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美白功效的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基于多糖类化合物和金属离子交联剂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交联形成具有聚合物网络的纳米粒,以烯基琥珀酸酐酯作为表面活性剂,用于提高纳米颗粒的稳定性,通过氢键和疏水键的作用,将油茶花黄酮化合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可以提高油茶花黄酮的水溶性,减少环境造成的油茶花黄酮降解问题,进而显著提高其稳定性,最终达到显著提高油茶花黄酮活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效果。提高油茶花黄酮活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效果。提高油茶花黄酮活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美白功效的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妆品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美白功效的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油茶是中国特有油料作物,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开花,其花朵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多糖、多酚、黄酮、花青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抗衰老等生物活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各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对油茶花的研究甚少,对其开发利用仅局限于将其直接作为花茶饮料或作为调理剂加入到面膜中,并未对其功能活性进行深入研究,未对油茶花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0003]在油茶花活性成分中,黄酮化合物含量最为丰富,黄酮可以通过抑制与黑色素合成相关酶(酪氨酸酶)的催化活性,从来源处减少黑色素生成,阻止色素沉积,以减少皮肤老化斑、皱纹、黄褐斑等的形成,达到美白的效果,是一种绿色安全的天然美白剂;并且油茶花黄酮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还原巴醌、DHI、DHICA等黑色素中间体,是作为抑制黑色素生成的另一种美白途径。如中国专利申请CN112263625A公开了一种油茶浓缩液,该浓缩液由油茶蒲、油茶枝叶、油茶花经丙二醇、丙三醇或丁二醇的水溶液加热提取得到,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发现,油茶花黄酮在环境中不稳定,不仅暴露在酸碱、光照、高温等环境下很容易降解,室温环境中也不稳定,造成其生物活性显著降低,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油茶花黄酮稳定性差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显著提高稳定性的具有美白功效的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所述具有美白功效的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具有美白功效的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具有美白功效的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主要由油茶花黄酮、多糖类化合物、金属离子交联剂和烯基琥珀酸酐酯制成。
[0009]本专利技术的纳米颗粒基于多糖类化合物和金属离子交联剂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交联形成具有聚合物网络的纳米粒,具有无毒、无有机溶剂、方便、可控等优点。通过氢键和疏水键与黄酮类物质相互作用,将油茶花黄酮化合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可以减少外界环境造成的油茶花黄酮降解问题,进而显著提高其稳定性。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烯基琥珀酸酐酯可以进一步提高油茶花黄酮的水溶性和纳米颗粒的稳定性,最终达到显著提高油茶花黄酮活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效果。将油茶花黄酮制成纳米颗粒后,其粒径通常小于500nm,可以提高油茶花黄酮的溶解性和稳定性,通过加入烯基琥珀酸酐酯可以进一步提高纳米颗粒的稳定性。
[0010]进一步地,所述油茶花黄酮提取物、多糖类化合物、金属离子交联剂的质量比为(3~16):10:(5~1):(10~1)。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多糖类化合物选自壳聚糖、果胶、海藻酸钠、黄原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离子交联剂选自多聚磷酸钠、氯化钙、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油茶花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14]将油茶花加入乙醇溶液中,微波提取完全,后处理,即得油茶花黄酮提取物。
[0015]进一步地,所述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30%~70%。优选地,所述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40%~60%;更优选地,所述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50%。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油茶花加入乙醇溶液中的料液比为1:(15~35)g/mL。优选地,所述油茶花加入乙醇溶液中的料液比为1:(25~35)g/mL;更优选地,所述油茶花加入乙醇溶液中的料液比为1:30g/mL。
[0017]进一步地,所述微波提取的功率为80~720W。优选地,所述微波提取的功率为80~400W;更优选地,所述微波提取的功率为240W。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微波提取的时间为(30~150)s。优选地,所述微波提取的时间为(60~120)s;更优选地,所述微波提取的时间为90s。
[0019]进一步地,所述油茶花提取前干燥,粉碎后用100目筛网过筛再进行提取。
[0020]优选地,所述后处理为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
[0021]另外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2]于多糖类化合物溶液中加入烯基琥珀酸酐酯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将油茶花黄酮提取物溶液和金属离子交联剂溶液混合,加入上述混合液中,交联反应完全,得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悬浮液,真空干燥,得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
[0023]进一步地,所述多糖类化合物溶液的浓度为1~5mg/mL。优选地,所述多糖类化合物溶液的浓度为1~3mg/mL;更优选地,所述多糖类化合物溶液的浓度为1mg/mL。
[0024]更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离子交联剂溶液的浓度为0.5~4.5mg/mL。优选地,所述金属离子交联剂溶液的浓度为1.5~3.5mg/mL;更优选地,所述金属离子交联剂溶液的浓度为2.5mg/mL。
[0025]进一步地,所述油茶花黄酮提取物溶液的浓度为2~10mg/mL。优选地,所述油茶花黄酮提取物溶液的浓度为2~6mg/mL;更优选地,所述油茶花黄酮提取物溶液的浓度为4mg/mL。
[0026]更进一步地,所述多糖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交联剂的质量比为(2~6):1。优选地,所述多糖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交联剂的质量比为(2~4):1;更优选地,所述多糖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交联剂的质量比为3:1。
[0027]进一步地,所述多糖类化合物与油茶花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比为10:(3~16)。
[0028]更进一步地,所述多糖类化合物与烯基琥珀酸酐酯的质量比为(1~9):1。优选地,所述多糖类化合物与烯基琥珀酸酐酯的质量比为(3~7):1;更优选地,所述多糖类化合物与烯基琥珀酸酐酯的质量比为5:1。
[0029]优选地,所述混合均匀的温度为(40~60)℃,时间为(2~10)h。
[0030]优选地,所述交联反应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时间为(30~60)min。
[0031]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证明,油茶花黄酮制成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后,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显著提高,具有较好美白效果。
[0032]因此,本专利技术还要求保护所述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在美白产品中的应用。所述产品可以是化妆品、保健品等。
[003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本专利技术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基于多糖类化合物和金属离子交联剂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交联形成具有聚合物网络的纳米粒,以烯基琥珀酸酐酯作为表面活性剂,用于提高纳米颗粒的稳定性,通过氢键和疏水键的作用,将油茶花黄酮化合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可以提高油茶花黄酮的水溶性,减少环境造成的油茶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美白功效的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主要由油茶花黄酮提取物、多糖类化合物、金属离子交联剂和烯基琥珀酸酐酯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茶花黄酮提取物、多糖类化合物、金属离子交联剂和烯基琥珀酸酐酯的质量比为(3~16):10:(5~1):(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糖类化合物选自壳聚糖、果胶、海藻酸钠、黄原胶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离子交联剂选自多聚磷酸钠、氯化钙、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茶花黄酮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茶花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油茶花加入乙醇溶液中,微波提取完全,后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雪辉,魏端,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