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697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处设有移动轮,所述底板的上方一侧设有置物箱,所述置物箱的一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推把,所述置物箱的上方设有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中心处设有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上设有输送滚轮,所述输送滚轮靠近所述移动推把的一侧设有第一输送组件,另一侧设有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置物箱的一侧设有抛秧箱,所述抛秧箱的一端铰接有倾斜导板,所述抛秧箱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内腔设有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秧苗的传送过程中可以进行规律的放置,这会使秧苗的分散更为均匀,不易造成秧苗的挤压,因此不易在抛秧的过程中造成部分区域的秧苗集中和部分区域的秧苗稀疏。的秧苗稀疏。的秧苗稀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抛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抛秧装置,具体为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属于水稻种植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属谷类,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区别于旱稻,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
[0003]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术,因此需要用到抛秧装置,传统的抛秧装置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其在秧苗的传送过程中为毫无规律的杂乱放置,这会使得秧苗的分散不均匀,容易造成秧苗的挤压,因此十分容易在抛秧的过程中造成部分区域的秧苗集中和部分区域的秧苗稀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在秧苗的传送过程中可以进行规律的放置,这会使得秧苗的分散更为均匀,不易造成秧苗的挤压,因此不易在抛秧的过程中造成部分区域的秧苗集中和部分区域的秧苗稀疏。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处设有移动轮,所述底板的上方一侧设有置物箱,所述置物箱的一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推把,所述置物箱的上方设有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中心处设有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上设有输送滚轮,所述输送滚轮靠近所述移动推把的一侧设有第一输送组件,另一侧设有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置物箱的一侧设有抛秧箱,所述抛秧箱的一端铰接有倾斜导板,所述抛秧箱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内腔设有驱动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置物箱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置物箱分为多个置物腔,所述置物腔的内腔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有置物抽屉。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为对称且结构一致设置,其均包括若干传动轮,所述传动轮的外表面包裹设有传送带,所述传动轮的外表面上及所述传送带的内表面均设有轮齿。
[0008]优选的,所述传动轮外表面上的所述轮齿与所述传送带内表面上的所述轮齿为相互啮合连接设置,所述传送带为倾斜设置,所述传送带的倾斜较高端与所述输送滚轮的位置相对应。
[0009]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的倾斜较低端处设有低速电机,所述低速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心轴与相邻的所述传动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中的所述传送带上等距间隔排列开设有置秧槽。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驱动箱的一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贯穿所述驱动箱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驱动箱的内腔且所述传动轴的贯穿端上固定连接有桨叶。
[0011]优选的,所述驱动箱的另一侧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一端通过集气罩与所述驱动箱的内腔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抛秧箱的侧壁并与所述抛秧箱的内腔连通。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置物抽屉可以对秧苗或其他抛秧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物品进行放置,通过设置第一输料组件、输送滚轮及第二输送组件可以对秧苗进行传送,通过设置置秧槽可以对每株秧苗进行规律的放置,这会使得秧苗的分散更为均匀,不易造成秧苗的挤压,因此不易在抛秧的过程中造成部分区域的秧苗集中和部分区域的秧苗稀疏,低速电机会通过输出端及其上的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及其上的传动轮进行转动,从而通过传动轮及轮齿的配合使用带动传送带及其上的秧苗进行输送,通过设置抛秧箱可以将传送下来的秧苗进行短时间的放置,并配合驱动组件进行抛秧,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可以带动桨叶进行转动,从而产生风力并通过导气管对风力进行传输并通过风力将落至抛秧箱内的秧苗顺着倾斜导板抛出,从而完成抛秧工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第一输送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驱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底板;2、置物箱;3、置物抽屉;4、基板;5、输送滚轮;6、传动轮;7、传送带;8、低速电机;9、置秧槽;10、抛秧箱;11、倾斜导板;12、驱动箱;13、驱动电机;14、桨叶;15、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底部四角处设有移动轮,所述底板1的上方一侧设有置物箱2,所述置物箱2的一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推把,所述置物箱2的上方设有基板4,所述基板4的顶部中心处设有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上设有输送滚轮5,所述输送滚轮5靠近所述移动推把的一侧设有第一输送组件,另一侧设有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置物箱2的一侧设有抛秧箱10,所述抛秧箱10的一端铰接有倾斜导板11,所述抛秧箱10与所述底板1之间设有驱动箱12,所述驱动箱12的内腔设有驱动组件。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置物箱2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置物箱2分为多个置物腔,所述置物腔的内腔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有置物抽屉3。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为对称且结构一致设置,其均包括若干传动轮6,所述传动轮6的外表面包裹设有传送带7,所
述传动轮6的外表面上及所述传送带7的内表面均设有轮齿。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轮6外表面上的所述轮齿与所述传送带7内表面上的所述轮齿为相互啮合连接设置,所述传送带7为倾斜设置,所述传动带的倾斜较高端与所述输送滚轮5的位置相对应。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送带7的倾斜较低端处设有低速电机8,所述低速电机8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心轴与相邻的所述传动轮6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中的所述传送带7上等距间隔排列开设有置秧槽9。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驱动箱12的一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上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贯穿所述驱动箱12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驱动箱12的内腔且所述传动轴的贯穿端上固定连接有桨叶14。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箱12的另一侧设有导气管15,所述导气管15的一端通过集气罩与所述驱动箱12的内腔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抛秧箱10的侧壁并与所述抛秧箱10的内腔连通。...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四角处设有移动轮,所述底板(1)的上方一侧设有置物箱(2),所述置物箱(2)的一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推把,所述置物箱(2)的上方设有基板(4),所述基板(4)的顶部中心处设有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上设有输送滚轮(5),所述输送滚轮(5)靠近所述移动推把的一侧设有第一输送组件,另一侧设有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置物箱(2)的一侧设有抛秧箱(10),所述抛秧箱(10)的一端铰接有倾斜导板(11),所述抛秧箱(10)与所述底板(1)之间设有驱动箱(12),所述驱动箱(12)的内腔设有驱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箱(2)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置物箱(2)分为多个置物腔,所述置物腔的内腔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有置物抽屉(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为对称且结构一致设置,其均包括若干传动轮(6),所述传动轮(6)的外表面包裹设有传送带(7),所述传动轮(6)的外表面上及所述传送带(7)的内表面均设有轮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抛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治杰邱国学孙小飘郑丽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国穗种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