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热电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07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热电偶,涉及热电偶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接线盒、接线基座和接线管,所述接线管的顶部设置有接线基座,所述接线基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接线盒,所述接线基座包括可拆卸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可拆卸机构包括旋转机构和卡接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一端的底部设置在卡接机构的顶部,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橡胶防护件和推压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板、旋转轴和卡块相互配合,人工按压旋转板一端,方便旋转板在旋转轴外侧旋转,使得卡块脱离套接槽,方便连接环与接线基座脱离限位连接的关系,达到便拆卸维护的功能,解决了热电偶的拆卸功能较差,导致热电偶不利于后期拆卸维护的问题,有利于设备便捷的拆卸,增加设备的便捷性。便捷性。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热电偶


[0001]本技术涉及热电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热电偶。

技术介绍

[0002]在温度测量中,热电偶或热电阻的应用极为广泛,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测量范围广、精度高、惯性小和输出信号便于远传等许多优点。另外,由于热电偶或热电阻是一种有源传感器,测量时不需外加电源,使用能耗低,所以常被用作测量炉子、管道内的气体或液体的温度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0003]现有的技术方案中,提出了公开号:CN215931111U,该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线热电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系统与滚轮,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滚轮之间设有隔板且位于所述壳体对立两端,所述滚轮转轴垂直于所述隔板且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靠近所述隔板一侧设有接线端,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滚轮一侧壁设有通孔,所述滚轮上设有热电偶丝,所述热电偶丝自由端贯穿所述隔板与所述接线端相连,所述热电偶丝工作端穿过所述通孔。
[0004]为了解决加长热电偶丝长度携带使用又不便捷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在通孔边缘设置挡板来限制壳体外热电偶丝长度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还会出现热电偶的拆卸功能较差的情况,进而导致热电偶不利于后期拆卸维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热电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无线热电偶,包括接线盒、接线基座和接线管,所述接线管的顶部设置有接线基座,所述接线基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接线盒,所述接线基座包括可拆卸机构和缓冲机构。
[0008]所述可拆卸机构包括旋转机构和卡接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一端的底部设置在卡接机构的顶部。
[0009]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橡胶防护件和推压机构,所述橡胶防护件的内部设置有推压机构。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外侧固定安装在接线基座内腔的底部,所述安装块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的一侧两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侧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侧活动安装有旋转板。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板、旋转轴和旋转板相互配合,利用旋转板在旋转轴外侧旋转,达到便捷翻转的功能。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侧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内侧设置在接线管顶部的外侧,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开
设有套接槽,所述套接槽内壁的两端设置有摩擦垫。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块、套接槽和摩擦垫相互配合,利用套接槽进行套接固定翻转板,达到限位固定的功能。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旋转板一端的底部固定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两端设置有摩擦块,所述摩擦块的两端设置摩擦垫的内侧。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块、摩擦块和摩擦垫相互配合,利用卡块配合摩擦块卡接在摩擦垫的表面,由摩擦阻力提高限位功能。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橡胶防护件包括橡胶压垫,所述橡胶压垫的外侧设置在接线基座内腔的顶部,所述橡胶压垫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圈。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压垫和橡胶垫圈相互配合,利用橡胶压垫柔韧性,进行缓冲防护功能。
[001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橡胶压垫的内部设置有推压柱,所述推压柱的另一端活动套接有套接柱。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推压柱和套接柱相互配合,进行缓冲消耗作用力。
[002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接柱的另一端设置有压缩垫,所述压缩垫的另一端设置在橡胶压垫的内部。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缩垫和橡胶压垫相互配合,利用压缩缓冲的功能,提高装置防护功能。
[002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接柱的内部设置有推压块,所述推压块的一侧设置有挤压弹柱,所述挤压弹柱的另一端设置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的内侧固定安装在套接柱一端的外侧。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推压块、挤压弹柱和辅助块相互配合,利用推压的作用力,使得挤压弹柱膨胀消耗作用力的功能,增加缓冲防护的功能。
[002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5]1、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热电偶,通过旋转板、旋转轴和卡块相互配合,人工按压旋转板一端,方便旋转板在旋转轴外侧旋转,使得卡块脱离套接槽,方便连接环与接线基座脱离限位连接的关系,达到便拆卸维护的功能,解决了热电偶的拆卸功能较差,导致热电偶不利于后期拆卸维护的问题,有利于设备便捷的拆卸,增加设备的便捷性。
[0026]2、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热电偶,通过套接柱、辅助块和挤压弹柱相互配合,在套接柱受力收缩移动时,使得挤压弹柱两端受力,向两侧膨胀缓冲作用力,达到缓冲防护功能,解决了设备内部防护功能较差,影响设备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有利于装置增加防护功能,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接线基座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的橡胶压垫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的辅助块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接线盒;2、接线基座;21、安装块;22、安装基座;23、挡板;24、旋转轴;25、旋转板;251、卡块;252、摩擦块;26、连接环;27、连接块;271、套接槽;272、摩擦垫;28、橡胶压垫;281、推压柱;282、套接柱;283、压缩垫;284、辅助块;285、橡胶垫圈;286、推压块;287、挤压弹柱;3、接线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热电偶,包括接线盒1、接线基座2和接线管3,接线管3的顶部设置有接线基座2,接线基座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接线盒1,接线基座2包括可拆卸机构和缓冲机构,可拆卸机构包括旋转机构和卡接机构,旋转机构一端的底部设置在卡接机构的顶部,旋转机构包括安装块21,安装块21的外侧固定安装在接线基座2内腔的底部,安装块21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基座22,安装基座22的一侧两端固定安装有挡板23,挡板23的内侧设置有旋转轴24,旋转轴24的外侧活动安装有旋转板25,卡接机构包括连接块27,连接块27的内侧设置有连接环26,连接环26的内侧设置在接线管3顶部的外侧,连接块27的顶部开设有套接槽271,套接槽271内壁的两端设置有摩擦垫272,旋转板25一端的底部固定有卡块251,卡块251的两端设置有摩擦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热电偶,包括接线盒(1)、接线基座(2)和接线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管(3)的顶部设置有接线基座(2),所述接线基座(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接线盒(1),所述接线基座(2)包括可拆卸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可拆卸机构包括旋转机构和卡接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一端的底部设置在卡接机构的顶部;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橡胶防护件和推压机构,所述橡胶防护件的内部设置有推压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安装块(21),所述安装块(21)的外侧固定安装在接线基座(2)内腔的底部,所述安装块(21)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基座(22),所述安装基座(22)的一侧两端固定安装有挡板(23),所述挡板(23)的内侧设置有旋转轴(24),所述旋转轴(24)的外侧活动安装有旋转板(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连接块(27),所述连接块(27)的内侧设置有连接环(26),所述连接环(26)的内侧设置在接线管(3)顶部的外侧,所述连接块(27)的顶部开设有套接槽(271),所述套接槽(271)内壁的两端设置有摩擦垫(27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土娟李超龙陈康贤易阳彬陈观德梁秀玉李群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英龙传感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