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折弯装置及测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795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6
本公开涉及一种片材折弯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载物部、间距调节部和驱动部,载物部包括第一承载板、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承载板和第二支撑组件;驱动部包括电机和传动部,电机通过传动部连接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以使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翻转;间距调节部包括顶部与第一支撑组件铰接的第一连杆、顶部与第二支撑组件铰接的第二连杆以及支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将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的上表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将片材固定在承载板上,电机通过传动部使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同步、反向相对转动,对片材进行折弯,解决了柔性片材的极限折弯半径和不同折弯半径下疲劳强度检测方面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片材折弯装置及测试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疲劳测试设备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片材折弯装置及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疲劳强度是一些可折弯的片材(例如柔性玻璃基板)的重要指标。随着5G技术的发展创新,折叠屏手机已经开始导入市场并成为新型的手机发展趋势。折叠屏手机保护盖板可采用CPI膜(Colorless transparent polyimidefilm,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或UTG玻璃(Ultra

Thin Glass,超薄玻璃)。使用CPI膜作为折叠手机屏幕的防护材料,韧性好且易于加工,但多次折叠后出现明显的折痕,影响显示效果,同时表面硬度低,容易出现划痕;最重要的是不耐高温,不能再在其表面进行需要高温处理的工艺。相较于CPI膜,UTG玻璃在表面平整度、耐划伤性、耐高温性、对显示屏器件的冲击保护等方面都具有更高的性能指标。柔性玻璃在长期反复折弯后,仍能恢复原始平整度。
[0003]目前,在超薄柔性片材的研发、生产过程中,测试人员需要对柔性片材的极限折弯半径和不同折弯半径下疲劳强度进行检测,以检验柔性片材的质量。然而,目前对于片材的极限折弯半径和不同折弯半径下疲劳强度检测方面的设备和方法,仍然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材折弯装置及测试方法,以解决柔性片材的极限折弯半径和不同折弯半径下疲劳强度检测方面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片材折弯装置及测试方法,所述片材折弯装置包括载物部、间距调节部和驱动部,其中所述载物部包括第一承载板、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承载板在同一水平面内间隔设置的第二承载板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支撑组件;
[0006]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相连接的传动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以使所述第一承载板以第一轴线为转动中心翻转,以及使第二承载板以第二轴线为转动中心翻转,其中,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高度相同地水平延伸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的靠近另一者的一侧;
[0007]所述间距调节部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支座,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通过具有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一转轴铰接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的顶部通过具有所述第二轴线的第二转轴铰接到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底部分别通过具有第三轴线的第三转轴铰接到所述支座上,其中,所述第三轴线水平延伸且居中地位于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之间。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板的相对的两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0009]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相对的两侧的第三支撑杆和第
四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侧沿所述第一承载板的边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承载板的边部插设到所述第一滑槽内并能沿其延伸方向水平移动;
[0011]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内侧沿所述第二承载板的边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承载板的边部插设到所述第二滑槽内并能沿其延伸方向水平移动。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轴线位于同一高度。
[0013]可选地,所述电机设有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和所述第二驱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0014]所述传动部包括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的第一主动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的第一从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的第二主动齿轮以及啮合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的第二从动齿轮,
[0015]其中,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反向转动。
[0016]可选地,所述间距调节部设置两组,两组所述间距调节部沿所述载物部的旋转方向分设于所述载物部相对的两侧。
[0017]可选地,所述片材折弯装置还包括伸缩定位部,所述伸缩定位部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转动杆、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其中,
[0018]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固设有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螺杆上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为正反螺纹;
[0019]所述第一销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螺杆水平穿过所述第一销轴的杆部并与所述第一销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销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上,所述第二螺杆水平穿过所述第二销轴的杆部并与所述第二销轴螺纹连接,以使所述转动杆转动时,所述第一销轴带动所述第一连杆转动,所述第二销轴带动所述第二连杆反向转动。
[0020]可选地,所述伸缩定位部设置两组,两组所述伸缩定位部分别与两组所述间距调节部连接设置。
[0021]可选地,所述片材折弯装置还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位于所述载物部的下方,所述机箱内设有所述间距调节部、所述驱动部以及所述伸缩定位部。
[0022]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片材折弯的测试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片材折弯装置,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0023]步骤一:根据待检测的片材的预设的折弯半径r调整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的间距D,使D=2r;
[0024]将待检测的片材固定在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上;
[0025]步骤二:控制驱动部带动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同步、反向相对转动,对所述待检测的片材进行折弯。
[0026]可选地,以将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的间距D依次减小的方式重复执行所述步骤一和所述步骤二,直至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的旋转角度之和未达到180
°
时所述检测的片材即发生破碎,记录上一次折弯时所述待检测的片材的折弯半径r,作为所述待检测的片材的最小折弯半径r
min

[0027]可选地,在所述步骤二中,控制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的旋转角度之和为180
°
,所述方法包括:
[0028]重复执行所述步骤二,至所述待检测的片材发生破碎时,记录折弯次数N
max

[002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将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的上表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将待检测片材固定在承载板上,启动电机并通过传动部使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同步、反向相对转动,使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对片材进行折弯,从而解决了柔性片材的极限折弯半径和不同折弯半径下疲劳强度检测方面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
[0030]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片材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折弯装置包括载物部、间距调节部和驱动部,其中所述载物部包括第一承载板、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承载板的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承载板在同一水平面内间隔设置的第二承载板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第二支撑组件;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相连接的传动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以使所述第一承载板以第一轴线为转动中心翻转,以及使第二承载板以第二轴线为转动中心翻转,其中,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高度相同地水平延伸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的靠近另一者的一侧;所述间距调节部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支座,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通过具有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一转轴铰接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的顶部通过具有所述第二轴线的第二转轴铰接到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底部分别通过具有第三轴线的第三转轴铰接到所述支座上,其中,所述第三轴线水平延伸且居中地位于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板的相对的两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相对的两侧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侧沿所述第一承载板的边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承载板的边部插设到所述第一滑槽内并能沿其延伸方向水平移动;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内侧沿所述第二承载板的边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承载板的边部插设到所述第二滑槽内并能沿其延伸方向水平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轴线位于同一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设有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和所述第二驱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传动部包括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的第一主动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的第一从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的第二主动齿轮以及啮合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的第二从动齿轮,其中,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反向转动。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军哲
申请(专利权)人: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