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外壳及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73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器外壳及充电器。包括绝缘外壳和散热外壳,绝缘外壳套接于散热外壳的外侧且间隙配合散热外壳包括若干个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用来与元器件抵接以对元器件进行散热,还包括连接于绝缘外壳两端的连接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充电器外壳及充电器可以提高充电器外壳在工作状态下的散热效果。以提高充电器外壳在工作状态下的散热效果。以提高充电器外壳在工作状态下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器外壳及充电器


[0001]本申请涉及充电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器外壳及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动车充电器或者灯具充电器在工作时的功率都比较大,为了保障这些充电器的使用寿命,当大功率充电器在工作时都需要进行散热处理。
[0003]相关技术中,将大功率充电器的外壳设计为铝外壳或者塑料外壳来对充电器进行散热。大功率充电器使用铝外壳虽然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但是铝外壳具有导电功能,无法满足安全使用规则。因此,需要在铝外壳充电器中设置火线、地线和零线,使铝外壳的充电器可以满足安全使用规则。然而目前在使用充电器的时候一般都只接入火线和零线,使得铝外壳的充电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充电器自设的地线没有起到漏电保护作用,铝外壳充电器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0004]虽然塑料外壳绝缘,所以相较于铝外壳,其触电的安全隐患较低,但由于塑料的导热性较差,因此大功率充电器使用塑料外壳时,需要在充电器内设置一个风扇进行散热。这样塑料外壳的充电器不仅会产生较大的噪声,而且风扇会消耗部分市电,降低市电应用在充电器上的有效转换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充电器外壳在工作状态下的散热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器外壳及充电器。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器外壳,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充电器外壳,包括绝缘外壳和散热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套接于所述散热外壳的外侧且间隙配合,所述散热外壳包括若干个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用来与元器件抵接以对所述元器件进行散热,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绝缘外壳两端的连接部。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侧的绝缘外壳和内侧的散热外壳的双层充电器外壳设计,首先充电器外壳内部的元器件先通过第一折弯部完成元器件与散热外壳抵接,使得散热外壳高效地对元器件进行散热,再使用绝缘外壳套接在散热外壳外壁侧,对充电器外壳进行绝缘处理,相较于单层的铝材质的金属外壳,本申请的充电器外壳绝缘,满足安全使用规则;相较于单层的塑料外壳,本申请的充电器外壳无需再额外设置风扇来提高散热效果,可以节约制作成本;最后通过连接在绝缘外壳两端内的连接部,形成一个完整的充电器外壳,减少灰尘等杂质进入充电器外壳内壁侧。
[0009]另外,相比较于将双层充电器外壳设计为一体注塑成型,先分别使用不同的工艺得到散热外壳和绝缘外壳,再使绝缘外壳套接于散热外壳且间隙配合,可以减少制作难度,从而降低制作成本。
[0010]优选的,连接部与绝缘外壳形成一个密闭的容置室。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闭的容置室可以阻断散热外壳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一
方面可以阻断散热外壳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使得充电器外壳绝缘;另一方面,密闭的容置室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水、灰尘等进行充电器外壳的内部,起到防水、防尘效果。
[0012]优选的,绝缘外壳和连接部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若干个通孔后,一方面可以阻断散热外壳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使得充电器外壳绝缘;另一方面,使得通孔位置对应的散热外壳上的热量直接通过通孔散热到大气中,减少了中间绝缘外壳的传递过程,加快充电器外壳的散热效果。
[0014]优选的,散热外壳和绝缘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一辅助散热层。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辅助散热层将绝缘外壳和散热外壳之间的空气间隙抵消掉,加快将散热外壳的热量向绝缘外壳的传递速度,保障充电器外壳的散热效果。
[0016]优选的,所述若干个第一折弯部沿垂直所述散热外壳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矩形。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矩形设计,使得第一折弯部与元器件之间面接触,增加元器件与第一折弯部的抵接面积,以加快散热外壳对元器件的散热速度。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弯部包括第二辅助散热层,所述第二辅助散热层朝向所述元器件且与所述元器件抵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元器件与第一折弯部的第二辅助散热层相抵接,使得元器件与第一折弯部之间没有间隙,实现元器件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第二辅助散热层传递到散热外壳中,加快散热外壳对元器件的散热速度。
[0020]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折弯部沿长度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散热外壳沿长度方向的长度。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加工散热外壳时,只能保持同一形状贯穿工件两端,因此使每个第一折弯部沿长度方向的长度等于散热外壳沿长度方向的长度,可以避免先根据不同形状进行多次加工,再将得到的多个部件进行拼接来得到最终的散热外壳。不仅美观而且可以降低充电器外壳的加工成本。
[0022]优选的,所述散热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折弯部无接触的通槽。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槽设计便于对元器件与散热外壳进行固定,进一步保障充电器外壳在运动过程中元器件与第一折弯部无错位;另外,通槽与第一折弯部无接触设计,可以保障元器件与第一折弯部的抵接面积,使得散热外壳充分对器件进行散热。
[0024]优选的,所述绝缘外壳包括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间隙配合。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绝缘外壳的散热能力优于空气的散热能力,而第二折弯部与第一折弯部间隙配合,可以减少散热外壳与绝缘外壳之间的空气,提高充电器外壳的散热效果。
[002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27]一种充电器,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器外壳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充电器外壳的内侧中,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若干元器件,所述元器件与所述第一折弯部抵接以进行散热。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路板上的元器件通过与第一折弯部抵接,使得电路板上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快速扩散到散热外壳中,以提高充电器在工作状态下的散热效果。
[002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器外壳及充电器,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0]1.外侧的绝缘外壳和内侧的散热外壳的双层充电器外壳设计,首先充电器外壳内部的元器件先通过第一折弯部完成元器件与散热外壳抵接,使得散热外壳高效地对元器件进行散热,再使用绝缘外壳套接在散热外壳外壁侧,对充电器外壳进行绝缘处理,相较于单层的铝材质的金属外壳,本申请的充电器外壳绝缘,满足安全使用规则;相较于单层的塑料外壳,本申请的充电器外壳无需再额外设置风扇来提高散热效果,可以节约制作成本;最后通过连接在绝缘外壳两端内的连接部,形成一个完整的充电器外壳,减少灰尘等杂质进入充电器外壳内壁侧。
[0031]2.相比较于将双层充电器外壳设计为一体注塑成型,先分别使用不同的工艺得到散热外壳和绝缘外壳,再使绝缘外壳套接于散热外壳且间隙配合,可以减少制作难度,从而降低制作成本。
[0032]3.电路板上的元器件通过与第一折弯部抵接,使得电路板上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快速扩散到散热外壳中,以提高充电器在工作状态下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和散热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套接于所述散热外壳的外侧且间隙配合,所述散热外壳包括若干个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用来与元器件抵接以对所述元器件进行散热,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绝缘外壳两端的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绝缘外壳形成一个密闭的容置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和所述连接部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外壳和所述绝缘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一辅助散热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第一折弯部沿垂直于所述散热外壳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矩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康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