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081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电容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端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所述外壳顶端位于第一连接头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所述外壳顶端位于第二连接头远离第一连接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外壳内部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极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断电保护块,有利于对电容器断电保护,在使用时,电容器长期使用时,电容器内部温度逐渐升高,冷却管对其进行降温,当温度的得不到下降时,断电保护块内部的可溶金属开始融化,产生热量,使得靠近导电块一侧的空气腔气压变大,对断电保护块进行排挤,使其远离导电块,因此电容器断电,电容器停止工作。电容器停止工作。电容器停止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
,更具体地涉及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器使用范围较广,一般用于提高功率因数,调整电网电压,降低线路损耗,目前电容器主要包括了连接头和芯体,其次还包括了电极片以及冷却管等,具体过程是将电容器通过连接头与电线连接,在使用时,电通过连接头进入电容器内部,一系列的连接传递,最终使电从电容器的另一端流出,其中冷却管可对内部电极片以及芯体进行冷却。
[0003]然而现有的电容器结构设计不全面,导致其适配范围小,在使用过程中,电容器长时间的工作下,内部温度逐渐升高,温度较高的前期,冷却管可对其温度级信你个传导散热,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冷却管效果大大降低,因此会导致电容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电容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容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端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所述外壳顶端位于第一连接头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所述外壳顶端位于第二连接头远离第一连接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外壳内部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极片,所述外壳内部位于第一电极片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相对之间等序排列固定连接有第一芯体,所述第二电极片的相对之间等序排列固定连接有第二芯体。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头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底端与第一电极片位于第一连接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底端位于第一连接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底端与第二电极片位于第一连接头的一侧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头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三连接线的底端与第一电极片位于第二连接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头底端位于第三连接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线,所述第四连接线的底端与第二电极片位于第二连接头的一侧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位于外壳内远离第二连接线的一侧,所述冷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贯穿外壳底端的中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部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通电线,所述通电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电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块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接电板,所述接电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断电保护块,所述断电保护块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电线,且连接电线贯穿保护壳的
底端中部,所述断电保护块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底端与保护壳内部底端活动连接。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设有断电保护块,有利于对电容器断电保护,在使用时,电容器长期使用时,电容器内部温度逐渐升高,冷却管对其进行降温,当温度的得不到下降时,断电保护块内部的可溶金属开始融化,产生热量,使得靠近导电块一侧的空气腔气压变大,对断电保护块进行排挤,使其远离导电块,因此电容器断电,电容器停止工作。
[0013]2.本技术通过设有弹簧,有利于使得电容器通电工作,便于在使用时,断电保护块远离导电块,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电容器断电,当保护壳内部的温度逐渐下降时,弹簧失去压力,逐渐开始回弹,最终将断电保护块推回原处电容器开始通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线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冷却管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外壳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断电保护块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为:1、外壳;2、第一连接头;201、第一连接线;202、第二连接线;3、第二连接头;301、第三连接线;302、第四连接线;4、进水管;401、冷却管;5、第一电极片;501、第一芯体;6、第二电极片;601、第二芯体;7、保护壳;701、保护板;702、连接电线;703、弹簧;704、断电保护块;705、接电板;706、导电块;707、通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电容器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照图1

5,本技术提供了电容器,包括外壳1,外壳1顶端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2,外壳1顶端位于第一连接头2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3,外壳1顶端位于第二连接头3远离第一连接头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4,外壳1内部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极片5,外壳1内部位于第一电极片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极片6,第一电极片5相对之间等序排列固定连接有第一芯体501,第二电极片6的相对之间等序排列固定连接有第二芯体601。
[0022]参照图2,第一连接头2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线201,第一连接线201的底端与第一电极片5位于第一连接头2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头2底端位于第一连接线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线202,第二连接线202的底端与第二电极片6位于第一连接头2的一侧固定连接。
[0023]参照图2,第二连接头3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线301,第三连接线301的底端与第一电极片5位于第二连接头3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头3底端位于第三连接线
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线302,第四连接线302的底端与第二电极片6位于第二连接头3的一侧固定连接。
[0024]参照图4,进水管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冷却管401,冷却管401位于外壳1内远离第二连接线202的一侧,冷却管4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冷却管401,冷却管401贯穿外壳1底端的中部。
[0025]参照图5,第二电极片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保护板701,保护板701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壳7,保护壳7内部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通电线707,通电线70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电块706。
[0026]参照图5,导电块706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接电板705,接电板70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断电保护块704,断电保护块704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电线702,且连接电线702贯穿保护壳7的底端中部,断电保护块704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703,且弹簧703的底端与保护壳7内部底端活动连接。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第一连接头2向第一连接线201内部进行灌水,水灌满后,对其进行封闭,接着将电容器通过第一连接头2和第二连接头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容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顶端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2),所述外壳(1)顶端位于第一连接头(2)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3),所述外壳(1)顶端位于第二连接头(3)远离第一连接头(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4),所述外壳(1)内部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极片(5),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第一电极片(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极片(6),所述第一电极片(5)相对之间等序排列固定连接有第一芯体(501),所述第二电极片(6)的相对之间等序排列固定连接有第二芯体(6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2)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线(201),所述第一连接线(201)的底端与第一电极片(5)位于第一连接头(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2)底端位于第一连接线(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线(202),所述第二连接线(202)的底端与第二电极片(6)位于第一连接头(2)的一侧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头(3)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线(301),所述第三连接线(301)的底端与第一电极片(5)位于第二连接头(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全曹伟明赵元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全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