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测试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93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测试工装,用于电池包的振动冲击测试,包括底座及安装框架,其中,底座与振动冲击台面连接;安装框架固定保持在底座的上方,并与底座之间构成有传力通道,安装框架和底座之间形成有容纳电池包的间隙,电池包的顶部与安装框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包测试工装,通过于安装框架和底座之间形成有容纳电池包的间隙,并使电池包的顶部与安装框架连接,有利于模拟电池包于车辆上安装状态,从而提升测试的准确性,且工装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测试成本。有利于降低测试成本。有利于降低测试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测试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测试工装。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一种便捷、高效的储能元件,可广泛应用在电子产品、电动车辆等行业中,电池模组一般由多组锂电池单体组成,是构成电池系统的基本单元,电池模组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安全和驾驶者的人身安全,电池模组的可靠性测试是电池测试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振动冲击测试是可靠性测试中最重要的测试项目之一,通过振动冲击测试可以评估模组框架结构的机械寿命和电学性能。
[0003]现有技术中多通过将电池包悬于振动冲击台面之上,来完成电池包的振动冲击测试,但如此设置,与电池包实际在车辆上的安装情况并不相同,从而导致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说服力欠佳。此外,现有技术中虽也有将电池包直接安装在车身上进行振动冲击测试,如此,虽然能很好的模拟电池包实际在车辆上的安装状况,但由于需要用到车身结构,导致测试成本较高,且试验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测试工装,以利降低电池包振动冲击测试的成本,并提升测试的准确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电池包测试工装,用于电池包的振动冲击测试,包括:
[0007]底座,所述底座与振动冲击台面连接;
[0008]安装框架,固定保持在所述底座的上方,并与所述底座之间构成有传力通道,所述安装框架和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容纳所述电池包的间隙,所述电池包的顶部与所述安装框架连接。r/>[000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架包括矩形的框架主体,以及填充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内的多个安装横梁,多个所述安装横梁沿所述框架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主体包括沿其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框架横梁,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框架横梁之间的两个框架纵梁,所述框架横梁及所述框架纵梁上设有向下伸出的衬套,所述衬套的底部与所述电池包抵接,连接件穿过所述衬套以及所述电池包上与所述衬套对应设置的连接孔,而实现框架横梁及所述框架纵梁与所述电池包的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横梁的底部与所述电池包的顶部粘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底座包括与振动冲击台面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两个支撑部,两个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框架纵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框架连接的支撑座。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包括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底板,与所述安装框架连接的顶

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包测试工装,用于电池包9的振动冲击测试,整体构成上,该电池包测试工装包括底座1及安装框架,其中,底座1与振动冲击台面连接,安装框架固定保持在底座1的上方,并与底座1之间构成有传力通道,安装框架和底座1之间形成有容纳电池包9的间隙,电池包9的顶部与安装框架连接。
[00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及的振动冲击台面可为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用于电池包的振动冲击测试的振动台。
[0034]基于上述的介绍,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框架包括矩形的框架主体2,以及填充安装在框架主体2内的多个安装横梁3,多个安装横梁3沿框架主体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35]具体实施时,如图1中所示,框架主体2包括沿其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框架横梁201,以及连接在两个框架横梁201之间的两个框架纵梁202,框架横梁201及框架纵梁202上设有向下伸出的衬套7,衬套7的底部与电池包9抵接,连接件穿过衬套7以及电池包9上与衬套7对应设置的连接孔,而实现框架横梁201及框架纵梁202与电池包9的连接。且两个框架横梁201可分别相当于电池包9于车辆上安装时的车架前后横梁,两个框架纵梁202分别相当于车架左右两侧的门槛梁,从而模拟电池包9于车辆上的安装状态,提升测试的说服力及准确性。
[0036]框架横梁201及框架纵梁202之间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的连接,且上述的衬套7为设置在框架横梁201及框架纵梁202上的间隔布置的多个,如图1及图2中所示,衬套7具体为穿设在框架横梁201及框架纵梁202上的圆管,而上述的连接件可为穿设在衬套7内的螺栓,且通过设置有衬套7,便于对电池包9的边缘部分进行支撑,并有利于提升框架横梁201及框架纵梁202与电池包9之间的连接强度。
[0037]此外,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横梁3的底部与电池包9的顶部粘接,如此设置,便于实现对CTC电池包的振动冲击测试,CTC电池包即将电池包安装至车辆上时,将电池包的上壳体与车身地板合为一体,此时,电池包上壳体直接与辆上的座椅横梁连接。而本实施例中设置安装横梁3相当于车辆的座椅横梁。当然,本实施例的电池包测试工装也可对除CTC电池包外的其它类型的电池包进行振动冲击测试。
[0038]具体实施时,框架横梁201的结构及数量可参照车辆上的座椅的结构及数量进行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六根安装横梁3,如图1所示,靠近纵梁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间隔布置的两根,在该两根安装横梁3的左侧设置有一根,右侧设置有三根。且安装横梁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端部连接板301,两个端部连接板301可分别与两侧的框架纵梁202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如此,便于实现安装横梁3的拆卸及更换。
[0039]此外,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3中所示,底座1设置在安装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底座1包括与振动冲击台面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01,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01上的两个支撑部102,两个支撑部102靠近框架纵梁20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其中,第一连接部101呈
板状结构,可在连接板8上设置有通孔,以便于使第一连接部101与振动冲击台面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支撑部102包括呈“V”形布置的两个支撑条1021,以及设置在两个支撑条1021顶部的安装板1022。
[0040]为便于在安装框架与底座1之间构成传力通道,支撑部102上设有与安装框架连接的支撑座4。如此,便于使安装框架保持在底座1的上方的同时,也利于实现安装框架与底座1之间的振动的传递,进而通过框架主体2及安装横梁3将振动传递至电池包9上,从而进行电池包9的振动测试。此外,支撑座4可以等效成车辆上的悬挂系统,从而进一步模拟电池包9于车辆上的实际安装状态,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测试的准确性。
[0041]如图3及图4中所示,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测试工装,用于电池包(9)的振动冲击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与振动冲击台面连接;安装框架,固定保持在所述底座(1)的上方,并与所述底座(1)之间构成有传力通道,所述安装框架和所述底座(1)之间形成有容纳所述电池包(9)的间隙,所述电池包(9)的顶部与所述安装框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包括矩形的框架主体(2),以及填充安装在所述框架主体(2)内的多个安装横梁(3),多个所述安装横梁(3)沿所述框架主体(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2)包括沿其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框架横梁(201),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框架横梁(201)之间的两个框架纵梁(202),所述框架横梁(201)及所述框架纵梁(202)上设有向下伸出的衬套(7),所述衬套(7)的底部与所述电池包(9)抵接,连接件穿过所述衬套(7)以及所述电池包(9)上与所述衬套(7)对应设置的连接孔,而实现框架横梁(201)及所述框架纵梁(202)与所述电池包(9)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横梁(3)的底部与所述电池包(9)的顶部粘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奉振华关志伟陈晓强魏震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