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源热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地源热泵冬夏平衡进行工作时,该装置会产生较大的震动,而较大的震动会导致该平衡系统内部的电路元件受损,同时该装置长时间进行反复工作,热量难以发散,易对该平衡系统造成损耗的问题,其包括热泵机,热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输管,可以将该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产生的震动通过缓冲弹簧进行抵消,通过底部的支撑柱对整个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进行稳固的支撑,提高了该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的防护性,同时通过传动风扇对热泵机的散热,防止在高温天气时该地源热泵系统因长时间工作导致高温损耗,延长了该地源热泵的使用寿命。延长了该地源热泵的使用寿命。延长了该地源热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地源热泵
,具体为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源热泵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等,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装置,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h以上的热量或冷量,地源热泵是以岩土体,地层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地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中央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在日常的工作时,由于该地源热泵在进行工作时,该装置会产生较大的震动,而较大的震动会导致该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内部的电路元件受损,易对该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造成故障,同时该地源热泵内部长时间进行工作,热量难以进行发散,若环境温度过高时,易对该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造成损耗,减少了该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的使用寿命,为此这里提出了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地源热泵冬夏平衡进行工作时,该装置会产生较大的震动,而较大的震动会导致该平衡系统内部的电路元件受损,同时该装置长时间进行反复工作,热量难以发散,易对该平衡系统造成损耗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包括热泵机,所述热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输管,所述热泵机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动力箱,所述动力箱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处理口,所述处理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动力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动力管,所述动力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箱,所述风箱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动风扇;
[0006]所述热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缓冲柱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垫,所述支撑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
[0007]优选的,所述风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0008]优选的,所述传动风扇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传动风扇均固定连接在风箱内腔的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动力管的两端分别与电机的顶部与传动风扇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热泵机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呈平行并列设置,且支撑板通过缓冲柱的上下两侧与热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垫一侧的表面与缓冲弹簧的外部均设置在缓冲柱的内腔。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在该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工作中,通过缓冲柱、支撑板、支撑柱、支撑垫、缓冲弹簧的相互设置,可以将该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产生的震动通过缓冲弹簧进行抵消,同时通过支撑垫可以将缓冲弹簧固定连接在缓冲柱的内腔,支撑垫的材质为合成橡胶,可以对震动进行抵消,通过支撑板与支撑柱的设置,可以通过支撑板对缓冲柱进行支撑,通过底部的支撑柱对整个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进行稳固的支撑,提高了该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的防护性;
[0014]2)、在该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工作中,通过动力箱、处理口、拉手、电机、动力管、支撑架、固定螺栓、风箱、传动风扇的相互设置,通过电机的动力驱动可以使得风箱内腔的传动风扇进行旋转,通过支撑架将风箱固定连接在热泵机的表面,可以使得传动风扇对热泵机进行散热,同时动力箱对电机进行防护,防止户外的雨雪天气对电机产生损耗,在电机产生故障时可以拉动动力箱一侧的拉手,通过拉动拉手打开处理口对电机进行处理,通过传动风扇对热泵机的散热,防止在高温天气时该地源热泵系统因长时间工作导致高温损耗,延长了该地源热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风箱外观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内部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垫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热泵机;2、传输管;3、缓冲柱;4、支撑板;5、支撑柱;6、动力箱;7、处理口;8、拉手;9、电机;10、动力管;11、支撑架;12、固定螺栓;13、风箱;14、传动风扇;15、支撑垫;16、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
[0021]由图1
‑
4给出,本技术包括热泵机1,热泵机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输管2,通过传输管2将热泵机1产生的能源进行传输,热泵机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动力箱6,动力箱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处理口7,处理口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8,在电机9产生故障时可以拉动动力箱6一侧的拉手8,通过拉动拉手8打开处理口7对电机9进行处理,动力箱6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9,通过电机9的动力驱动可以使得风箱13内腔的传动风扇14进行旋转,电机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动力管10,通过动力管10对风箱13进行动力传输,驱动传动风扇14进行旋转,动力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箱13,风箱13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动风扇14,通过传动风扇14对热泵机1的散热,防止在高温天气时该地源热泵系统因长时间工作导致高温损耗;
[0022]热泵机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柱3,通过缓冲柱3减小该装置产生的震动,缓冲柱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通过支撑板4与支撑柱5的设置,可以通过支撑板4对缓冲柱3进行支撑,缓冲柱3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垫15,
通过支撑垫15可以将缓冲弹簧16固定连接在缓冲柱3的内腔,支撑垫15的材质为合成橡胶,可以对震动进行抵消,支撑垫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6,可以通过缓冲弹簧16将该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产生的震动通过进行抵消。
[0023]本技术中,风箱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1,支撑架1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2,通过固定螺栓12将支撑架11与热泵机1进行固定连接,可以对风箱13进行稳固的支撑。
[0024]本技术中,传动风扇1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传动风扇14均固定连接在风箱13内腔的一侧,通过传动风扇14对热泵机1的散热,防止在高温天气时该地源热泵系统因长时间工作导致高温损耗。
[0025]本技术中,动力管10的两端分别与电机9的顶部与传动风扇14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动力管10对风箱13进行动力传输,驱动传动风扇14进行旋转。
[0026]本技术中,热泵机1的底部与支撑板4的顶部呈平行并列设置,且支撑板4通过缓冲柱3的上下两侧与热泵机1的底部固定连接,可以通过支撑板4对缓冲柱3进行支撑。
[0027]本技术中,支撑垫15一侧的表面与缓冲弹簧16的外部均设置在缓冲柱3的内腔,通过支撑垫15可以将缓冲弹簧16固定连接在缓冲柱3的内腔,支撑垫15的材质为合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包括热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输管,所述热泵机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动力箱,所述动力箱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处理口,所述处理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动力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动力管,所述动力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箱,所述风箱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动风扇;所述热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缓冲柱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垫,所述支撑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冬夏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的底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浩,姜芳芳,朱泰然,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金茂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