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7384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采用聚乙二醇色谱柱并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运用梯度升温方式,完成对NDMA、NMEA、NDEA等15种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定量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检测方法,能够同时实现对15种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检测,且能够保证良好的灵敏度、精密度和线性关系,实用性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良好的应用前景。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因毒性杂质是指化合物本身直接或间接损伤细胞DNA,产生基因突变或体内诱变,具有致癌可能或者倾向的有机杂质。基因毒性物质特点是在很低浓度时即可造成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进而导致基因突变并可能促使肿瘤发生。因其毒性较强,对用药的安全性产生了强烈的威胁。
[0003]N

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典型的基因毒性杂质,在环境、食品、工业产品中普遍存在,常作为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早在2014年,ICH M7(R1)指南中明确指出N

亚硝胺类杂质具有高诱变性和致癌性,将其列为基因毒性杂质中的关注队列(cohort of concern)。近年来,N

亚硝胺类杂质引起的关注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2018年6月,在缬沙坦中发现微量N

亚硝基二甲胺(NDMA),同年10月,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又在氯沙坦和厄贝沙坦药物中发现N

亚硝基二乙胺(NDEA)。2019年9月,因雷尼替丁药物中含有N

亚硝基二甲胺(NDM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其发出警告。随后,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也因N

亚硝基二甲胺(NDMA)问题被关注。2020年7

8月,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认证药品小组(PQT/MED)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又先后通告在抗结核药物利福喷丁和利福平中分别发现1

环戊基
‑4‑
亚硝基哌嗪(CPNP)和1

甲基
‑4‑
亚硝基哌嗪(MeNP)。由此可以看到,药品中N

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存在及其含量,已成为药品安全的关注重点。
[0004]目前,各国法规机构对对N

亚硝胺类杂质的控制有了明确的控制限度要求,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开发低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分析方法成为药企的一大挑战。由于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限度普遍较低,通常要求检测器仪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杂质初步定性评估的能力,因此,单四极杆质谱仪(如GCMS、LCMS)通常被用作此类化合物有效的分析工具。
[0005]但是,亚硝胺的分子量较小,往往会存在共流出峰或基线噪音偏高等现象,除此之外,目前官方机构公布的控制限度值也远低于其他类的基因毒性杂质,所以对于N

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检测方法而言,灵敏度、稳定性和准确度等标准是至关重要的,且在保证以上标准均达标的同时,对于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通量也是衡量检测方法优良的标准之一。
[0006]目前现有的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GC

MS、LC

MS、HPLC

UV、GC

MS/MS、LC

MS/MS等,但前述方法均只能实现对某几种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无法做到仅用一种方法即可将目前原料药法规规定的15种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检测出来,若要对该15种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进行检测,则需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多次检测,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造成影响。
[0007]综上所述,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方法,能够同
时检测最多15种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且操作简便,成本可控,适应多种基质药物的检测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所述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分别为二甲基亚硝胺(NDMA)、甲基乙基亚硝胺(NMEA)、N

亚硝基二乙胺(NDEA)、N

亚硝基乙基异丙胺(NEIPA)、N

亚硝基二异丙胺(NDIPA)、N

亚硝基二正丙基胺(NDPA)、N

甲硝基二正丁胺(NDBA)、N

甲基

N

亚硝基苯胺(NMPhA)、N

亚硝基哌啶(NPIP)、1

亚硝基吡咯烷(NPYP)、N

亚硝基吗啉(NMOR)、4

(N

亚硝基

N

甲氨基)

丁酸(NMBA)、N

丁基

N

(4

羟丁基)亚硝胺(NBBOH)、二苯基亚硝胺(NDPhA)和1,4

二亚硝基哌嗪(DNPZ);
[0009]所述方法的气相色谱条件为:
[0010]色谱柱为聚乙二醇色谱柱,优选地色谱柱型号为VF

WAXms,30m
×
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为250

300℃;流速为1

1.5mL/min;载气为He;进样体积为1

2μL;洗针溶剂选自甲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或乙腈;升温程序为:
[0011]初温为40

50℃,保持1min,以10℃/min升温至110℃,再以15℃/min升温至185℃,最后以60℃/min升温至250℃,保持6min;
[0012]所述方法的质谱离子信息如下表所示:
[0013][0014][0015]检测过程中,各化合物选取1

2对离子对进行检测;
[0016]所述质谱的检测参数为:电离能量40

70eV;离子源温度:230

280℃;传输线温度:250℃;四级杆质量分析器温度:150℃;碰撞池流速:He:2.25

4mL/min,N2:1.5mL/min。
[0017]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配制检测溶液体系:所述检测溶液体系包括储备溶液、对照品溶液、灵敏度溶液、工作曲线溶液、稀释剂溶液和样品溶液;
[0019]所述稀释剂溶液包括第一稀释剂和第二稀释剂,所述第一稀释剂用于外标法检测,所述第二稀释剂用于内标法检测,所述第一稀释剂选自甲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或乙腈,所述第二稀释剂为添加有内标物的甲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或乙腈溶液;
[0020]S2、系统适应性测试:使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将配制完成的所述检测溶液进行进样检测,所述稀释剂的进样针数为至少1针,所述灵敏度溶液的进样针数为1针,所述对照品溶液的进样针数为1针;
[0021]S3、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分别为二甲基亚硝胺(NDMA)、甲基乙基亚硝胺(NMEA)、N

亚硝基二乙胺(NDEA)、N

亚硝基乙基异丙胺(NEIPA)、N

亚硝基二异丙胺(NDIPA)、N

亚硝基二正丙基胺(NDPA)、N

甲硝基二正丁胺(NDBA)、N

甲基

N

亚硝基苯胺(NMPhA)、N

亚硝基哌啶(NPIP)、1

亚硝基吡咯烷(NPYP)、N

亚硝基吗啉(NMOR)、4

(N

亚硝基

N

甲氨基)

丁酸(NMBA)、N

丁基

N

(4

羟丁基)亚硝胺(NBBOH)、二苯基亚硝胺(NDPhA)和1,4

二亚硝基哌嗪(DNPZ);所述方法的气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聚乙二醇色谱柱,优选色谱柱型号为VF

WAXms,30m
×
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为250

300℃;流速为1

1.5mL/min;载气为He;进样体积为1

2μL;洗针溶剂选自甲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或乙腈;升温程序为:初温为40

50℃,保持1min,以10℃/min升温至110℃,再以15℃/min升温至185℃,最后以60℃/min升温至250℃,保持6min;所述方法的质谱离子信息如下表所示:
检测过程中,各化合物选取1

2对离子对进行检测;所述质谱的检测参数为:电离能量40

70eV;离子源温度:230

280℃;传输线温度:250℃;四级杆质量分析器温度:150℃;碰撞池流速: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轶慧涂继辉刘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合全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