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820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运输装置,包括模具运输板,模具运输板承载并输送模具,包括辊道底架,模具运输板架设于所述辊道底架上;模具放置于模具运输板上,所述辊道底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走行轮,走行轮提供所述模具的走行动力,所述走行轮的轮沿形成模具运输的走行导向;所述走行轮包括若干组平行设置于辊道底架上,模具运输的走行导向方向上设置首组走行轮,所述首组走行轮为主动轮,若干组走行轮通过主动链条逐级连接于主动轮上,所述主动轮与走行轮链接为一体形成模具运输装置的动力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输送辊道,对应工序工位进行布置,实现模具工序之间的流转,是实现管片生产线自动化流水生产的关键技术。键技术。键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运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运输的
,具体涉及一种模具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其为人们出行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进而建设地铁的省会城市越来越多,预制混凝土地铁管片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混凝土衬砌管片是地铁建设施工中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铁通道的稳定性,目前市场混凝土衬砌管片的生产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固定管片模具,转运混凝土到模具工位进行固定式生产,另一种为采用流水线生产,固定灌注工位,将管片依次推送至灌注工位进行生产,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
[0003]目前,国内生产数混凝土管片均采用流水线生产模式,以保证管片生产节拍和效率。现有的管片流水生产线分为通窑管片生产线和独立窑管片生产线,两者虽均为流水线生产模式,但其模具、生产线设备、流水形式均存在很大的区别。通窑管片流水生产线是通过模具之间的推送实现模具的流转,其存在模具之间撞击力度较大,产品养护时间无法精准控制的问题,而独立窑管片流水生产线是通过输送辊道将模具依次输送至对应工位,通常布置6个辊道为一条线路,包含4个工序工位,2个横移工位,各个辊道之间均设计为独立动力系统,使得管片流转过程中避免模具之间的碰撞,实现模具更加精准的推送。进而通过采用一种可实现模具纵向输送的辊道,并更根据工位数量合理设置辊道数量,用于模具在工序之间的良好流转,是实现混凝土衬砌管片流水生产的关键技术。
[0004]申请号为CN200820043645.3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辊道输送装置。其包括动力传动装置及由若干辊棒组成的可定向输送石膏装饰线条模具的输送辊道,其在输送方向上依次设有分别由两组独立动力传动装置驱动输送的石膏装饰线坯制作区及模具分离区,且模具分离区的输送辊道输送速度比石膏装饰线坯制作区的输送辊道输送速度快。该技术所述的辊道输送装置可运输石膏装饰线条模具至各个工序的加工工位加工,且可使石膏装饰线条模具在模具分离区内实现一定的间隔输送,方便后续的加工和循环输送,可实现流水线生产石膏装饰线条,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但是采用该方案仍无法实现模具在生产线各个工位之间的快速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独立窑管片生产线是一种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片流水生产线,其通过将模具灌注工位进行固定,通过专用的混凝土运输设备,将混凝土从搅拌站运输至模型灌注工位进行浇筑,模具通过一组组纵向布置的输送辊道将模具由前一工位输送至下一工位,在最后一组辊道上设置具备升降的横移移动链板将模具输送至灌注工位线路上,并在灌注完成后将模具输送至人窑输送辊道上,再由专用运输设备将模具从辊道上输送至对应的养护窑内进行养护。管片模具底部为一个平整的框架结构,因此,如何实现模具在生产线各个工位之间的快速移动是本申请的一大技术难题。
[0006]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模具运输装置,包括模具运输板,模具运输板承载并输送模具,包括辊道底架,模具运输板架设于所述辊道底架上;模具放置于模具运输板上,所述辊道底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走行轮,走行轮提供所述模具的走行动力,所述走行轮的轮沿形成模具运输的走行导向;所述走行轮包括若干组平行设置于辊道底架上,模具运输的走行导向方向上设置首组走行轮,所述首组走行轮为主动轮,若干组走行轮通过主动链条逐级连接于主动轮上,所述主动轮与走行轮链接为一体形成模具运输装置的动力轮。本技术通过采用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输送辊道,对应工序工位进行布置,实现模具工序之间的流转,是实现管片生产线自动化流水生产的关键技术。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目前,独立窑流水生产线上模具的运输大多采用独立驱动轮进行输送,每个走行轮均自带动力电机,采用此种模具流转方式,投资金额较通窑生产线区别巨大,且电机数量庞大,后期设备故障率极高。因此,本申请主要针对管片在各个工序工位之间的快速、精准移动设备做出改进;
[0009]本技术结合模具底板宽度、长度等尺寸,并结合独立轮的传动模式,辊道设计左右两侧走行轮,并通过走行轮的轮沿对模具进行导向,输送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辊道设计布置四组轮组,各个走行轮之间采用链条驱动,通过二级传动机构将电机动力传递至主动轮,进而驱动所有辊轮,辊轮安装座同样统一设计结构,便于后期更换,通过螺栓固定于辊道架上,便于拆装。
[001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运输装置,包括模具运输板,模具运输板承载并输送模具,包括辊道底架,模具运输板架设于所述辊道底架上;模具放置于模具运输板上,所述辊道底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走行轮,走行轮提供所述模具的走行动力,所述走行轮的轮沿形成模具运输的走行导向;所述走行轮包括若干组平行设置于辊道底架上,模具运输的走行导向方向上设置首组走行轮,所述首组走行轮为主动轮,若干组走行轮通过主动链条逐级连接于主动轮上,所述主动轮与走行轮链接为一体形成模具运输装置的动力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辊道底架上设置有走行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包括电机、传动轴和主动链条,通过所述主动链条链接主动轮和若干走行轮,所述电机提供主动轮走行动力,主动轮链接若干走行轮传动,形成模具运输装置的二级传动机构,通过所述二级传动机构,形成所述若干走行轮之间的走行动力传递。
[0012]进一步地,所述辊道底架上设置有走行轮座,走行轮座采用矩形方管作为受力部分,模具运输装置内包括走行轮、走行轮轴承座、传动链轮安装组合,所述主动轮为装置的传动链轮,形成走行轮系统,所述走行轮系统通过螺栓固定于走行轮座上,所述走行轮座通过螺栓固定于辊道底架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走行轮座包括走行梁座支撑,走行轮座的上部开设有轮座凹槽,走行轮装设于所述轮座凹槽内,与走行轮座形成三点连接点;所述走行轮座的数量匹配于走行轮的数量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的主动链条链接若干走行轮,相邻走行轮之间设置有链条张紧装置,链条张紧装置控制主动链条的张紧,减小走行轮之间动力传递时的动力损耗。
[0015]进一步地,辊道底架作为受力构件,所述走行动力系统和走行轮座安装于辊道底架上,通过螺栓与辊道底架连接;所述走行动力系统为各个走行轮提供走行动力,采用变频
控制,调节辊道走行速度;辊道底架上的各部件均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后续轴承等配件的维修更换,提高设备的通用性。
[0016]进一步地,所述辊道底架为模具运输装置的的基础安装支架,辊道底架与地面预埋件焊接,安装于地面上。
[0017]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
[0018]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运输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管片模具生产线各个工序间自动流转的问题,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通过将辊道底架、走行梁座、动力传动系统等部件设计为装配件,每个走行轮座之间均可互换,提高了设备配件的通用性。走行动力系统通过螺栓固定于底架上,通过链轮,即主动轮传动将动力传递至第一组走行轮上,各走行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传递动力,实现每个链轮均为动力轮,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运输装置,包括模具运输板(1),模具运输板(1)承载并输送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辊道底架(2),模具运输板(1)架设于所述辊道底架(2)上;模具放置于模具运输板(1)上,所述辊道底架(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走行轮(3),走行轮(3)提供所述模具的走行动力,所述走行轮(3)的轮沿形成模具运输的走行导向;所述走行轮(3)包括若干组平行设置于辊道底架(2)上,模具运输的走行导向方向上设置首组走行轮(3),所述首组走行轮(3)为主动轮(4),若干组走行轮(3)通过主动链条逐级连接于主动轮(4)上,所述主动轮(4)与走行轮(3)链接为一体形成模具运输装置的动力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底架(2)上设置有走行动力系统(5),走行动力系统(5)包括电机、传动轴和主动链条,通过所述主动链条链接主动轮(4)和若干走行轮(3),所述电机提供主动轮(4)走行动力,主动轮(4)链接若干走行轮(3)传动,形成模具运输装置的二级传动机构,通过所述二级传动机构,形成所述若干走行轮(3)之间的走行动力传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底架(2)上设置有走行轮座(6),模具运输装置内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清陈建申黄勇朱家兴罗杰朱江文桥裴安斌陈先林唐浩然岳林雷杰王汨肖文杰曾立乔杨攀乐天伦雷灿杨德斌罗颖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