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环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55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靠背环总成及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靠背环总成包括底部连接在后地板上的靠背环,所述靠背环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向前延伸的B柱连接组件,以及向后延伸设置的后连接板;各侧所述B柱连接组件均包括间隔设置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的前端均连接在同侧的B柱上;各侧所述后连接板的后端均连接在同侧的后轮罩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靠背环总成,通过靠背环前部与B柱连接,后部与后轮罩连接,底部与后地板连接,能够提高靠背环位置整体的扭转刚度,也有利于提升汽车碰撞安全性。升汽车碰撞安全性。升汽车碰撞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靠背环总成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靠背环总成。本技术还涉及设有上述靠背环总成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敞篷汽车一般是指带有折叠式可开启车顶的轿车,并因其新颖的造型、优异的视野和十足的科技感,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0003]现有技术中,多数敞篷汽车会设置前后两排座椅,并且有的车型会在后排座椅的后部设置靠背环,以支撑后排座椅。而在敞篷汽车车身结构中,由于上部车身的缺失,使得两侧B柱之间的传力通道减少,在汽车发生侧碰时,其容易造成B柱位置侵入量较大,对车内乘员造成伤害,而影响侧碰安全性。
[0004]此外,现有的敞篷汽车车身结构中,靠背环通常与两侧的侧围进行连接,不仅造成靠背环位置整体扭转刚度较低,并且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靠背环往往无法参与碰撞力传递,造成传力通道缺失,不利于对碰撞力的传递分散,而会影响敞篷汽车碰撞安全性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靠背环总成,以有利于提升汽车碰撞安全性。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靠背环总成,包括底部连接在后地板上的靠背环,所述靠背环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向前延伸的B柱连接组件,以及向后延伸设置的后连接板;
[0008]各侧所述B柱连接组件均包括间隔设置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的前端均连接在同侧的B柱上;
[0009]各侧所述后连接板的后端均连接在同侧的后轮罩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靠背环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两个纵梁,与两个所述纵梁底部连接的底横梁,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梁顶部之间的中横梁;
[0011]所述底横梁连接在所述后地板上,且各侧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的后端均连接在同侧的所述纵梁上,各侧所述后连接板的前端连接在同侧的所述纵梁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纵梁连接板,各所述纵梁连接板均与同一侧的后地板纵梁相连。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中横梁上设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头枕安装支架,且各所述头枕安装支架连接在同侧的所述纵梁与所述中横梁之间。
[0014]进一步的,两侧所述纵梁内均设有中空的安装腔,且所述安装腔的顶部敞口设置。
[0015]进一步的,两侧所述纵梁上分别设有连接支架,各侧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的后端均连接在同侧的所述连接支架上,各侧所述后连接板的前端连接在同侧的所述连接支架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包括间隔布置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各侧所述上连接板与
同侧的所述上支架连接,各侧所述下连接板和所述后连接板与同侧的所述下支架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纵梁、所述底横梁、所述中横梁、所述上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和所述连接支架中的至少一个采用挤压铝型材制成。
[0018]进一步的,两侧所述后连接板的后端与同侧所述后轮罩上的后减震器加强板相连。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0]本技术所述的靠背环总成,通过由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构成的B柱连接组件,以及后连接板的设置,使得靠背环的前部与B柱连接,后部与后轮罩连接,底部与后地板连接,由此其利用靠背环和周边各部件之间的连接,不仅能够提高靠背环位置整体的扭转刚度,同时也可在靠背环与周边部件之间建立传力通道,有助于碰撞力的传递分散,从而有利于提升汽车安全性。
[0021]此外,靠背环由两侧的纵梁,以及底横梁和中横梁构成,结构简单,且也可利用靠背环为框架式结构的特点,保证靠背环自身的结构强度。底横梁两端通过纵梁连接板与后地板纵梁连接,相当于在两侧后地板纵梁之间增加一个横梁结构,不仅能够提升后地板的刚度,也能够利用两侧后地板纵梁提升靠背环位置的刚度。头枕安装支架的设置,可便于后排座椅头枕的安装,并且使得头枕安装支架连接在纵梁与中横梁之间,也能够保证头枕安装支架设置的稳定性。纵梁内设置安装腔,则可便于靠背环处弹起机构的安装。
[0022]另外,通过设置连接支架,使得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后连接板与连接支架相连,可便于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后连接板与靠背环中的纵梁之间的连接。各侧的连接支架由上支架与下支架构成,可利于连接支架的制备,也利于连接支架的减重,利于靠背环整体的轻量化设计。纵梁、底横梁、中横梁、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连接支架采用挤压铝型材制成,不仅可便于其加工制备,并且也能够利用挤压铝型材的特点,有利于实现减重,以及保证各梁体或板体的结构强度。后连接板的后端与后轮罩上的后减震器加强板连接,则能够保证后连接板与后轮罩位置连接的可靠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靠背环位置的扭转刚度。
[0023]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中设有如上所述的靠背环总成。
[0024]本技术所述的汽车设置上述靠背环总成,可提高靠背环位置整体扭转刚度,有利于提升汽车碰撞安全性,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靠背环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所示结构后部视角下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所示结构底部视角下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靠背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图4所示结构后部视角下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后地板;2、靠背环;3、B柱连接组件;4、B柱;5、后地板纵梁;6、后轮罩;7、后连接板;8、后减震器加强板;9、门槛梁;
[0034]201、纵梁;202、底横梁;203、中横梁;204、头枕安装支架;205、连接支架;2051、上支架;2052、下支架;206、纵梁连接板;
[0035]301、上连接板;302、下连接板;
[0036]Q、安装腔;K、安装槽;M、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9]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靠背环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连接在后地板(1)上的靠背环(2),所述靠背环(2)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向前延伸的B柱连接组件(3),以及向后延伸设置的后连接板(7);各侧所述B柱连接组件(3)均包括间隔设置的上连接板(301)和下连接板(302),所述上连接板(301)和所述下连接板(302)的前端均连接在同侧的B柱(4)上;各侧所述后连接板(7)的后端均连接在同侧的后轮罩(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环(2)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两个纵梁(201),与两个所述纵梁(201)底部连接的底横梁(202),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梁(201)顶部之间的中横梁(203);所述底横梁(202)连接在所述后地板(1)上,且各侧所述上连接板(301)和所述下连接板(302)的后端均连接在同侧的所述纵梁(201)上,各侧所述后连接板(7)的前端连接在同侧的所述纵梁(20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横梁(202)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纵梁连接板(206),各所述纵梁连接板(206)均与同一侧的后地板纵梁(5)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横梁(203)上设有分设在左右两侧的头枕安装支架(204),且各所述头枕安装支架(204)连接在同侧的所述纵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任张涛贺志杰陈强高鹏武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