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联供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8125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联供空调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换热单元、换热水箱及地暖装置,可打开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至一定开度,使得在空调制热的同时可实现加热生活用水或者进行地暖装置的供热,从而实现空调制热、生活热水或地暖供热的三联供;通过设置闭式循环水换热的换热单元进行二次换热,一方面可以避免生活用水的开式水系统与闭式水系统混合的问题,另一方面产品管路结构设置更为简单,避免制冷剂在长距离输送中造成大量的冷量损失,可实施性更好;另外,由于共用同一台室外换热器,更为经济实用,产品制造成本更低。产品制造成本更低。产品制造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联供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三联供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中需要用到空调来解决冷热问题,同时也需要生活热水进行洗刷及洗澡,并且,空调制热因吹风干燥,舒适性差,有时还需要地暖来提升舒适度。传统空调的制冷制热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及地暖在实际制造中分别单独制造,使用两到三套外机系统,需分别安装,不能集成到一起,投入费用高,分别占用安装空间。
[0003]中国专利“一种多功能空调热水器、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循环系统(专利号201721563148.1)”公开了通过在压缩机的高压端口设置两条并联的支路的循环系统,第一支路设置双层管换热器,第二支路直接与冷凝器短接,通过切换阀门将压缩机高压端口流出的制冷剂流至不同的支路实现热水的加热或者空调的制冷/热。但是,该种系统不能实现在空调运行时同时加热用水,也无法实现包括采暖的三联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联供空调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联供空调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接,其还包括:
[0006]换热单元,其包括通过循环水管路相连通的循环水换热器以及水泵;
[0007]所述循环水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并联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下游侧,所述循环水换热器所在的支路上游侧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室内换热器所在的支路上游侧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
[0008]换热水箱及地暖装置,所述换热水箱和所述地暖装置通过三通阀并联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路上。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
[0010]第一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路上,并位于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的出水温度;
[0011]电加热器,其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路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三通阀之间,所述电加热器被配置为对循环水加热。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
[0013]膨胀罐,所述膨胀罐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路上,并位于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三通阀之间;
[0014]排气支路,所述排气支路引出于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膨胀罐之间的循环水管路,所述排气支路上设置有排气阀。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循环水换热器输入端的上游侧;
[0016]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
[0017]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路上,并位于所述水泵的上游侧。
[00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
[0019]流量开关,所述流量开关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路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加热器之间;
[0020]排水支路,所述排水支路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路上,并引出于所述流量开关和所述电加热器之间,所述排水支路上设置有排水阀。
[00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
[0022]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路上,并位于所述水泵和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的进水温度。
[002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均与所述循环水换热器并联设置,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设为两个且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一一对应;
[0024]或者,
[0025]所述室内换热器设为多个,多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均与所述循环水换热器并联设置,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002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记所述循环水换热器所在的支路为第一支路;
[0027]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设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所述循环水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截止阀设于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的下游侧。
[002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记所述室内换热器所在的支路为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上还设有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三截止阀设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
[002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路上还设有第四截止阀,所述第四截止阀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游侧。
[0030]本技术提供一种三联供空调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31]本技术提供的三联供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换热单元、换热水箱及地暖装置,压缩机通过四通阀与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相连接,换热单元包括通过循环水管路相连通的循环水换热器以及水泵,循环水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并联设置于室外换热器的下游侧,循环水换热器所在的支路上游侧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室内换热器所在的支路上游侧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换热水箱和地暖装置通过三通阀并联设置于循环水管路上。基于上述结构,可打开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至一定开度,使得在空调制热的同时可实现加热生活用水或者进行地暖装置的供热,从而实现空调制热、生活热水或地暖供热的三联供;更重要的是,相较于直接将制冷剂供向生活热水和/或地暖的设置形式,通过设置闭式循环水换热的换热单元进行二次换热,一方面可以避免生活用水的开式水系统与闭式水系统混合的问题,另一方面产品管路结构设置更为简单,避免制冷剂在长距离输送中造成大量的冷量损失,可实施性更好;另外,由于共用同一台室外换热器,更为经济实用,产品制造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联供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换热单元单独运行时的三联供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换热单元和室内换热器共同运行时的三联供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空调制热单独运行时的三联供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空调制冷单独运行时的三联供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100、压缩机;110、四通阀;120、室外换热器;130、室内换热器;140、第一支路;141、第一电子膨胀阀;142、第一截止阀;143、第二截止阀;150、第二支路;151、第二电子膨胀阀;152、第三截止阀;153、第四截止阀;200、换热单元;210、循环水管路;211、循环水换热器;212、水泵;213、第一温度传感器;214、电加热器;215、膨胀罐;216、排气阀;217、过滤器;218、流量开关;219、排水阀;221、第二温度传感器;300、换热水箱;400、地暖装置;500、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联供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单元,其包括通过循环水管路相连通的循环水换热器以及水泵;所述循环水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并联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下游侧,所述循环水换热器所在的支路上游侧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室内换热器所在的支路上游侧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换热水箱及地暖装置,所述换热水箱和所述地暖装置通过三通阀并联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路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联供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路上,并位于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的出水温度;电加热器,其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路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三通阀之间,所述电加热器被配置为对循环水加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联供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膨胀罐,所述膨胀罐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路上,并位于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三通阀之间;排气支路,所述排气支路引出于所述电加热器和所述膨胀罐之间的循环水管路,所述排气支路上设置有排气阀。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联供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循环水换热器输入端的上游侧;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管路上,并位于所述水泵的上游侧。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联供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流量开关,所述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站稳吴林涛曹锐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