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47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包括工作台以及位于所述工作台上的补修管合拢组件。补修管合拢组件包括线性驱动件、主壳放置件、管盖放置件和直推装置。线性驱动件的活动端朝向主壳放置件设置,管盖放置件设置于线性驱动件的活动端上。主壳放置件在朝向管盖放置件的一面上设有主壳放置腔,管盖放置件朝向主壳放置腔的一面设有管盖夹持件。直推装置设置于管盖放置件上,且活动端位于管盖放置件上对应主修管管盖端部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依靠线性驱动件的推动来将补修管主壳和补修管管盖合拢于导线上,通过直推装置来进行端部推平,自动化执行来替代人工操作,简化补修管套管操作,提高补修管修复的作业效率。提高补修管修复的作业效率。提高补修管修复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补修管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压输电线路施工及运行中,由于天气或外力等原因,使高压导线存在截面磨损、损伤、断裂等情况,而断股的导线会影响电力传输及导线的机械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断线现象。因此需要在损伤的破损处采取补修措施,以保证导线输电横截面及抗拉强度。根据国家标准GBJ233《110~55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钢芯铝合金绞线在同一截面处的损伤面积占铝股总面积的7%~25%者,应采用补修管进行补修。
[0003]目前,在断股的补修管修复方案中,大多数采用的是人工操作,人工进行断股补修管套管动作。然而,人工进行补修管套管动作繁琐,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作业风险高,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水平高,严重影响了补修管修复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简化补修管套管操作,提高补修管修复的作业效率。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包括工作台以及位于所述工作台上的补修管合拢组件;
[0007]所述补修管合拢组件包括线性驱动件、主壳放置件、管盖放置件和直推装置;
[0008]所述线性驱动件的活动端朝向所述主壳放置件设置,所述管盖放置件设置于所述线性驱动件的活动端上;
[0009]所述主壳放置件在朝向所述管盖放置件的一面上设有主壳放置腔,所述管盖放置件朝向所述主壳放置腔的一面设有管盖夹持件;
[0010]所述直推装置设置于所述管盖放置件上,且活动端位于所述管盖放置件上对应主修管管盖端部的位置,所述直推装置用于推动补修管管盖沿其轴向方向移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补修管合拢组件还包括旋转限制块;
[0012]所述主壳放置件上对应所述主壳放置腔的端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所述主壳放置腔的限位通槽;
[0013]所述旋转限制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通槽内,且滑动路径为部分进出所述主壳放置腔;
[0014]当所述旋转限制块部分位于所述主壳放置腔内时,所述旋转限制块抵接于补修管主壳上用于匹配所述补修管管盖的切槽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补修管合拢组件还包括电控夹持件;
[0016]所述主壳放置件夹设于所述电控夹持件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主壳放置件在垂直于所述主壳放置腔的方向上的一边及其对边均
设有一对位匹配通槽;
[0018]所述电控夹持件的夹持端夹持在所述对位匹配通槽内;
[0019]所述管盖放置件上对应所述对位匹配通槽的位置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电控夹持件的夹持端的避让槽。
[0020]进一步地,所述直推装置包括管盖推块和单向丝杆模组;
[0021]所述单向丝杆模组固定于所述管盖放置件上,所述管盖推块设置于所述单向丝杆模组上。
[0022]进一步地,所述单向丝杆模组包括步进电机、联轴器、安装座、丝杆、导轨和滑块;
[0023]所述丝杆架设于两个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步进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丝杆相连;
[0024]所述导轨与所述丝杆相平行,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丝杆相连,所述管盖推块与所述滑块相连。
[0025]进一步地,所述主壳放置件上和所述管盖放置件上均设有一弹性组件;
[0026]两个所述弹性组件的位置相对应,且共同用于夹持导线。
[0027]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压块和弹性半圆环;
[0028]所述弹性压块设置于所述弹性半圆环内。
[0029]进一步地,所述线性驱动件包括双向丝杆和丝杆底座;
[0030]所述双向丝杆设置于所述丝杆底座上;
[0031]所述管盖放置件设置于所述双向丝杆的活动端上。
[003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在工作台上设置线性驱动件、主壳放置件和管盖放置件,将补修管主壳和补修管管盖分别设置在主壳放置件和管盖放置件上,依靠线性驱动件的推动来将补修管主壳和补修管管盖合拢于导线上,通过直推装置来进行端部推平,从而完成套管操作,自动化执行来替代人工操作,无需登高作业,降低作业风险,简化补修管套管操作,提高补修管修复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的补修管管盖与补修管主壳的合拢示意图;
[003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的正视图;
[003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的侧视图;
[003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的俯视图。
[0038]标号说明:
[0039]1、线性驱动件;2、主壳放置件;3、管盖放置件;4、直推装置;5、主壳放置腔;6、管盖夹持件;7、补修管主壳;8、补修管管盖;9、旋转限制块;10、限位通槽;11、切槽;12、电控夹持件;13、对位匹配通槽;14、避让槽;15、弹性组件;16、双向丝杆;17、丝杆底座;
[0040]41、管盖推块;42、单向丝杆模组;
[0041]121、伺服电机;122、电动夹爪;123、弹性夹持块;
[0042]151、弹性压块;152、弹性半圆环;
[0043]421、步进电机;422、联轴器;423、安装座;424、丝杆;425、导轨;426、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45]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包括工作台以及位于所述工作台上的补修管合拢组件;
[0046]所述补修管合拢组件包括线性驱动件1、主壳放置件2、管盖放置件3和直推装置4;
[0047]所述线性驱动件1的活动端朝向所述主壳放置件2设置,所述管盖放置件3设置于所述线性驱动件1的活动端上;
[0048]所述主壳放置件2在朝向所述管盖放置件3的一面上设有主壳放置腔5,所述管盖放置件3朝向所述主壳放置腔5的一面设有管盖夹持件6;
[0049]所述直推装置4设置于所述管盖放置件3上,且活动端位于所述管盖放置件3上对应主修管管盖端部的位置,所述直推装置4用于推动补修管管盖8沿其轴向方向移动。
[0050]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工作台上设置线性驱动件1、主壳放置件2和管盖放置件3,将补修管主壳7和补修管管盖8分别设置在主壳放置件2和管盖放置件3上,依靠线性驱动件1的推动来将补修管主壳7和补修管管盖8合拢于导线上,通过直推装置4来进行端部推平,从而完成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以及位于所述工作台上的补修管合拢组件;所述补修管合拢组件包括线性驱动件、主壳放置件、管盖放置件和直推装置;所述线性驱动件的活动端朝向所述主壳放置件设置,所述管盖放置件设置于所述线性驱动件的活动端上;所述主壳放置件在朝向所述管盖放置件的一面上设有主壳放置腔,所述管盖放置件朝向所述主壳放置腔的一面设有管盖夹持件;所述直推装置设置于所述管盖放置件上,且活动端位于所述管盖放置件上对应主修管管盖端部的位置,所述直推装置用于推动补修管管盖沿其轴向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修管合拢组件还包括旋转限制块;所述主壳放置件上对应所述主壳放置腔的端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所述主壳放置腔的限位通槽;所述旋转限制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通槽内,且滑动路径为部分进出所述主壳放置腔;当所述旋转限制块部分位于所述主壳放置腔内时,所述旋转限制块抵接于补修管主壳上用于匹配所述补修管管盖的切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修管合拢组件还包括电控夹持件;所述主壳放置件夹设于所述电控夹持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补修管套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放置件在垂直于所述主壳放置腔的方向上的一边及其对边均设有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木春吴志成肖朝岁陈永红陈建川庄宏彬罗国档许俊江许家浩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