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剂和育秧基质及水稻育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734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稻育秧方法,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按照质量比为4000:25:(0.5~2):(0.5~2)的比例分别称取营养土、硫磺粉、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后控制含水量为10%~15%进行闷制10~25d,得到育秧基质;在秧盘中均匀覆盖育秧基质和播撒经预处理的水稻种子,然后按照保护地毯苗育秧标准进行苗床管理。该方法能使保护地内的水稻秧苗发病率降低至0.05%以内,且水稻秧苗的根冠比较大、黄根数较少,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的耐低温抗病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育秧剂和育秧基质,能提高连栋温室、塑料大棚、塑料小拱棚等保护地育毯苗机插秧秧苗抵御低温迫害能力,使早春低温环境下育秧具备抵御倒春寒的能力。寒的能力。寒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育秧剂和育秧基质及水稻育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育秧
,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育秧剂和育秧基质及水稻育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保护地早育秧高产技术、再生稻技术、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传统的在平均温度超过12℃再进行育秧的温度指标界限已被平均温度超过5℃即可育秧指标界限所替代。但在5℃~12℃的早春低温环境下育秧,易遭受病理性烂秧为害。
[0003]目前,12℃以上培育机插秧毯苗秧苗时,为了提高秧苗素质和移栽后秧苗的成活率,很多地区在育苗时,常采用在营养土中拌入壮秧剂来改善土壤环境。如常用的撒施壮秧剂的育秧方式,具体包括整平置床、摆盘播土、播土后撒施壮秧剂、微喷浇水、播芽种后压种覆土;或者采用播完底土后撒施壮秧剂,然后再播种、播盖土,再在盖土上微喷浇水。又如申请号为201810907312.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具体公开了一种育秧方法,包括将江河淤泥,家禽粪便、秸秆进行堆肥发酵后与铁线蕨灰末、复合肥和硫磺粉混合,从而形成一种秧苗健壮、抛秧后成活率高的育秧的方法。
[0004]但是,上述育秧方法和手段通常在温度环境较高(平均温度超过12℃)的条件下才具有较好的秧苗素质且育秧投入成本较高。但对于再生稻、早稻机插秧苗育秧时间在每年的3月~4月份,即早春育秧过程中经常遇到“倒春寒”,持续的低温和阴雨天气,极易容易引起秧苗烂种、烂秧、立枯死苗等现象,对水稻秧苗的素质和产量影响较大,会给种植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而现有的育秧方法未能有效缓解采用早春低温保护地育秧遭遇“倒春寒”时对秧苗生长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稻育秧方法,属于一种低温环境下保护地育毯苗机插秧秧苗育秧方法,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按照质量比为4000:25:(0.5~2):(0.5~2)的比例分别称取营养土、硫磺粉、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后控制含水量为10%~15%进行闷制10~25d,得到育秧基质;在秧盘中均匀覆盖所述育秧基质和播撒经预处理的水稻种子,然后按照保护地毯苗育秧标准进行苗床管理。
[0006]基于上述,在秧盘中均匀覆盖所述育秧基质和播撒经预处理的水稻种子的步骤包括:在秧盘中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2cm~2.5cm的所述育秧基质作为底土,并在底土上播撒经预处理的水稻种子后再在底土表面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0.3cm~0.5cm的所述育秧基质作为盖土。
[0007]基于上述,所述营养土取自菜园土、熟化的旱地土或冬翻春耖的稻田土。
[0008]基于上述,所述闷制的步骤包括将混合后的营养土、硫磺粉、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常温下进行堆积并在上方覆盖薄膜后静置10d~25d。
[0009]基于上述,闷制的时间为19d~21d。
[0010]基于上述,按照保护地毯苗育秧标准进行苗床管理的步骤包括:
[0011]立针期从播种到第1叶露尖,此期间以培育种子根为主,要求保护地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32℃时开始通风;
[0012]现青期从出苗到第1完全叶展开,控制地上部第1叶鞘高度不超过3cm,地下部促发5条新根,保护地内温度控制在22℃~25℃;
[0013]离乳期从第2叶露尖到第3叶展开,地下部促发新根,地上部控苗高,保护地内温度控制在20℃~22℃,此期要加大通风炼苗,降低湿度;
[0014]备栽期控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秧苗3叶1心后,进行移栽。
[0015]基于上述,水稻种子预处理的步骤包括:首先在浸种前5d~7d进行晒种,采用药液浸种1d后进行种子消毒,将药液冲洗干净后,转入温水浸种2d~3d,然后进行催芽处理,其中催芽需经过高温破胸、恒温催芽、常温晾芽三个阶段,高温破胸时温度控制在38℃,时间为4h~6h;恒温催芽时温度控制在25℃~30℃,时间为18h~20h。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育秧基质,该育秧基质采用营养土、硫磺粉、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在含水量为10%~15%进行闷制10d~25d而成,其中营养土、硫磺粉、尿素、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比为4000:25:(0.5~2):(0.5~2);所述营养土取自菜园土、熟化的旱地土或冬翻春耖的稻田土。
[0017]本专利技术还挺一种育秧剂,包括硫磺粉、尿素和磷酸二氢钾。
[0018]基于上述,所述硫磺粉、所述尿素、所述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比为25:(0.5~2):(0.5~2)。
[0019]其中,该育秧剂在使用时1份育秧剂添加4kg营养土进行使用,商品名为低温育秧灵。
[0020]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的说,在早春低温保护地环境下进行机插秧水稻育秧时,若遇到“倒春寒”天气,由于低温阴雨会导致种胚活力下降,稻种出苗期出现“饴糖现象”致萌发出苗受阻,秧苗素质偏弱易遭受立枯病等病害为害,秧苗不能正常扎根,已出苗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出现白化苗,因低温寡照下秧苗的光合作用减弱,叶绿素合成受阻,严重时会烂种烂秧。其次,倒春寒过后气温回升,若遇升温幅度大,即突然转晴,秧苗会因根系吸水能力弱、蒸腾消耗大而出现生理性失水,引发生理性青枯病,尤其是三叶期前后的秧苗,极易被病菌侵染出现立枯病。同时,低温阴雨还会减慢水气蒸发,造成秧田淹水缺氧,胚乳中的大量养分被秧苗呼吸作用消耗,并有还原物质产生毒害秧苗,秧苗的抗病能力减弱,腐生性霉菌会趁机侵入感染,诱发秧苗病害。
[0021]而本案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一种育秧剂和育秧基质及水稻育秧方法,具体是将硫磺粉、尿素、磷酸二氢钾与营养土混合闷制后合用,并采用上下夹层的覆土方式将水稻种子置于上下两层育秧基质之间,从而可以解决因倒春寒出现的低温冷害及立枯病死苗等现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保护地进行水稻育秧时,在不使用任何药剂条件下,如遇到低温危害,秧苗的发病率可达60%以上,而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稻育秧方法后,可使保护地内的水稻秧苗发病率降低至0.05%以内,发病率较低且水稻秧苗的根冠比较大、黄根数较少,实现了早春低温环境下安全育秧,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的耐低温能力,从而为后续提高机插秧苗的成苗率和秧苗素质创造了良好前提条件,且与其它育秧基质相比还具有成本低的效果。
[0022]具体地,本案提供的水稻育秧方法中,是将硫磺粉、尿素、磷酸二氢钾与营养土混合闷制后作为底土和盖土进行毯苗育秧,经过闷制处理后的硫磺粉、尿素、磷酸二氢钾与营养细土能充分的融合、吸附,达到充分腐熟的目的。浇水后,养分不易通过秧盘底部小孔流失,养分不易挥发。同时,由于底土和盖土成分一致,能够在水稻种子萌发之前利用上层覆土隔绝外界不利环境对水稻种子的影响,能确保水稻在低温下正常及时拱土、立针和扎根,避免了稻种出苗期出现“饴糖现象”。而在水稻种子萌发后,能够为水稻秧苗根系提供上下一致的营养环境,促进水稻根系在营养土中全面分布,利于秧苗扎根并提高了总根的数量、根长和地下干重,减少了因营养不良而发生的黄根现象并避免了发生白化苗的现象,进而提高了根冠比,实现了提高水稻秧苗抵御低温迫害的能力。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育秧方法,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按照质量比为4000:25:(0.5~2):(0.5~2)的比例分别称取营养土、硫磺粉、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后控制含水量为10%~15%进行闷制10~25d,得到育秧基质;在秧盘中均匀覆盖所述育秧基质和播撒经预处理的水稻种子,然后按照保护地毯苗育秧标准进行苗床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秧盘中均匀覆盖所述育秧基质和播撒经预处理的水稻种子的步骤包括:在秧盘中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2cm~2.5cm的所述育秧基质作为底土,并在底土上播撒经预处理的水稻种子后再在底土表面均匀覆盖一层厚度为0.3cm~0.5cm的所述育秧基质作为盖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土取自菜园土、熟化的旱地土或冬翻春耖的稻田土。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水稻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闷制的步骤包括将混合后的营养土、硫磺粉、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常温下进行堆积并在上方覆盖薄膜后静置10d~25d。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稻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闷制的时间为19d~21d。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稻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保护地毯苗育秧标准进行苗床管理的步骤包括:立针期从播种到第1叶露尖,此期间以培育种子根为主,要求保护地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32℃时开始通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祥臣赵海英张强谷孟轩丰大清余贵龙朱庆松王伟东王开斌周卫合陈昌刘明成谢宾宾霍建中张万平邹俊吕未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