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渗漏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124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防渗漏瓶盖,包括:上盖、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在所述下盖的中部开设有出液孔,沿所述出液孔的侧壁向外凸设有半环状的倒液嘴,所述倒液嘴靠近铰链的一端开环设计,所述倒液嘴远离铰链的一端封闭设计,且顶部设置有出液嘴,所述出液嘴的中部开设有一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设置为锥形,在所述出液口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的阻挡部,在所述阻挡部的下方设置有弧形的缓流部,所述阻挡部的圆弧向外凸设,所述缓流部的圆弧向内凹设。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的瓶盖容易渗漏液体的问题。瓶盖容易渗漏液体的问题。瓶盖容易渗漏液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渗漏瓶盖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防渗漏瓶盖。

技术介绍

[0002]瓶盖是用于油壶、酱油瓶等顶部,防止瓶体内液体介质洒出的部件。常规的瓶盖只有中间拉环和外面一整圈高的略带外翻的出液口。常规的瓶盖在出液时由于液体的流动性一部分会沿着出液口往下流到瓶身,出液后粘在瓶口,甚至流到瓶外。这样既会使用不便造成浪费,长期积累还会造成粘灰尘细菌,影响卫生。
[0003]中国技术专利CN2552826Y,公开了一种防渗流容器瓶盖,其特征是瓶口的下部有一圈凹形槽,槽内有一与瓶相通的回液孔,为防止残留于瓶口的液体流入槽后二次流出,在槽上部边缘有一内翻的挡液圈,为减少残留于瓶口的液体瓶口设计成鸭舌状,瓶口外部有一瓶口罩,瓶口上有密封盖。残留在瓶口的油便会顺着瓶口往下渗流到回油槽内,然后经回油槽又流到回油孔,残留在瓶口的油最终通过回油孔又流进容器内,本技术采用一次性设计,对于生产商来讲,有效杜绝仿冒现象,同时又向全国的消费者提供一种不从瓶口往下流油、干净、卫生、不浪费的新型油脂容器瓶盖。
[0004]该专利虽然设置了回油槽和回油孔,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如果渗漏的液体较少,将无法形成汇流,从回油槽进入回油孔,而是只有少量的渗漏液体吸附在瓶口外侧,长期积累,同样会粘灰尘细菌,不卫生。
[0005]中国技术专利CN203997356U,公开了一种带有密封构件的防漏塑料连体瓶盖,包括瓶盖本体,所述瓶盖本体上设有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位于瓶盖本体上表面,并成环形结构且向上凸起,第一构件的上边缘向外设有翻边,第一构件上设有缺口部,所述瓶盖本体外壁上通过铰接部接有上盖体,所述上盖体周边设有环形布置,且向下凸出的第二构件,上盖体底部位于第二构件内侧设有向下凸出,且呈环形布置的第三构件,第三构件高度不大于第二构件的高度,第三构件末端边缘处设有内高外低的倒角,所述第二构件的底部边缘设有卡紧凸起,且卡紧凸起向内侧凸出,所述瓶盖本体上还设有第四构件。本技术具有防止液体介质渗漏及流涎、沥油的作用,且密封效果好的优点。
[0006]该专利是从密封的角度来防止瓶盖处渗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当有液体残留在瓶口的翻边外侧时,无法进行有效回流,如不及时清理瓶口,同样会残留在瓶口,造成卫生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防渗漏瓶盖,解决了现有的瓶盖容易渗漏液体的问题。
[0008]本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种新型防渗漏瓶盖,包括:上盖、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在所述下盖的中部开设有出液孔,沿所述出液孔的侧壁向外凸设有半环状的倒液嘴,所述倒液嘴靠近铰链的一端开环设计,所述倒液嘴远离铰链的一端封
闭设计,且顶部设置有出液嘴,所述出液嘴的中部开设有一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设置为锥形,在所述出液口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的阻挡部,在所述阻挡部的下方设置有弧形的缓流部,所述阻挡部的圆弧向外凸设,所述缓流部的圆弧向内凹设。
[0009]优选地,在所述倒液嘴的外侧设置有一圈下盖密封圈,在所述上盖对应处设置有一圈上盖外密封圈,所述上盖外密封圈与下盖密封圈之间过盈配合,所述下盖密封圈的顶部设置有倒角,上盖外密封圈可卡设于下盖密封圈内。
[0010]优选地,所述下盖密封圈与倒液嘴之间形成有导液槽,所述导液槽靠近出液嘴的一端高于靠近铰链的一端,靠近铰链的一端导液槽最低点与出液孔之间连通。
[0011]优选地,在所述上盖外密封圈的内侧设置有一圈上盖内密封圈,所述上盖内密封圈与倒液嘴之间过盈配合,所述倒液嘴的顶部设置有倒角,上盖内密封圈可卡设于倒液嘴内。
[0012]优选地,所述出液孔处设置有拉环连接板,所述拉环连接板用于封闭出液孔,且与出液孔的连接处厚度薄于中部的厚度。
[0013]优选地,所述拉环连接板处设置有向上凸设的拉环。
[0014]优选地,所述出液口的宽度小于等于5mm。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通过对出油嘴的结构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切断出液,防止渗漏;
[0017]2、通过导液槽的设计,可以使得渗漏的液体回流入瓶体中;
[0018]3、通过双重密封的设计,保证了瓶盖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新型防渗漏瓶盖合盖时的剖视图;
[0020]图2为一种新型防渗漏瓶盖上盖打开时的剖视图;
[0021]图3为一种新型防渗漏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5为出液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00、上盖,200、铰链,300、下盖,110、上盖外密封圈,120、上盖内密封圈,310、拉环,311、拉环连接板,320、下盖密封圈,330、倒液嘴内壁,340、断裂口,350、出液嘴,360、导液槽,370、出液孔,380、倒液嘴外壁,390、导液槽最低点,351、缓流部,352、阻挡部,353、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做具体说明。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型防渗漏瓶盖,包括:上盖100、下盖300,所述上盖100和下盖300之间通过铰链200连接,在所述下盖300的中部开设有出液孔370,沿所述出液孔370的侧壁向外凸设有半环状的倒液嘴,所述倒液嘴靠近铰链200的一端开环设计,所述倒液嘴远离铰链200的一端封闭设计,且倒液嘴的顶部设置有出液嘴350,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出液嘴350的中部开设有一出液口353,所述出液口353设置为锥形,在所述出液口35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的阻挡部352,在所述阻挡部352的下方设置有弧形的缓流部351,所述阻挡
部352的圆弧向外凸设,所述缓流部351的圆弧向内凹设,所述出液口353的宽度小于等于5mm,通过限定出液口353的宽度,使得液体在经过出液口353时,其流量较小,其宽度小于等于5mm,当其倾倒完成后,不易形成渗漏液滴,从而从根源上解决了出液嘴渗漏的问题。另外向内凹陷的缓流部351的设计,使得在此凹陷处具有一定的缓存功能,出液孔370过来的液体先暂存在缓流部351,再缓慢通过出液口353排出,便于控制其流量;而向外凸设的圆弧形的阻挡部352,则用于阻挡缓流部351的液体,防止缓流部351的液体一下全部流至出液口353。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导液槽回流的设计,本申请通过优化出液嘴350的结构,使得出液嘴350处很难形成渗漏,从根源上解决了出液嘴渗漏的问题。
[0027]进一步的,在所述倒液嘴的外侧设置有一圈下盖密封圈320,在所述上盖100对应处设置有一圈上盖外密封圈110,所述上盖外密封圈110与下盖密封圈320之间过盈配合,所述下盖密封圈320的顶部设置有倒角,上盖外密封圈110可卡设于下盖密封圈320内;在所述上盖外密封圈110的内侧设置有一圈上盖内密封圈120,所述上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渗漏瓶盖,包括:上盖、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在所述下盖的中部开设有出液孔,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出液孔的侧壁向外凸设有半环状的倒液嘴,所述倒液嘴靠近铰链的一端开环设计,所述倒液嘴远离铰链的一端封闭设计,且顶部设置有出液嘴,所述出液嘴的中部开设有一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设置为锥形,在所述出液口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的阻挡部,在所述阻挡部的下方设置有弧形的缓流部,所述阻挡部的圆弧向外凸设,所述缓流部的圆弧向内凹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渗漏瓶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倒液嘴的外侧设置有一圈下盖密封圈,在所述上盖对应处设置有一圈上盖外密封圈,所述上盖外密封圈与下盖密封圈之间过盈配合,所述下盖密封圈的顶部设置有倒角,上盖外密封圈可卡设于下盖密封圈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圣妮张伟达
申请(专利权)人:普瑞派医用新材料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