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收集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75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收集容器,包括杯体,杯体的侧壁间隔开设有呼吸孔和吸痰供氧孔;杯体的侧壁于呼吸孔和吸痰供氧孔处分别可拆卸密封有密封件;杯体的杯口处罩设有透气件,透气件上可拆卸密封有杯盖;杯体、密封件、透气件和杯盖均由一次性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材简单容易制作,用完就扔,不需要进行清洗,从而避免交叉感染。从而避免交叉感染。从而避免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收集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特别涉及一种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收集容器。

技术介绍

[0002]气管切开术是将颈段气管切开后,植入特制的气管套管,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引流下呼吸道分泌物的一种手术。气管切开手术作为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手术中,如进行咽喉部手术。经过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不经过口鼻呼吸,而是通过气管切开口来呼吸,气管切开口需佩戴气管套管,气管套管内的痰液等会从气管套管内喷出,痰液乱喷,不但污染环境,造成空气污染,还会使患者体内的病菌传播到空气中,造成其他患者交叉感染。
[0003]因此,为了防止痰液喷溅,CN209917000U公开了一种防止气切病人喷痰的装置,该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防喷痰装置的呼吸孔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缺少对吸入气体的过滤,且呼吸孔缺少遮蔽易导致痰液喷出的问题,但是由于该装置的两处挡板与两处罩板呈上下交错反向倾斜设置与导气筒的圆周内壁之间形成了S形通道,使得该装置用完之后清洗不够方便,容易造成清洗不干净而引起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收集容器,取材简单容易制作,用完就扔,不需要进行清洗,从而避免交叉感染。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收集容器,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侧壁间隔开设有呼吸孔和吸痰供氧孔;所述杯体的侧壁于呼吸孔和吸痰供氧孔处分别可拆卸密封有密封件;所述杯体的杯口处罩设有透气件,所述透气件上可拆卸密封有杯盖;所述杯体、密封件、透气件和杯盖均由一次性材料制成。
[0007]优选地,所述密封件为贴膜,所述贴膜可拆卸粘贴在杯体的外侧壁。
[0008]优选地,所述贴膜边缘设有用于撕开贴膜的撕拉耳。
[0009]优选地,所述透气件为纱布,所述纱布通过橡胶圈可拆卸罩在杯体的杯口处。
[0010]优选地,所述呼吸孔和吸痰供氧孔分别开设在杯体的顶部两侧。
[0011]优选地,所述杯体为一次性塑料杯。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的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收集容器,通过将杯体的呼吸孔密封套接在气管套管上,病人呼出的气体能够经过透气件排出,且透气件本身还能够防止痰液喷出并过滤吸入的气体,而且盖上杯盖后,通过吸痰供氧孔还可进行吸痰供氧操作,使用方便。同时,通过将杯体、密封件、透气件和杯盖均设置为由一次性材料制成,这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成本低,就可以做到用完就扔,不需要进行清洗,从而避免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收集容器的正视图;
[0016]图2是图1实施例的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收集容器的剖视图;
[0017]图3是图1实施例的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收集容器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
[0018]图4是图1实施例的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收集容器的爆炸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为:1、杯体;11、呼吸孔;12、吸痰供氧孔;2、密封件;21、撕拉耳;3、透气件;31、橡胶圈;4、杯盖;5、双面胶;6、气管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文将参照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地描述本技术。但应当知道的是,本技术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制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例。在此提供这些实施例旨在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为完整,并将本技术的构思完全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2]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容易造成清洗不干净而引起交叉感染的缺陷。专利技术人进行仔细分析后发现,现有的防止气切病人喷痰的装置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两处挡板与两处罩板呈上下交错反向倾斜设置与导气筒的圆周内壁之间形成了S形通道,用完之后清洗不够方便。基于以上分析,专利技术人对现有的防止气切病人喷痰的装置进行了结构改进。
[0023]请参考图1至图4,在本技术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收集容器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收集容器,包括杯体1;其中,杯体1的顶部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用于连接气管套管6进行呼吸的呼吸孔11和用于接入氧气或吸出痰液的吸痰供氧孔12;杯体1的侧壁于呼吸孔11和吸痰供氧孔12处分别可拆卸密封有密封件2;杯体1的杯口处罩设有透气件3,从气管套管6呼出的气体能够经过透气件3排出,且该透气件3本身还能够防止痰液喷出并过滤吸入的气体,透气件3上可拆卸密封有用于关闭透气件3的杯盖4。另外,杯体1、密封件2、透气件3和杯盖4均由一次性材料制成,取材容易,制作成本低,可以做到用完就扔,不需要进行清洗,从而避免交叉感染。
[0024]具体地,杯体1为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在杯体1的顶部两侧侧壁分别裁剪出呼吸孔11和吸痰供氧孔12;密封件2为尺寸略大于呼吸孔11和吸痰供氧孔12的圆形贴膜,该贴膜可拆卸粘贴覆盖在杯体1的外侧壁对应呼吸孔11或吸痰供氧孔12处,且贴膜的边缘一体成型地设有用于撕开贴膜的撕拉耳21。透气件3设置为尺寸略大于杯体1杯口尺寸的纱布,该纱布通过橡胶圈31可拆卸罩在杯体1的杯口处。
[0025]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或工作原理如下:
[0026]需要收集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时,先撕开呼吸孔11上的贴膜(密封件2)并打开杯盖4,然后使用双面胶5将呼吸孔11密封套接固定在气管套管6上,再在双面胶5另一面粘贴纱布垫在患者的脖子上;病人通过气管套管6呼吸时,呼出的气体能够经过杯口处的纱布(透气件3)排出,且该纱布(透气件3)本身还能够防止痰液喷出并过滤吸入的气体。
[0027]需要进行接入氧气或吸出痰液时,先撕开吸痰供氧孔12上的贴膜,然后将输氧管或吸痰管插入吸痰供氧孔12内,再使用双面胶5粘贴缝隙并在双面胶5另一面粘贴纱布,最后盖上杯盖4即可进行吸痰供氧操作。
[0028]应当理解的是,所有以上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构思下,对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出的各种改型或变形,都应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收集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1),所述杯体(1)的侧壁间隔开设有呼吸孔(11)和吸痰供氧孔(12);所述杯体(1)的侧壁于呼吸孔(11)和吸痰供氧孔(12)处分别可拆卸密封有密封件(2);所述杯体(1)的杯口处罩设有透气件(3),所述透气件(3)上可拆卸密封有杯盖(4);所述杯体(1)、密封件(2)、透气件(3)和杯盖(4)均由一次性材料制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分泌物收集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为贴膜,所述贴膜可拆卸粘贴在杯体(1)的外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红蒙美宏刘静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流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