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平式余压回收装置和供热系统
[0001]本申请属于供热
,具体涉及一种透平式余压回收装置和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区域集中供热系统中,供热一次管网与二次管网通常以换热站或混水站的形式相连接,即间接连接或直接连接。采取直接连接的供热系统中,其热源侧与末端负荷侧之间无换热设备,为同一循环系统。由于其供热系统初投资较低,且无换热热损失及换热器压力损失,混水站占地面积较小,整体较为节能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供热系统中。
[0003]对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在设计时需要对其进行高低分区从而使得供热管网达到水力平衡,通常,当建筑高度高于50米时就需要进行供热分区。对于高低区直供的供热系统,往往需要在供水管道使用较大扬程的循环水泵以达到末端的供水压力,为保持低区压力不超压,需在高区回水管道设置调节阀,以降低回水管道的压力,由此便会造成一部分压力损失,从而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透平式余压回收装置和供热系统,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高低区直供的供热系统中能源浪费的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平式余压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机构;透平组件,所述透平组件的内部形成有透平腔,所述透平组件包括与所述透平腔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泵组件,所述泵组件的内部形成有泵腔,所述泵组件包括与所述泵腔连通的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驱动轴、透平叶轮和驱动叶轮,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所述驱动叶轮和所述透平叶轮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透平叶轮设置在所述透平腔内,所述驱动叶轮设置在所述泵腔内,流经所述第一进水管的流体的压力大于流经所述第一出水管的流体的压力,流经所述第二出水管的流体的压力大于流经所述第二进水管的流体的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平式余压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透平组件和所述泵组件的顶部,且所述泵组件设置在所述透平组件远离所述动力机构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平式余压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进水侧设置在所述透平叶轮的顶部,流体从所述透平叶轮的顶部流出所述透平腔,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出水侧设置在所述驱动叶轮的底部,流体从所述驱动叶轮的底部进入所述泵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平式余压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平式余压回收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一部分所述透平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一部分所述泵组件设置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丰,王义强,任毅,李鑫熙,郭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金茂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