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植物共生净化水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060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净化水体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生植物共生净化水体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抛洒较均匀且水生植物存活率较高的水生植物共生净化水体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水生植物共生净化水体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其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杆;装料框,其连接在第一支撑杆之间;第一挡板,其连接在装料框中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挡板;第二支撑板,其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下料槽,其滑动式地连接在装料框上;卡位机构,其滑动式地连接在下料槽上;出料机构,其连接在卡位机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卡位机构和出料机构将水生植物均匀往河流或湖泊内抛洒,且在抛洒的过程中力度较均,水生植物存活率较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生植物共生净化水体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净化水体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生植物共生净化水体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生植物通过维持湖泊河流的清水稳态、提高物种多样性、为水体周围生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所、介导湖泊等水域的氮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提供健康生态服务功能等形式展示其在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功能与生态地位。
[0003]目前,人们一般将水生植物抛洒在河面或湖面上,但通过人工抛洒不均匀,且水生植物在抛洒的过程中由于抛洒力度掌握不好,容易将水生植物散开致使其根部朝上,使得水生植物存活率低。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抛洒较均匀且水生植物存活率较高的水生植物共生净化水体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为了克服通过人工抛洒不均匀,在抛洒的过程中由于抛洒力度掌握不好,使得水生植物存活率低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抛洒较均匀且水生植物存活率较高的水生植物共生净化水体的装置。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水生植物共生净化水体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其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杆;装料框,其连接在第一支撑杆之间;第一挡板,其连接在装料框中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挡板;第二支撑板,其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下料槽,其滑动式地连接在装料框上;卡位机构,其滑动式地连接在下料槽上;出料机构,其连接在卡位机构上。
[0009]优选地,卡位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板,其连接在装料框上;第一楔形块,其连接在第三支撑板上;第二挡板,其滑动式地连接在下料槽上;第二楔形块,其滑动式地连接在第二挡板上;第一弹簧,其连接在第二楔形块与第二挡板之间。
[0010]优选地,出料机构包括:连接杆,其连接在第二挡板上;活动杆,其连接在连接杆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连接杆与活动杆为滑动式连接;第二弹簧,其连接在连接杆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出料框,其连接在活动杆之间。
[0011]优选地,还包括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架,其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气缸,其安装在支撑架上;推杆,其连接在气缸上,推杆与下料槽连接。
[0012]优选地,还包括有开盖机构,开盖机构包括:第四支撑板,其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第三挡板,其转动式地连接在第四支撑板之间;扭簧,其连接在第四支撑板与第三挡板之间。
[0013]优选地,还包括有松开机构,松开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杆,其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滑轨,其连接在第二支撑杆上;活动板,其滑动式地连接在滑轨上;第三弹簧,其连接在活动板与滑轨之间。
[0014]优选地,还包括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气管,其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气囊,其连接在气管上;连接板,其连接在第一支撑板上;第五支撑板,其转动式地连接在连接板之间。
[0015]优选地,装料框上开有滑槽。
[0016](3)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卡位机构和出料机构将水生植物均匀往河流或湖泊内抛洒,且在抛洒的过程中力度较均,水生植物存活率较高。
[0018]2.本技术通过驱动机构将连接杆往右运动,从而不需要人工将连接杆往右运动,节省人力。
[0019]3.本技术通过开盖机构对第一支撑板左部进行打开,方便人们工作。
[0020]4.本技术通过松开机构和支撑机构对第二楔形块松开卡住并对气囊充气,使得该净化水体装置左部能偶漂泊在水面上,进一步方便人们工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卡位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卡位机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出料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开盖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的松开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的支撑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中的标记为:1

第一支撑板,2

第一支撑杆,3

装料框,4

第一挡板,5

第二支撑板,6

下料槽,7

卡位机构,71

第三支撑板,72

第一楔形块,73

第二挡板,74

第二楔形块,75

第一弹簧,8

出料机构,81

连接杆,82

活动杆,83

第二弹簧,84

出料框,9

驱动机构,91

支撑架,92

气缸,93

推杆,10

开盖机构,101

第四支撑板,102

第三挡板,103

扭簧,11

松开机构,111

第二支撑杆,112

滑轨,113

活动板,114

第三弹簧,12

支撑机构,121

气管,122

气囊,123

连接板,124

第五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1]实施例1
[0032]一种水生植物共生净化水体的装置,如图1

图4所示,包括有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杆2、装料框3、第一挡板4、第二支撑板5、下料槽6、卡位机构7和出料机构8,第一支撑板1前后两侧左部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2上部之间连接有装料框3,装料框3上开有滑槽,装料框3中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挡板4,第一支撑板1右侧连接有第二支撑板5,装料
框3下侧滑动式连接有下料槽6,下料槽6上连接有卡位机构7,卡位机构7上连接有出料机构8。
[0033]卡位机构7包括有第三支撑板71、第一楔形块72、第二挡板73、第二楔形块74和第一弹簧75,装料框3右侧连接有第三支撑板71,第三支撑板71右侧下部连接有第一楔形块72,下料槽6中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挡板73,第二挡板73右侧上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楔形块74,第二楔形块74与第二挡板73之间连接有三个第一弹簧75。
[0034]出料机构8包括有连接杆81、活动杆82、第二弹簧83和出料框84,第二挡板73前后两侧右部下侧均连接有连接杆81,连接杆81上部与第二支撑板5右侧上部之间均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生植物共生净化水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1),其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装料框(3),其连接在第一支撑杆(2)之间;第一挡板(4),其连接在装料框(3)中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挡板(4);第二支撑板(5),其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上;下料槽(6),其滑动式地连接在装料框(3)上;卡位机构(7),其滑动式地连接在下料槽(6)上;出料机构(8),其连接在卡位机构(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生植物共生净化水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卡位机构(7)包括:第三支撑板(71),其连接在装料框(3)上;第一楔形块(72),其连接在第三支撑板(71)上;第二挡板(73),其滑动式地连接在下料槽(6)上;第二楔形块(74),其滑动式地连接在第二挡板(73)上;第一弹簧(75),其连接在第二楔形块(74)与第二挡板(7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生植物共生净化水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料机构(8)包括:连接杆(81),其连接在第二挡板(73)上;活动杆(82),其连接在连接杆(81)与第二支撑板(5)之间,连接杆(81)与活动杆(82)为滑动式连接;第二弹簧(83),其连接在连接杆(81)与第二支撑板(5)之间;出料框(84),其连接在活动杆(8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生植物共生净化水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驱动机构(9),驱动机构(9)包括: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自瑶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千湖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