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生产线的次氯酸钠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7737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次氯酸钠生产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生产线的次氯酸钠生产系统,包括次钠反应塔、次钠槽组、事故氯塔、事故氯碱液循环槽、尾气分配台、水封、尾气风机,次钠反应塔与第一管道连接,第一管道与汇集管道连接,汇集管道与次钠槽组连接;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连接,第三管道与次钠反应塔连接;次钠反应塔与尾气分配台、事故氯塔分别连接;尾气分配台与水封连接,水封与次钠反应塔连接;事故氯塔与事故氯碱液循环槽连接,事故氯碱液循环槽通过第七管道与事故氯塔连接;事故氯塔的尾氯气出口通过管道与尾气风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次钠生产的产品质量得到了较高的提升,并有效解决了次钠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全风险。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护生产线的次氯酸钠生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次氯酸钠生产硝
,具体涉及一种保护生产线的次氯酸钠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次氯酸钠装置的生产,均采用自动补碱,自动出次氯酸钠的自动化控制方式,此种生产方式在废氯气流量大而且稳定的情况下能正常生产,但是如果氯气流量不稳定或者生产量较小、往往控制不理想,经常发生次钠产品质量控制不稳定和次钠反应过量而发生次钠分解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护生产线的次氯酸钠生产系统,使得次钠生产的产品质量得到了较高的提升,并有效解决了次钠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护生产线的次氯酸钠生产系统,包括次钠反应塔、次钠槽组、事故氯塔、事故氯碱液循环槽、尾气分配台、水封、尾气风机、若干管道,其中:次钠反应塔的碱液出口连接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与汇集管道连接,汇集管道出口与次钠槽组连接;第一管道上沿碱液流向依次设置有次钠循环泵、第一手动阀、次钠碱液冷却器、第二手动阀;次钠碱液冷却器与第二手动阀之间的第一管道上连接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三手动阀,第二管道远离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有第三管道,第三管道与次钠反应塔连接;次钠反应塔的氯气进口通过管道与尾气分配台连接,次钠反应塔的氯气进口与尾气分配台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尾氯进次钠反应塔自动阀;次钠反应塔的尾氯气出口通过管道与事故氯塔连接;尾气分配台出口通过第四管道与水封连接,水封通过第五管道与次钠反应塔的尾氯气出口管道连接;在次钠反应塔的氯气进口与尾气分配台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六管道,第六管道远离尾气分配台的一端与次钠反应塔的尾氯气出口管道连接;事故氯塔的碱液出口通过第十管道与事故氯碱液循环槽连接,事故氯碱液循环槽通过第七管道与事故氯塔连接;第七管道上沿碱液流向依次设置有事故氯碱液循环泵、事故氯板式冷却器、第四手动阀、第一混合器;在事故氯板式冷却器与第四手动阀之间的第七管道上,通过第九管道与汇集管道连接,在第九管道上设置第五手动阀;
事故氯塔的尾氯气出口通过管道与尾气风机连接。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第一电导率仪和第二电导率仪,其中:第一电导率仪的进出口均与次钠反应塔连接;第二电导率仪的一端与第十管道连接,另一端与事故氯碱液循环槽连接,且第二电导率仪与第十管道连接的一端为靠近第十管道最低点位置。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碱槽组、补碱管道、补碱自动阀,其中:碱槽组至少具有一个碱槽;补碱管道一端与碱槽组连接,另一端与事故氯碱液循环槽连接,且补碱管道上通过管道与第三管道连接;补碱自动阀设置在补碱管道上。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溢流口、第八管道,其中:溢流口设置在事故氯碱液循环槽上,且溢流口开设位置高于事故氯碱液循环槽与事故氯塔之间的管道在事故氯碱液循环槽上的连接位置;第八管道一端与溢流口连接,另一端直接连接至次钠反应塔。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第十一管道和第六手动阀,其中:第十一管道一端与事故氯塔连接,另一端与第七管道连接,第十一管道与第七管道连接处在事故氯碱液循环泵与事故氯碱液循环槽之间;第六手动阀设置在第十一管道上。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事故氯塔的尾氯气出口与尾气风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事故氯塔排空阀。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混合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第四管道插入水封的高度为200mm。
[001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现有技术中当异常情况时,废氯气进次钠反应塔和事故氯塔的自动阀故障都不能打开的情况下,废氯气的压力会并在UPVC的管道内,由于各路过来的氯气压力都不相等,窜压后导致氯气泄漏,发生安全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专利技术在尾气分配台加了一个旁路水封,管线插入高度为200mm,出口直接连接在事故氯塔废氯气进口管线上并且中间没有阀门控制,当进次钠反应塔和事故氯塔自动阀门关闭后,氯气压力升高突破200mm水柱后,自动泄压至事故氯塔,避免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0013]2、本专利技术正常运行情况下,第六手动阀处于关闭状态,当出现问题时,打开第六手动阀,从而事故氯塔内碱液经过第七管道回至事故氯塔,因此事故氯塔内碱液形成自循环;事故氯碱液循环槽碱液循环量在3吨左右,而事故氯塔和事故氯碱液循环槽作为一个整体在15吨左右,作用是防止次钠反应塔发生氯气分解后大量氯气进入事故氯塔。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冷却器;2、纯水流量计;3、纯水自动阀;4、补碱自动阀;5、水封;6、出次钠自动阀;7、尾气分配台;8、尾气去事故氯自动阀;9、第一混合器;10、次钠碱液冷却器;11、事
故氯板式冷却器;12、事故氯塔排空阀;13、第一手动阀;14、尾气风机;15、第一电导率仪;16、事故氯碱液循环槽;17、事故氯塔;18、事故氯碱液循环泵;19、次钠循环泵;20、第二电导率仪;21、次钠反应塔;22、尾氯进次钠反应塔自动阀;23、30%碱泵;24、30%碱流量计;25、30%碱槽;26、18%碱槽;27、18%碱泵;28、不合格次钠槽;29、次钠泵;30、成品次钠槽;31、第二混合器;32、溢流口;33、30%碱自动阀;34、第一管道;35、汇集管道;36、第二手动阀;37、第二管道;38、第三手动阀;39、第三管道;40、第十管道;41、补碱管道;42、第八管道;43、第十一管道;44、第六手动阀;45、第七管道;46、第六管道;47、第四手动阀;48、第五手动阀;49、第九管道;50、第五管道;51、第四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8]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侧”、“右侧”、“上部”、“下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零部件的重要程度,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具体尺寸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技术方案,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一种保护生产线的次氯酸钠生产系统,如图1所示,本系统包括次钠反应塔21、次钠槽组、事故氯塔17、事故氯碱液循环槽16、尾气分配台7、水封5、尾气风机14、若干管道,其中:次钠反应塔21的碱液出口连接有第一管道34,第一管道34与汇集管道35连接,汇集管道35出口与次钠槽组连接。第一管道34上沿碱液流向依次设置有次钠循环泵19、第一手动阀13、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生产线的次氯酸钠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次钠反应塔、次钠槽组、事故氯塔、事故氯碱液循环槽、尾气分配台、水封、尾气风机、若干管道,其中:次钠反应塔的碱液出口连接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与汇集管道连接,汇集管道出口与次钠槽组连接;第一管道上沿碱液流向依次设置有次钠循环泵、第一手动阀、次钠碱液冷却器、第二手动阀;次钠碱液冷却器与第二手动阀之间的第一管道上连接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三手动阀,第二管道远离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有第三管道,第三管道与次钠反应塔连接;次钠反应塔的氯气进口通过管道与尾气分配台连接,次钠反应塔的氯气进口与尾气分配台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尾氯进次钠反应塔自动阀;次钠反应塔的尾氯气出口通过管道与事故氯塔连接;尾气分配台出口通过第四管道与水封连接,水封通过第五管道与次钠反应塔的尾氯气出口管道连接;在次钠反应塔的氯气进口与尾气分配台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六管道,第六管道远离尾气分配台的一端与次钠反应塔的尾氯气出口管道连接;事故氯塔的碱液出口通过第十管道与事故氯碱液循环槽连接,事故氯碱液循环槽通过第七管道与事故氯塔连接;第七管道上沿碱液流向依次设置有事故氯碱液循环泵、事故氯板式冷却器、第四手动阀、第一混合器;在事故氯板式冷却器与第四手动阀之间的第七管道上,通过第九管道与汇集管道连接,在第九管道上设置第五手动阀;事故氯塔的尾氯气出口通过管道与尾气风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生产线的次氯酸钠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导率仪和第二电导率仪,其中:第一电导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龙肖道兵唐永兴曹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喜埃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