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列车能耗的ATO控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768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列车能耗的ATO控车方法,涉及列车信号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车载ATO系统计算当前目标速度CurSbi和预测目标速度PreSbi;根据ATO系统连续三周期运行变化规律,识别目标速度曲线变化模型;根据当前目标速度CurSbi和当前车速Vc对PID控制器进行动态P系数超调控制防护检查,若满足超调防护,则调节PID控制器的P系数;车载ATO系统根据PID控制器计算当前周期的预期输出控制指令Rst0,基于已识别出的目标速度曲线变化模型对控制指令Rst0优化,得到输出控制指令Rst1。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识别前方目标速度曲线变化模型,对当前控制指令进行优化调整,减少输出不必要的牵引和制动,降低列车能耗。降低列车能耗。降低列车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列车能耗的ATO控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列车信号控制
,特别是一种降低列车能耗的ATO控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ATO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简称ATO或ATO系统)在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系统)防护下工作,是实现列车自动行驶、精确停车、站台自动化作业、无人折返、列车自动运行调整等功能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可大大降低司机的劳动强度,是目前高速度高密度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舒适、准点、精确停车、节能运行的主要保证。
[0003]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轨系统的耗电量也在不断增大,城轨系统的能耗问题由此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密切关注。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人民群众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可靠、便捷、舒适、经济的要求越来越高,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工作愈发显得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降低列车能耗的ATO控车方法,通过预测时间偏移后的ATO目标速度控制曲线走势并与当前控制阶段对比,来识别前方曲线的变化模型,根据识别出的模型对当前控制指令进行优化调整,减少输出不必要的牵引和制动,达到降低列车能耗的节能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降低列车能耗的ATO控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车载ATO系统计算当前目标速度CurSbi,将列车当前位置向运行方向推进运行距离PreDist后,得到列车预估新位置,并计算此位置下对应的预测目标速度PreSbi,计算当前位置允许达到的最高目标速度MaxSbi;
[0008]根据当前目标速度CurSbi和预测目标速度PreSbi的ATO系统连续三周期运行变化规律,识别目标速度曲线变化模型;
[0009]根据当前目标速度CurSbi和当前车速Vc对PID控制器进行动态P系数超调控制防护检查,若满足超调防护,则调节PID控制器的P系数;
[0010]车载ATO系统根据PID控制器计算当前周期的预期输出控制指令Rst0,基于已识别出的目标速度曲线变化模型对控制指令Rst0优化,得到输出控制指令Rst1;
[0011]进行最高目标速度MaxSbi制动防护检查,若最高目标速度MaxSbi对应的PID控制计算指令为需要输出制动,则清除上述步骤对Rst0的优化修订。
[0012]进一步的,设定时间偏移量PreT,基于列车当前车速Vc得到列车当前位置向运行方向推进距离:PreDist=Vc*PreT,即可得到列车预估新位置,结合MA及查询列车预估新位置所对应的坡度、静态限速、目标停车点信息,计算该位置的ATO系统预测目标速度PreSbi。
[0013]进一步的,在ATO系统连续三个运行周期内,随着列车运行中真实位置的持续更新
和ATO系统持续设定时间偏移量PreT的目标速度预测PreSbi,即可得到CurSbi和PreSbi两条目标速度曲线,通过对比当前目标速度曲线和预测目标速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即可识别目标曲线追踪的变化模型。
[0014]进一步的,目标速度曲线变化模型包括:
[0015]C

C模型:当前为匀速,预测前方仍为匀速,PreSbi高于CurSbi,但PreSbi为匀速时也属于此模型;
[0016]C

D模型:当前为匀速,预测前方即将进入减速制动;
[0017]D

D模型:当前为制动,预测前方仍为减速制动;
[0018]D

C模型:当前为制动,预测前方即将进入匀速,PreSbi高于CurSbi,但PreSbi为匀速时也属于此模型;
[0019]D

S模型:当前为制动,预测前方即将停车;
[0020]其中,C表示处于匀速阶段,D表示处于减速阶段,S表示处于停车阶段;为了保证判别目标速度Sbi所处控制阶段的稳定性,目标速度Sbi需连续三个运行周期处于匀速、减速或零速时才认为转入对应阶段。
[0021]进一步的,所述动态P系数超调控制防护具体为:
[0022]ATO系统处于巡航控制阶段且处于非降速区段时,当前车速Vc和当前目标速度CurSbi差值小于“调节P系数的车速与目标速度差值门限”时,按照“P系数调节系数”调节PID控制器的P系数。
[0023]进一步的,基于目标速度曲线变化模型包括对控制指令Rst0优化具体为:
[0024]C

C模型:当前车速预计在当前目标速度和预测目标速度之间匀速运行,即PreSbi>=CurSbi时,应尽可能多的采用惰行控制,即在允许牵引速度门限和惰行速度门限之间追踪目标速度曲线;PreSbi<CurSbi且当前车速Vc>PreSbi时,此时若Rst0>0,则优化输出Rst1=0,过滤牵引能耗,此时若Rst0<0但当前车速Vc低于最高目标速度MaxSbi,也优化输出Rst1=0,过滤小段的制动降速转为惰行降速;除上述情形之外的其他场景保持输出指令Rst0;
[0025]C

D模型下:预示着过段时间就要进入减速区,此时需要根据当前车速Vc和PreSbi计算当前速度下是否应施加小制动或提前进入惰行,小制动率的计算公式为:
[0026]DestV = CurSbi*a + PreSbi*b
ꢀꢀꢀ
(1)
[0027]ErrorV = DestV
ꢀ–ꢀ
Vc
ꢀꢀꢀ
(2)
[0028]BrakeMin = p*ErrorV + i*Xi + d*ErrorDiff + GradAcc
ꢀꢀꢀ
(3)
[0029]其中,公式(1)的系数a,b是CurSbi和PreSbi的调控系数,以此得到当前车速Vc和PreSbi的速度差ErrorV,再基于ErrorV进行PID控制器计算得到控制结果BrakeMin;a,b系数的设定正相关于车辆制动响应特性,
[0030]此模型下若Rst0>=0,当BrakeMin>0时,优化为Rst1=0;当BrakeMin<GradAcc时,优化为Rst1=GradAcc;Rst0>0的其他场景,优化为Rst1=BrakeMin,Rst0<0时,无优化处理;
[0031]D

D模型下:预示着持续减速,此模型需防止前期制动率较大时导致的当前车速Vc和CurSbi偏差过大后续二次牵引制动,目的过滤牵引+制动能耗;当Vc>PreSbi且Rst0>0时,优化为Rst1=0;
[0032]D

C模型下:预示着进入了减速区的末段,减速末段是大下坡时,PID控制器存在控制超调严重的问题,为了过滤制动超调导致的二次牵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列车能耗的ATO控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车载ATO系统计算当前目标速度CurSbi,将列车当前位置向运行方向推进运行距离PreDist后,得到列车预估新位置,并计算此位置下对应的预测目标速度PreSbi,计算当前位置允许达到的最高目标速度MaxSbi;根据当前目标速度CurSbi和预测目标速度PreSbi的ATO系统连续三周期运行变化规律,识别目标速度曲线变化模型;根据当前目标速度CurSbi和当前车速Vc对PID控制器进行动态P系数超调控制防护检查,若满足超调防护,则调节PID控制器的P系数;车载ATO系统根据PID控制器计算当前周期的预期输出控制指令Rst0,基于已识别出的目标速度曲线变化模型对控制指令Rst0优化,得到输出控制指令Rst1;进行最高目标速度制动防护检查,若最高目标速度值对应的PID控制计算指令为需要输出制动,则清除上述步骤对Rst0的优化修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列车能耗的ATO控车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时间偏移量PreT,基于列车当前车速Vc得到列车当前位置向运行方向推进距离:PreDist=Vc*PreT,即可得到列车预估新位置,结合MA及查询列车预估新位置所对应的坡度、静态限速、目标停车点信息,计算该位置的ATO系统预测目标速度PreSbi。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低列车能耗的ATO控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ATO系统连续三个运行周期内,随着列车运行中真实位置的持续更新和ATO系统持续设定时间偏移量PreT的目标速度预测PreSbi,即可得到CurSbi和PreSbi两条目标速度曲线,通过对比当前目标速度曲线和预测目标速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即可识别目标速度曲线变化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降低列车能耗的ATO控车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速度曲线变化模型包括:C

C模型:当前为匀速,预测前方仍为匀速,PreSbi高于CurSbi,但PreSbi为匀速时也属于此模型;C

D模型:当前为匀速,预测前方即将进入减速制动;D

D模型:当前为制动,预测前方仍为减速制动;D

C模型:当前为制动,预测前方即将进入匀速,PreSbi高于CurSbi,但PreSbi为匀速时也属于此模型;D

S模型:当前为制动,预测前方即将停车;其中,C表示处于匀速阶段,D表示处于减速阶段,S表示处于停车阶段;为了保证判别目标速度Sbi所处控制阶段的稳定性,目标速度Sbi需连续三个运行周期处于匀速、减速或零速时才认为转入对应阶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列车能耗的ATO控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P系数超调控制防护具体为:ATO系统处于巡航控制阶段且处于非降速区段时,当前车速Vc和当前目标速度CurSbi差值小于“调节P系数的车速与目标速度差值门限”时,按照“P系数调节系数”调节PID控制器的P系数。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降低列车能耗的ATO控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目标速度曲线变化模型对控制指令Rst0优化具体为:
C

C模型:当前车速预计在当前目标速度和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赟军宋晓悦奚佳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交控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