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机组补水加热及乏汽能量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915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热机组补水加热及乏汽能量回收系统,包括中压缸和低压缸,中压缸通过抽汽管线与汽轮机进汽管线连通,给水泵汽轮机分别连通汽轮机进汽管线和汽轮机排汽管线,汽轮机排汽管线连通至凝汽器组件内部,汽轮机补水通过凝汽器补水管线连通凝汽器组件外部,凝汽器组件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换热交换,换热后的汽轮机补水进入凝汽器组件内部并喷入,凝汽器组件内部的凝结水通过凝结水管线与除氧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低压光轴或缸切缸供热机组补水加热及乏汽回收系统,满足了机组在光轴或切缸工况下,全部回收乏汽热量并对补水进行加热的作用。部回收乏汽热量并对补水进行加热的作用。部回收乏汽热量并对补水进行加热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机组补水加热及乏汽能量回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光轴或切缸机组补水加热乏汽能量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热机组补水加热及乏汽能量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火电机组在低压缸光轴或切缸供热后,低压缸切除,其中低压缸抽汽回热部分也相应切除,在切缸工况时,为了减小低压末级叶片的鼓风损失,低压缸排汽维持较低的背压。在低压缸光轴工况,为各个系统疏水及排汽进入凝汽器,同样需要凝汽器维持一定背压。
[0003]在运行中,由于凝汽器低背压运行,同时供热抽汽的大量补水(本专利技术使用与补水量较大机组)补入凝汽器,此时,由于汽轮机轴封系统排汽及给水泵汽轮机排汽依然需进入凝汽器,进入凝汽器内乏汽量较大,如果同时将补水和乏汽排入凝汽器内部,由于汽水换热不充分,会导致凝汽器中的凝结水温低、过冷度大、含氧量较高;另外,为凝结凝汽器内部乏汽以及维持凝汽器背压,需在凝汽器管侧通入部分循环水,这样必须要求循环水系统及冷却塔系统一直维持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热机组补水加热及乏汽能量回收系统,解决了现有凝汽器效率低、经济性差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在光轴或切缸工况下,充分利用给水泵汽轮机排汽乏汽,并通过机组补水冷却进入凝汽器的乏汽,维持凝汽器背压,并提高补水温度。由于补水温度提高,能够有效降低补水中的含氧量。同时,由于用机组补水充当凝汽器冷源,完全回收乏汽中的热量,避免了乏汽中热量的浪费。另外,机组原有循环水不需要在使用,可以完全停止循环水泵和冷却塔系统,节约电能,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供热机组补水加热及乏汽能量回收系统,包括中压缸和低压缸,中压缸通过抽汽管线与汽轮机进汽管线连通,给水泵汽轮机分别连通汽轮机进汽管线和汽轮机排汽管线,汽轮机排汽管线连通至凝汽器组件内部,汽轮机补水通过凝汽器补水管线连通凝汽器组件外部,凝汽器组件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换热交换,换热后的汽轮机补水进入凝汽器组件内部并喷入,凝汽器组件内部的凝结水通过凝结水管线与除氧器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抽汽管线与除氧器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换热后的汽轮机补水进入凝汽器组件喉部并通过补水喷淋雾化装置喷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凝汽器组件包括凝汽器,汽轮机排汽管线连通至凝汽器内部,汽轮机补水通过凝汽器补水管线连通凝汽器外部,凝汽器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换热交换,换热后的汽轮机补水进入凝汽器内部并喷入,凝汽器内部的凝结水通过凝结水管线与除氧
器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凝汽器上设有凝汽器水室,汽轮机补水通过凝汽器补水管线连通凝汽器水室,凝汽器水室之间连通有凝汽器换热器,凝汽器水室内换热后的汽轮机补水进入凝汽器内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凝汽器组件包括凝汽器和小凝汽器,低压缸的排汽管道与凝汽器内部连通,给水泵汽轮机通过汽轮机排汽管线连通至小凝汽器内部,汽轮机补水通过凝汽器补水管线连通小凝汽器外部,小凝汽器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换热交换,换热后的汽轮机补水进入凝汽器内部并喷入,小凝汽器内部的凝结水通过小凝汽器疏水管线连通至凝汽器内部,凝汽器内部的凝结水通过凝结水管线与除氧器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凝汽器上设有凝汽器水室,凝汽器水室之间连通有凝汽器换热器。
[0014]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低压光轴或缸切缸供热机组补水加热及乏汽回收系统,满足了机组在光轴或切缸工况下,全部回收乏汽热量并对补水进行加热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在低压缸光轴或切缸后,通过机组补水冷却凝结系统乏汽,实现乏汽热量的全部回收,冷端热损失为零,极大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效益。
[0016]2.机组补水通过冷却乏汽,提升了自身温度,在喷淋雾化进入凝汽器,使补水含氧量大大降低,较少系统腐蚀风险,同时,补水提高能够提高凝汽器疏水温度,较少系统抽汽,提高机组经济型。
[0017]3.由于凝汽器冷端采用补水进行冷却,原有循环水系统与冷却塔系统都不在需要,能够极大降低厂用电率,提高机组效率。
[0018]4.系统改动小,不影响原有的热力系统,可靠性高,运行灵活,投入成本低,施工周期短,对于新建机组或老机改造都可采用。
[0019]前述本专利技术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且本专利技术,(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中压缸、2

低压缸、3

除氧器、4

抽汽管线、5

给水泵汽轮机、6

汽轮机进汽管线、7

凝汽器、8

凝汽器水室、9

凝汽器换热管、10

凝汽器补水管线、11

补水喷淋雾化装置、12

凝结水管线、13

汽轮机排汽管线、14

小凝汽器、15

小凝汽器疏水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4]实施例1:
[0025]参考图1所示,一种供热机组补水加热及乏汽能量回收系统,包括中压缸1、低压缸2、除氧器3、抽汽管线4、给水泵汽轮机5、汽轮机进汽管线6、凝汽器7、凝汽器水室8、凝汽器
换热器9、凝汽器补水管线10、补水喷淋雾化装置11、凝结水管线12和汽轮机排汽管线13。
[0026]中压缸1通过抽汽管线4与汽轮机进汽管线6连通,给水泵汽轮机5分别连通汽轮机进汽管线6和汽轮机排汽管线13,汽轮机排汽管线13连通至凝汽器组件内部,汽轮机补水通过凝汽器补水管线10连通凝汽器组件外部,凝汽器组件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换热交换,换热后的汽轮机补水进入凝汽器组件内部并喷入,凝汽器组件内部的凝结水通过凝结水管线12与除氧器3连通,抽汽管线4与除氧器3连通。
[0027]凝汽器组件包括凝汽器7,汽轮机排汽管线13连通至凝汽器7内部,凝汽器7上设有凝汽器水室8,汽轮机补水通过凝汽器补水管线10连通凝汽器7外部的凝汽器水室8,凝汽器水室8之间连通有凝汽器换热器9,凝汽器7的内部和凝汽器换热器9之间进行换热交换,凝汽器水室8内换热后的汽轮机补水进入凝汽器7内部,汽轮机补水进入凝汽器7喉部并通过补水喷淋雾化装置11喷入,凝汽器7内部的凝结水通过凝结水管线12与除氧器3连通。
[0028]该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机组补水加热及乏汽能量回收系统,包括中压缸(1)和低压缸(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压缸(1)通过抽汽管线(4)与汽轮机进汽管线(6)连通,给水泵汽轮机(5)分别连通汽轮机进汽管线(6)和汽轮机排汽管线(13),汽轮机排汽管线(13)连通至凝汽器组件内部,汽轮机补水通过凝汽器补水管线(10)连通凝汽器组件外部,凝汽器组件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换热交换,换热后的汽轮机补水进入凝汽器组件内部并喷入,凝汽器组件内部的凝结水通过凝结水管线(12)与除氧器(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机组补水加热及乏汽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汽管线(4)与除氧器(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机组补水加热及乏汽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后的汽轮机补水进入凝汽器组件喉部并通过补水喷淋雾化装置(11)喷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供热机组补水加热及乏汽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凝汽器组件包括凝汽器(7),汽轮机排汽管线(13)连通至凝汽器(7)内部,汽轮机补水通过凝汽器补水管线(10)连通凝汽器(7)外部,凝汽器(7)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换热交换,换热后的汽轮机补水进入凝汽器(7)内部并喷入,凝汽器(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晓亮阳欧史宣平颜强刘经武姬艳云李开旺王忠董天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