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集分离装置及分离器,包括安装框架和叶片,安装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分别构造有相互对应的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腔,沿第一装配腔的轮廓构造有多个成对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沿第二装配腔的轮廓构造有多个成对的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各第三卡槽分别对应各第一卡槽,各第四卡槽分别对应各第二卡槽,各叶片分别插接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对应该一卡槽的第三卡槽及对应第二卡槽的第四卡槽,叶片填充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腔,且相邻两叶片之间具有间隙;本聚集分离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工作人员准确定位和约束各叶片,从而非常便于在安装现场快速、高效的完成叶片的装配工作。的装配工作。的装配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集分离装置及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天然气
,具体涉及一种聚集分离装置及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分离器,如油气水三相分离器、低温分离器等,是一种常见的分离设备,是油田地面处理系统的重要设备,例如,油气水三相分离器主要用于实现油、气、水三相的相互分离,低温分离器是油气田天然气低温法脱水脱烃工艺中烃、水露点控制的关键设备,低温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高低决定了油气田天然气的烃、水露点是否合格,影响到下游产品质量和能耗;现有的分离器通常分为立式、卧式、球形等形式。
[0003]为实现分离器的分离功能,现有的分离器内通常配置有聚集分离装置,聚集分离装置主要用于对混合气液中的液相进行浓缩和聚结,以便更好的拦截和分离混合气液中的液相组分。传统的聚集分离装置内设置的是丝网填料,利用丝网填料来拦截和聚集液相,但是采用丝网填料的聚集分离装置对于含有重烃和蜡的混合气液的分离效果较差,且容易造成堵塞。基于此,研发了一种叶片式的聚集分离装置(简称叶片分离装置),该聚集分离装置内配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叶片,使得相邻两叶片之间可以形成供混合气液流动的流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混合气液可以均匀分布在聚集分离装置中,并在流道中呈层流状态流动,液相(如油滴、水滴、重烃和/或蜡)附着在上层叶片的背部,并不断聚集,聚集成大的液滴,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下落,实现分离。该聚集分离装置相较于采用丝网填料的聚集分离装置,能够实现更好的分离效果,且能适用于更多的场合。
[0004]在安装现场,由于叶片式的聚集分离装置内需要配置很多叶片,且各叶片都具有特定的安装角度,导致实际装配过程通常存在装配繁琐、不便于准确定位和约束各叶片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叶片式的聚集分离装置内需要配置很多叶片,且各叶片都具有特定的安装角度,导致实际装配过程通常存在装配繁琐、不便于准确定位和约束各叶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准确定位和约束各叶片的聚集分离装置,非常便于在安装现场快速、高效的完成叶片的装配工作,主要构思为:
[0006]一种聚集分离装置,包括安装框架和多个叶片,其中,所述安装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分别构造有相互对应的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腔,沿第一装配腔的轮廓构造有多个成对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沿第二装配腔的轮廓构造有多个成对的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各第三卡槽分别对应各第一卡槽,各第四卡槽分别对应各第二卡槽,
[0007]各叶片分别插接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对应该第一卡槽的第三卡槽以及对应该第二卡槽的第四卡槽,叶片填充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腔,且相邻两叶片之间具有间隙。在本方案中,通过配置安装框架,以便支撑和安装叶片;通过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分别构造
有相互对应的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使得第一装配腔及与之对应的第二装配可以形成一条供混合气液通过的通道;通过沿第一装配腔的轮廓构造有多个成对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并沿第二装配腔的轮廓构造有多个成对的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各第三卡槽分别对应各第一卡槽,各第四卡槽分别对应各第二卡槽,使得一对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以及与之对应的一对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可以作为定位、支撑和约束叶片的结构,使得在装配时,只需将各叶片分别插接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对应该第一卡槽的第三卡槽以及对应该第二卡槽的第四卡槽即可,无需再对各叶片进行定位和二次固定,整个过程非常的方便、高效,不仅有利于在安装现场快速完成叶片的装配工作,而且结构相对简单、成本更低;叶片装配完毕后,正好可以利用叶片填充满整个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腔,且相邻两叶片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混合气液只能沿相邻两叶片之间具有间隙流动,从而使得混合气液可以均匀分布在聚集分离装置中,并呈层流状态流动,液相(如油滴、水滴、重烃和/或蜡等)可以附着在上层叶片的背部,并不断聚集,聚集成大的液滴,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下落,实现分离。
[0008]优选的,各叶片倾斜安装,且相邻两叶片相互平行。以便利用倾斜的叶片引导所聚集的液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下落。
[0009]优选的,相邻两第一装配腔内各叶片的倾斜方向不同。既有利于液滴下落,又有利于实现更好的分离效果。
[0010]为解决便于形成所述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腔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架包括边框、横梁以及若干分隔组件,其中,
[0011]所述边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横梁的两端,边框与横梁共同围成封闭的通道,
[0012]各分隔组件分别包括设置于通道内的分隔件,各所述分隔件将所述通道分隔为至少两个第一装配腔。通过设置边框和横梁,使得边框与横梁围成封闭的通道,使得混合气液经由该通道输送,而通过在通道内设置分隔件,可以利用分隔件将所述通道分隔为至少两个面积更小的第一装配腔,不仅有利于整个第一框架的结构更稳定,而且更便于在各第一装配腔内装配叶片,同时也有利于在各第一装配腔内装配安装方向不同的叶片,有利于实现更好的分离效果。
[0013]为解决便于形成所述第二装配腔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框架包括边框、横梁以及若干分隔组件,其中,
[0014]所述边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横梁的两端,边框与横梁共同围成封闭的通道,
[0015]各分隔组件分别包括设置于通道内的分隔件,各所述分隔件将所述通道分隔为至少两个第二装配腔。通过设置边框和横梁,使得边框与横梁围成封闭的通道,使得混合气液经由该通道输送,而通过在通道内设置分隔件,可以利用分隔件将所述通道分隔为至少两个面积更小的第二装配腔,不仅有利于整个第二框架的结构更稳定,而且更便于在各第二装配腔内装配叶片,同时也有利于在各第二装配腔内装配安装方向不同的叶片,有利于实现更好的分离效果。
[0016]优选的,所述分隔件竖直安装于所述通道内。
[0017]优选的,所述边框可拆卸的连接于横梁。
[0018]优选的,所述分隔组件还包括竖梁,所述分隔件固定于竖梁,竖梁的上端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横梁,竖梁的下端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边框。竖梁可以起到结构上的加强作用,
而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0019]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叶片为板状结构,各对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互对应,且各对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相互对应。以便板状结构叶片的装配。
[0020]为解决更方便、稳定的装配叶片的问题,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叶片的一侧通过折弯形成折弯部,第一卡槽对应与之成对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不对应与之成对的第一卡槽,第三卡槽对应与之成对的第四卡槽,第四卡槽不对应与之成对的第三卡槽,在装配时,叶片的一侧插接于对应的第一卡槽和第三卡槽,另一侧的折弯部插接于对应的第二卡槽和第四卡槽。
[0021]优选的,所述边框的内侧缘构造有至少两段第一卡槽,各段第一卡槽分别对应各第一装配腔,所述横梁的内侧缘构造有至少两段第一卡槽,各段第一卡槽分别对应各第一装配腔,所述分隔件的内侧面构造有与各所述第一卡槽成对的第二卡槽;
[0022]和/或,相邻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架和多个叶片,其中,所述安装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分别构造有相互对应的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腔,沿第一装配腔的轮廓构造有多个成对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沿第二装配腔的轮廓构造有多个成对的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各第三卡槽分别对应各第一卡槽,各第四卡槽分别对应各第二卡槽,各叶片分别插接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对应该第一卡槽的第三卡槽以及对应该第二卡槽的第四卡槽,叶片填充第一装配腔和第二装配腔,且相邻两叶片之间具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叶片倾斜安装,且相邻两叶片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包括边框、横梁以及若干分隔组件,其中,所述边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横梁的两端,边框与横梁共同围成封闭的通道,各分隔组件分别包括设置于通道内的分隔件,各所述分隔件将所述通道分隔为至少两个第一装配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第一装配腔内各叶片的倾斜方向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竖直安装于所述通道内;和/或,所述边框可拆卸的连接于横梁;和/或,所述分隔组件还包括竖梁,所述分隔件固定于竖梁,竖梁的上端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横梁,竖梁的下端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边框;和/或,所述第二框架包括边框、横梁以及若干分隔组件,所述边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横梁的两端,边框与横梁共同围成封闭的通道,各分隔组件分别包括设置于通道内的分隔件,各所述分隔件将所述通道分隔为至少两个第二装配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为板状结构,各对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互对应,且各对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相互对应;或者,所述叶片的一侧通过折弯形成折弯部,第一卡槽对应与之成对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不对应与之成对的第一卡槽,第三卡槽对应与之成对的第四卡槽,第四卡槽不对应与之成对的第三卡槽,在装配时,叶片的一侧插接于对应的第一卡槽和第三卡槽,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聚合杰创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