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组件、车窗升降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72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板组件、车窗升降总成和车辆,基板组件包括:基板和加强件,基板上设置有滑槽,加强件设置于基板上,加强件的两端位于滑槽的两侧,加强件与滑槽在基板上的投影交叉设置。通过在基板上设置加强件,可以增强基板的刚度和强度,加强件与滑槽交叉设置,这样可以增强滑槽的强度,从而可以减少基板的用料,实现轻量化设计。实现轻量化设计。实现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板组件、车窗升降总成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板组件、车窗升降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侧围窗升降结构中的基板用料较厚,导致侧围窗升降结构比较重,而且基板上不便于安装驱动电机,造成浪费空间的现象,侧围窗升降结构在升降过程中容易晃动,导致侧围窗升降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板组件,该基板组件可以使车窗升降更加稳定。
[0004]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窗升降总成。
[0005]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的基板组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滑槽;以及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加强件的两端位于所述滑槽的两侧,所述加强件与所述滑槽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交叉设置。
[0007]根据本技术的基板组件,通过在基板上设置加强件,可以增强基板的刚度和强度,加强件与滑槽交叉设置,这样可以增强滑槽的强度,从而可以减少基板的用料,实现轻量化设计。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端板和主板,所述端板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板的两端且位于所述滑槽的两侧,所述主板与所述滑槽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交叉设置,所述主板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凸出设置,以形成避让槽。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板为弧形板,所述主板的半径为R,所述主板的到所述基板的最大距离为L,R1和L满足关系式:R1>30mm,L≥15mm。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板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主板的延伸方向延伸。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滑槽包括:主驱动滑槽,所述主驱动滑槽包括: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所述第二槽段弯折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之间,所述第一槽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槽段的长度,所述加强件与所述第一槽段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交叉设置且夹角为锐角。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滑槽还包括:从动滑槽,所述从动滑槽分布在所述主驱动滑槽的两侧,所述从动滑槽包括:第四槽段和第五槽段,所述第四槽段弯折地连接于所述第五槽段的一端,所述第五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平行设置。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基板的一侧边缘处设置有用于避让驱动组件的缺口。
[0014]根据本技术的车窗升降总成,包括:以上所述的基板组件,所述滑槽包括:主
驱动滑槽和从动滑槽;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组件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主驱动块组件,所述主驱动块组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主驱动滑槽中,所述主驱动块组件与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以及从动块组件,所述从动块组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从动滑槽中;联动件,所述联动件分别与所述主驱动块组件和所述从动块组件相连接。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驱动块组件包括:牵引块,所述牵引块与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上夹紧块,所述上夹紧块设置于所述牵引块的下方且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主驱动滑槽的上方;下夹紧块,所述下夹紧块设置于所述主驱动滑槽的下方且与所述上夹紧块固定连接,所述下夹紧块还连接于所述联动件,所述下夹紧块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的压紧筋,所述压紧筋压紧在所述主驱动滑槽的下方。
[0016]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窗升降总成。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窗升降总成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窗升降总成背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主驱动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主驱动块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00、车窗升降总成;110、基板组件;120、驱动组件;130、传动机构;131、绕线轮;132、拉线;140、主驱动块组件;141、牵引块;142、上夹紧块;143、下夹紧块;144、压紧筋;150、从动块组件;160、联动件;
[0026]2、基板;21、滑槽;22、主驱动滑槽;221、第一槽段;222、第二槽段;223、第三槽段;23、从动滑槽;231、第四槽段;232、第五槽段;24、缺口;3、加强件;31、端板;32、主板;32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0028]下面参考图1

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基板组件110和车窗升降总成100,该基板组件110为车窗升降总成100的一部分,车窗升降总成100应用于车辆中。
[0029]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基板组件110,包括:基板2和加强件3,基板2上设置有滑槽21,加强件3设置于基板2上,加强件3的两端位于滑槽21的两侧,加强件3与滑槽21在基板2上的投影交叉设置。也就是说,基板2用于安装和支撑基板组件110上的其他部件,滑槽21和加强件3位于基板2上,加强件3可以对滑槽21进行加强,从而提高滑槽21处的结构强度。
[0030]由此,通过在基板2上设置加强件3,可以增强基板2的刚度和强度,加强件3与滑槽21交叉设置,这样可以增强滑槽21的强度,从而可以减少基板2的用料,实现轻量化设计。
[0031]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加强件3包括:端板31和主板32,端板31分别连接于主板32的两端,而且位于滑槽21的两侧,主板32与滑槽21在基板2上的投影交叉设置,主板32向远离基板2的方向凸出设置,可以形成避让槽。端板31与基板2相连接,主板32与滑槽21交叉设置,这样就可以使加强件3与滑槽21呈“X”字型,从而可以增大加强件3的加强范围,提升基板组件110的整体结构强度。避让槽可以起到避让在滑槽21内滑动的结构部件的作用,从而可以保证车窗升降总成100的功能实现。
[0032]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主板32为弧形板,主板32的半径为R,主板32的到基板2的最大距离为L,R1和L满足关系式:R1>30mm,L≥15mm。也就是说,端板31和主板32可以使加强件3的横截面呈“C”字型,从而可以避开滑槽21和滑槽21内运动的其他结构部件。例如,L也可以说是“C”字型的拱高,约为18mm。如此设置的主板32结构强度高,而且可以有效避让在滑槽21内滑动的结构部件。
[0033]特别地,如图3所示,主板32上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2),所述基板(2)上设置有滑槽(21);以及加强件(3),所述加强件(3)设置于所述基板(2)上,所述加强件(3)的两端位于所述滑槽(21)的两侧,所述加强件(3)与所述滑槽(21)在所述基板(2)上的投影交叉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包括:端板(31)和主板(32),所述端板(31)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板(32)的两端且位于所述滑槽(21)的两侧,所述主板(32)与所述滑槽(21)在所述基板(2)上的投影交叉设置,所述主板(32)向远离所述基板(2)的方向凸出设置,以形成避让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32)为弧形板,所述主板(32)的半径为R,所述主板(32)的到所述基板(2)的最大距离为L,R1和L满足关系式:R1>30mm,L≥1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32)上设置有加强筋(321),所述加强筋(321)沿所述主板(32)的延伸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1)包括:主驱动滑槽(22),所述主驱动滑槽(22)包括:第一槽段(221)、第二槽段(222)和第三槽段(223),所述第二槽段(222)弯折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槽段(221)和所述第三槽段(223)之间,所述第一槽段(22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槽段(223)的长度,所述加强件(3)与所述第一槽段(221)在所述基板(2)上的投影交叉设置且夹角为锐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1)还包括:从动滑槽(23),所述从动滑槽(23)分布在所述主驱动滑槽(22)的两侧,所述从动滑槽(23)包括:第四槽段(231)和第五槽段(232),所述第四槽段(2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奇雷坤费林泉叶明礼毕胜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