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3996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育苗:选择健壮饱满的种子,用石灰水浸种进行外皮消毒催芽,然后将种子撒在苗床上面,覆盖地膜,一个月后长出的秧苗便可进行后续插秧;S2、整地与插秧:平整田地,施加绿肥,在田里灌满水,周围打上坝,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该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通过夹持翻料机构的设置,能够将平铺在下传输台顶部的水稻秸秆来回拨动翻料,使得秸秆能够与脱粒滚筒全方位接触,配合脱粒滚筒的转动,能够实现谷粒与秸秆的快速分离,增加谷粒的脱粒产量,提高了脱粒速度,且无需人员一直手持稻束进行翻转操作,降低了安全隐患,解放双手,减轻了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具体为一种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
[0003]根据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654266.3的专利显示,上述专利通过汽油机来实现对脱粒滚子的传动,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同时使用汽油机作为动力源,使得其机动性更强,打稻机的站台可沿纵向移动,调整站台与机架之间的间距,适合不同身材的操作工,同时通过张紧轮来调整皮带的松紧度,避免了站台移动带来的皮带过松或过紧的问题,打稻机还设置了移动轮,灵活性更强,并且设置了可伸缩的脚撑,在打稻机移动时向上缩起,在打稻机达到指定位置并工作时,脚撑伸开并支撑在地面上,保证打稻机不移动,更加安全,采用上述专利中的打稻机实现水稻谷粒与秸秆相互分离时,需要人员手持稻束在旋转的滚筒上来回翻转从而进行脱粒,增加了劳动力强度,易造成脱粒不均且效率低下的问题,后续可能还需二次脱粒,十分不便,且在脱粒后未进行筛分,导致断枝与谷粒混合从而影响谷粒收集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做出以下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解决了人员手持稻束脱粒不均且效率低下,后续可能还需二次脱粒,十分不便,且在脱粒后未进行筛分,导致断枝与谷粒混合从而影响谷粒收集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育苗:选择健壮饱满的种子,用石灰水浸种进行外皮消毒催芽,然后将种子撒在苗床上面,覆盖地膜,一个月后长出的秧苗便可进行后续插秧;
[0009]S2、整地与插秧:平整田地,施加绿肥,在田里灌满水,周围打上坝,保证行距与株距继而进行插秧;
[0010]S2、田间管理:秧苗成长的过程中,拔除杂草,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施肥管理;
[0011]S3、收割:成熟选择晴天进行收割,然后通过打稻机将水稻从秸秆上脱下,晒干、储藏,等待后续脱壳食用。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的打稻机包括底板,且底板的顶部通过支撑腿固定连接有底箱,所述底箱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脱粒滚筒,所述底箱顶部的正面设置有夹持翻料机构;
[0013]所述夹持翻料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底箱顶部一侧的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一侧通过
支撑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U形框,且U形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U形框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传输台和下传输台,且上传输台和下传输台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框和下固定框。
[0014]优选的,所述上传输台的顶部与电动推杆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上传输台的一侧通过滑动块与固定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上传输台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设置为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下传输台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设置为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
[0015]优选的,两个所述转动杆的表面之间以及两个所述活动杆的表面之间均通过套筒传动连接有传送皮带,且传送皮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摩擦带。
[0016]优选的,位于左侧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贯穿上传输台并延伸至上固定框的内部,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上固定框的内壁转动连接,位于左侧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贯穿下传输台并延伸至下固定框的内部,所述活动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下固定框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下固定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框和下固定框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管。
[0017]优选的,所述下固定框内壁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位于伸缩管内部的固定柱,且固定柱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位于上固定框内部的活动筒,所述固定柱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筒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滑槽内部的凸块,所述活动筒的顶端通过轴承与上固定框内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和活动杆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活动筒以及固定柱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0018]优选的,所述底箱顶部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底箱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收集框。
[0019]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底箱的底部活动连接有集料盒,且集料盒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筛分框。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2](1)、该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通过夹持翻料机构的设置,能够将平铺在下传输台顶部的水稻秸秆进行来回拨动翻料,使得秸秆能够与脱粒滚筒全方位接触,配合脱粒滚筒的转动,能够实现谷粒与秸秆的快速分离,增加谷粒的脱粒产量,提高了脱粒速度,且无需人员一直手持稻束进行翻转操作,降低了安全隐患,解放双手,减轻了劳动力。
[0023](2)、该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通过控制第二电机带动U形框转动,可实现对脱粒后的秸秆进行倾斜,方便秸秆倾斜落入至收集框内部从而进行后续的统一收集,脱粒后的秸秆可进行后续利用,节约资源。
[0024](3)、该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通过筛分框的设置,能够滤除谷粒中残留的断枝,实现断枝与谷粒的分离,便于人员后续进行分开处理。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立体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夹持翻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上固定框和下固定框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收集盒结构的俯视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底箱;2、脱粒滚筒;3、夹持翻料机构;31、固定板;32、第一电机;33、U形框;34、电动推杆;35、上传输台;36、下传输台;37、上固定框;38、下固定框;39、转动杆;310、活动杆;311、传送皮带;312、摩擦带;313、第二电机;314、伸缩管;315、固定柱;316、活动筒;317、第一锥齿轮;318、第二锥齿轮;4、防护罩;5、收集框;6、集料盒;7、筛分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请参阅图1

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育苗:选择健壮饱满的种子,用石灰水浸种进行外皮消毒催芽,然后将种子撒在苗床上面,覆盖地膜,一个月后长出的秧苗便可进行后续插秧;S2、整地与插秧:平整田地,施加绿肥,在田里灌满水,周围打上坝,保证行距与株距继而进行插秧;S2、田间管理:秧苗成长的过程中,拔除杂草,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施肥管理;S3、收割:成熟选择晴天进行收割,然后通过打稻机将水稻从秸秆上脱下,晒干、储藏,等待后续脱壳食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打稻机包括底板,且底板的顶部通过支撑腿固定连接有底箱(1),所述底箱(1)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脱粒滚筒(2),所述底箱(1)顶部的正面设置有夹持翻料机构(3);所述夹持翻料机构(3)包括固定设置于底箱(1)顶部一侧的固定板(31),且固定板(31)的一侧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2),所述第一电机(32)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U形框(33),且U形框(3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4),所述U形框(33)内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传输台(35)和下传输台(36),且上传输台(35)和下传输台(36)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框(37)和下固定框(3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传输台(35)的顶部与电动推杆(34)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上传输台(35)的一侧通过滑动块与固定板(31)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上传输台(35)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9),且转动杆(39)设置为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下传输台(36)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杆(310),且活动杆(310)设置为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产量水稻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杆(39)的表面之间以及两个所述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在飞汤培明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优禾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