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7631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该工业机器人系统包括定位组件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位移传感器与供电机构;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小车移动的实时距离数据,供电机构用于对第一动力单元与第二动力单元进行供电,控制器用于根据实时距离数据对供电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较佳地实现了对工业机器人系统移动距离的控制。佳地实现了对工业机器人系统移动距离的控制。佳地实现了对工业机器人系统移动距离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机器人系统包括转运机器人,转运机器人通常用于对货物进行转运。转运机器人在装卸货物时为了防止转运机器人移动需要对行走轮进行定位,即对行走轮进行锁死;转运机器人在运输货物时为了防止货物脱离转运机器人需要对货物进行定位,即将货物固定于转运机器人上。目前的转运机器人其锁死行走轮与固定货物等程序通常逐步进行,故而增加了转运机器人单次转运货物的转运时间,即转运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受到单次转运时间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运机器人工作效率受到单车转运时间影响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其能够较佳的缩短单次转运货物的时间。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其包括定位组件与控制系统,定位组件包括上端处用于放置货物的承载板、间隔设于承载板边缘处的N个定位机构、以及设于承载板下端处用于驱使承载板沿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组件(100)与控制系统,定位组件(100)包括上端处用于放置货物的承载板(110)、间隔设于承载板(110)边缘处的N个定位机构、以及设于承载板(110)下端处用于驱使承载板(110)沿直线移动的行走机构,N为大于4的正整数,行走机构包括依次对应定位机构设置的N个行走轮(131)、以及用于驱动行走轮(131)转动的第一动力单元;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联动单元以及第二动力单元;第二动力单元与第一动力单元同步工作或停止工作;第二动力单元用于驱动联动单元同步带动第一定位单元对货物的固定、以及第二定位单元解除对行走轮(131)的锁定,联动单元用于同步驱使第一定位单元解除对货物的固定、以及第二定位单元对行走轮(131)的锁定;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位移传感器与供电机构;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小车移动的实时距离数据,供电机构用于对第一动力单元与第二动力单元进行供电,控制器用于根据实时距离数据对供电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定位单元包括第二定位件(410)、以及用于与行走轮(131)同步转动的第一定位件(510);第一定位件(510)朝向的端面处设有环形滑道(1010),环形滑道(1010)与行走轮(131)同轴设置,环形滑道(1010)端面处周向间隔设有M个定位槽(1011),M为正整数;第二定位件(410)处设有用于与定位槽(1011)插接配合的M个定位柱(910);联动单元包括拉伸弹簧(420),拉伸弹簧(420)用于驱使第二定位件(410)朝向第一定位件(510)移动至定位柱(910)插入定位槽(101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件(510)朝向第二定位件(410)的端部周向间隔设有M个第一啮合齿(1012),L为M的整数倍;第二定位件(410)朝向第一定位件(510)的端部设有L个用于与第一啮合齿(1012)啮合的第二啮合齿(920);第二定位件(410)移动至定位柱(910)插入定位槽(1011)内第一啮合齿(1012)与第二啮合齿(920)相互啮合。4.根据权利要3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承载板(110)边缘处设有N个第一缺口槽(153),定位机构包括依次设于第一缺口槽(153)处的第一安装壳体(151)与第二安装壳体(152),第一安装壳体(151)与第二安装壳体(152)共同形成下端处开口的安装槽(510),安装槽(510)具有沿行走轮(131)轴向设置的第一端壁(451)与第二端壁(811);第二定位件(410)、第一定位件(510)与行走轮(131)依次设于第一端壁(451)与第二端壁(811)之间;拉伸弹簧(420)两端部分别固定于第一端壁(451)与第二定位件(410)处。5.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定位件(410)处设有沿行走轮(131)轴向延伸且穿过第二端壁(811)的第一导向柱(411),第二端壁(811)处设有用于与第一导向柱(411)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孔(521);第二定位件(410)处设有沿行走轮(131)轴向延伸且穿过第一端壁(451)的第二导向柱(412),第一端壁(451)处设有用于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逸廖东进卢艳王琳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