结构后,与折流区的分流弧碰撞接触,物料分成两股折流到弧形内壁,接下来依次与折流弧、弧形内壁碰撞,最后在出口流出,物料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与弧形结构进行接触换热,充分延长了物料的反应时间,保证了反应能够彻底进行,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转化率和产率。
[0019]3)向物料入口泵送物料时,由于不同物料入口压力不同,物料直接进入混流结构会出现流体分层,从而导致反应不充分,因此本专利技术利用稳流结构中的挡流柱降低物料流速,使物料流体流动更加平稳、均匀,稳流后的流体再进入混合结构能够充分发挥混合结构的混合效果,使反应更加充分。
[0020]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定内部弧形折流板的半径r1为弧形结构半径R1的1.4~2倍,设定内部圆弧半径r2为弧形结构半径R1的0.2~0.8倍,设定挡流柱的半径r3为稳流结构半径R2的0.1~0.5倍,使流体在经过反应微通道时能够充分形成漩涡,且在最大程度上延长了漩涡保持的时间,从而获得极佳的混合效果。
[0021]5)本专利技术通过稳流结构和混流结构顺次连接,不仅提高了混合效率而且提高了反应器的容量;稳流结构、混流结构可以根据反应类型和物料种类选择不同设计方案,有效增加了本专利技术微通道反应器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示意图,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微通道反应器设备结构侧面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微通道反应器的反应微通道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微通道反应器的微通道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微通道反应器的混流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微通道反应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微通道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微通道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壳体;21、物料入口;22、物料出口;3、反应微通道;41、上保温板;42、下保温板;5、空腔;61、导热介质入口;62、导热介质出口;7、微通道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壳体(1),所述反应器壳体(1)一侧设有若干相互连通的物料入口(21),另一侧设有物料出口(22);所述反应器壳体(1)内设有反应微通道(3),所述反应微通道(3)与所述物料入口(21)以及所述物料出口(22)连通;所述反应器壳体上设有上保温板(41)和下保温板(42),所述上保温板(41)和下保温板(42)之间形成有空腔(5),所述反应微通道(3)位于所述空腔(5)内;所述上保温板(41)上开有与所述空腔(5)连通的导热介质入口(61),所述下保温板(42)上开有与所述空腔(5)连通的导热介质出口(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微通道(3)包括若干微通道组(7),每个微通道组(7)由若干个混流结构(8)和一个稳流结构(9)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结构(8)由弧形内壁(81)以及折流区(82)组成;相邻两个混流结构(8)通过直通道(10)连通;所述弧形内壁(81)由三个半径为R1的圆弧相交而成,三段圆弧的圆心组成等边三角形的顶点;所述折流区(82)由分流弧(821)和折流弧(822)组成;所述分流弧(821)与弧形内壁(81)共圆心且半径为r1,所述折流弧(822)与相邻两个分流弧(821)相切且半径为r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内壁(81)半径R1为4~8mm,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昌杰黄磊刘久逸陈京帅吴明元孙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