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922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包括油气分离器本体与设置在油气分离器本体上的进气管与排气管,进气管与排气管的外部均设置有夹持机构,用于对与进气管与排气管连接的软管进行夹持固定,进气管与排气管的外部还设置有支撑组件,用于对软管进行支撑,套筒包括内径不同的两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分离装置技术领域。该油气分离结构在将软管与油气分离器的进气管进行连接时,将软管套入到进气管表面,并使其进入到环形空隙中,转动锁紧套使得压紧钢珠压紧在软管表面,随着锁紧套拧入的深度增加,使得压紧程度增加,避免出现压紧不可控的问题发生,从而降低软管表面出现裂纹的可能性,并且拆卸安装软管方便快捷。并且拆卸安装软管方便快捷。并且拆卸安装软管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分离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气分离装置
,具体为一种油气分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油气分离器是曲轴箱通风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曲轴箱窜气中的机油进行高效分离,其分离性能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排放具有重要影响。
[0003]油气分离器在使用时其进气管通过软管与曲轴通风箱的出气口进行连通,一般是通过钢夹将软管固定在油气分离器的进气管表面,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高温使得软管发生一定的软化,钢夹夹紧力较大而且不可控,则钢夹可能会陷入到软管的内部,并在发动机停止工作后,温度降低,软管复原,长期以往,使得钢夹部位的软管出现较大的裂纹,从而导致出现漏气的情况发生,使得油气混合物中混入空气,从而导致油气分离器的工作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结构,解决了现有油气分离器进气管与连接软管处长期使用后出现漏气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包括油气分离器本体与设置在油气分离器本体上的进气管与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排气管的外部均设置有夹持机构,用于对与进气管与排气管连接的软管进行夹持固定,所述进气管与排气管的外部还设置有支撑组件,用于对软管进行支撑,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包括内径不同的两段,所述套筒内径较小的部位与进气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内径较大部位与进气管外表面之间形成放置软管用的圆环空隙。
[0006]优选的,所述套筒内径较大部分内壁的内部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卡槽,多个所述卡槽的内部均卡设有压紧钢珠。
[0007]优选的,所述套筒内径较大部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锁紧套,所述锁紧套右侧开设处设置有圆锥台槽,用于推动圆锥台槽进行移动。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前后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通过连接杆与进气管的正面与背面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架。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对称设置,即进气管的正面与背面对称位置还设置有连接杆,且对应设置有弧形架。
[0010]优选的,上方所述弧形架的顶部开设有前后两个限位槽,下方所述弧形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且与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油气分离结构,通过夹持机构包括套筒,套筒包括内径不同的两段,套筒内径较小的部位与进气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套筒内径较大部位与进气管外表面之间形成放置
软管用的圆环空隙,在将软管与油气分离器的进气管进行连接时,将软管套入到进气管表面,并使其进入到环形空隙中,转动锁紧套使得压紧钢珠压紧在软管表面,随着锁紧套拧入的深度增加,使得压紧程度增加,避免出现压紧不可控的问题发生,从而降低软管表面出现裂纹的可能性,并且拆卸安装软管方便快捷,提高了油气分离器使用时的实用性。
[0014]2、该油气分离结构,通过支撑组件包括前后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分别通过连接杆与进气管的正面与背面转动连接,两个连接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架,软管与油气分离器进气管连接部位处通过支撑组件对软管进行支撑,改变软管重心位置,避免由于软管重力问题导致软管与油气分离器出现脱离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进气管处的局部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夹持机构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夹持机构的截面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0020]图中:1、油气分离器本体;2、进气管;3、排气管;4、夹持机构;41、套筒;42、卡槽;43、压紧钢珠;44、锁紧套;45、圆锥台槽;46、圆环空隙;5、支撑组件;51、连接杆;52、弧形架;53、限位槽;54、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该油气分离结构提供两种技术方案:
[0023]如图1

4表示出了第一种实施方式:包括油气分离器本体1与设置在油气分离器本体1上的进气管2与排气管3,进气管2与排气管3的外部均设置有夹持机构4,用于对与进气管2与排气管3连接的软管进行夹持固定,进气管2与排气管3的外部还设置有支撑组件5,用于对软管进行支撑,夹持机构4包括套筒41,套筒41包括内径不同的两段,套筒41内径较小的部位与进气管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套筒41内径较大部位与进气管2外表面之间形成放置软管用的圆环空隙46,套筒41内径较大部分内壁的内部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卡槽42,多个卡槽42的内部均卡设有压紧钢珠43,套筒41内径较大部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锁紧套44,锁紧套44右侧开设处设置有圆锥台槽45,用于推动圆锥台槽45进行移动。
[0024]在将软管与油气分离器本体1的进气管2进行连接时,将软管套入到进气管2表面,并使其进入到环形空隙46中,转动锁紧套44使得压紧钢珠43压紧在软管表面,随着锁紧套44拧入的深度增加,使得压紧程度增加,避免出现压紧不可控的问题发生,从而降低软管表面出现裂纹的可能性,并且拆卸安装软管方便快捷,提高了油气分离器使用时的实用性。
[0025]如图1、2与5表示出了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支撑组件5包括前后两个连接杆51,两个连接杆51分别通过连接杆与进气管2的正面与背面转动
连接,两个连接杆51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架52,连接杆51对称设置,即进气管2的正面与背面对称位置还设置有连接杆51,且对应设置有弧形架52,上方弧形架52的顶部开设有前后两个限位槽53,下方弧形架5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54,且与限位槽53的位置相对应。
[0026]软管与油气分离器本体1的进气管2连接部位处通过支撑组件5对软管进行支撑,改变软管重心位置,避免由于软管重力问题导致软管与油气分离器本体1出现脱离的情况发生。
[0027]使用时,将由发动机曲轴通风箱引出的软管套设到排气管3的表面,并塞入到圆环空隙46的内部,转动锁紧套44,使得锁紧套44移动,锁紧套44移动使得圆锥台槽45的斜面与压紧钢珠43接触,随着锁紧套44旋入的深度增加,圆锥台槽45的斜面将压紧钢珠43压向软管表面,从而对软管进行夹持固定,并且旋入的越多压得越紧,然后转动上下两个弧形架52,上下两个弧形架52套在软管的外部,并使得限位杆54进入到限位槽53中,从而对软管进行支撑。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包括油气分离器本体(1)与设置在油气分离器本体(1)上的进气管(2)与排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与排气管(3)的外部均设置有夹持机构(4),用于对与进气管(2)与排气管(3)连接的软管进行夹持固定,所述进气管(2)与排气管(3)的外部还设置有支撑组件(5),用于对软管进行支撑,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套筒(41),所述套筒(41)包括内径不同的两段,所述套筒(41)内径较小的部位与进气管(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套筒(41)内径较大部位与进气管(2)外表面之间形成放置软管用的圆环空隙(4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1)内径较大部分内壁的内部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卡槽(42),多个所述卡槽(42)的内部均卡设有压紧钢珠(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健龙余敬娥徐宇辉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和康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