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强化循环的微氧厌氧反应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强化循环的微氧厌氧反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内循环反应器是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代表,其解决了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的高度限制,具有较大的高径比,并形成了良好的颗粒污泥生存区,且通过沼气的提升作用实现内循环,因此反应器可以在较高的上升流速下运行。最终实现了在固体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相分离的前提下,使固、液两相充分接触,从而既能保持大量污泥又能使废水和活性污泥之间充分混合、接触,以达到真正高效的目的,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省的优点。然而,内循环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存在快速启动慢、稳定运行难,特别是废水水质水量发生变化时,受冲击较大,出水极易不稳定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强化循环的微氧厌氧反应系统,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强化循环的微氧厌氧反应系统,包括:反应器主体,该反应器主体的内部通过第一三相分离器自下而上分隔有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第一反应腔的底部内设置有布水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强化循环的微氧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主体(1),该反应器主体(1)的内部通过第一三相分离器(5)自下而上分隔有第一反应腔(4)和第二反应腔(6),所述第一反应腔(4)的底部内设置有布水器(3),所述反应器主体(1)的侧壁设有连通外界及布水器(3)的污水进水管(15),所述反应器主体(1)对应第二反应腔(6)顶部的侧壁设置有连通外界的出水口(16);气液分离器(11),该气液分离器(11)设置在反应器主体(1)的顶部,所述气液分离器(11)的顶部设有连通外界的沼气出口(12),且所述气液分离器(11)通过第一沼气提升管(9)及内回流管(8)分别与第一三相分离器(5)及布水器(3)连通,所述沼气出口(12)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沼气提升管(9)及内回流管(8)与气液分离器(11)连接处的水平高度;外循环系统(2),该外循环系统(2)包括设有曝气装置的储水容器(19),所述储水容器(19)通过外回流管(17)与第二反应腔(6)的内顶连通,所述储水容器(19)通过外循环水进水管(23)与污水进水管(1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循环的微氧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腔(6)内设有第二三相分离器(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化循环的微氧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1)通过第二沼气提升管(10)与第二三相分离器(7)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循环的微氧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腔(6)的内顶设有溢流堰(13),所述溢流堰(13)分别与出水口(16)及外回流管(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兵,廖庆花,周东博,李雪清,何朋英,程西亚,朱光雨,王杰,刘正应,王效骞,朱平慧,
申请(专利权)人:华夏碧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