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壁机底座通风降噪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688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破壁机底座通风降噪音装置,本产品破壁机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并开设有下排风孔,破壁机底座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对外排风孔,下排风孔与对外排风孔之间开设有单向流通的排风通道,在排风通道内开设有缓风降音腔,缓风降音腔的外环周设置有若干圈由内往外逐渐扩大的卷形环绕卷片,卷形环绕卷片之间形成有若干圈卷形的环绕消音排风槽;缓风降音腔的上方为下排风孔,环绕消音排风槽的内端槽口连通缓风降音腔、末端槽口对准在对外排风孔;缓风降音腔、环绕消音排风槽有利于消除(降低)部分破壁机工作排风过程中产生的排风噪音,减少(降低)站在破壁机旁边使用人的扰民噪音。旁边使用人的扰民噪音。旁边使用人的扰民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破壁机底座通风降噪音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破壁机排风装置部件,具体是一种破壁机底座通风降噪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217137733U,公开了一种破壁机,控制器底座16的底部固定有若干个脚垫,控制器底座16座落在台面(平台)后,控制器底座16的底部与脚垫之间形成有排风间隙,用于电机工作对外排热风;下半耦合器15固定在控制器底座16的顶部,所述杯底座7的上侧壁开设有若干个进风孔71、底部中间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孔72,若干个出风孔72组成出风网格,若干个进风孔71组成进风网格,抽风轮13对准在出风孔72处;所述控制器底座16的本体中间设置有垂直纵向贯穿的输出通风道162,输出通风道162的顶部为进风道口161、底部为出风道口163;所述杯底座7的底部座落在控制器底座16的顶部,上半耦合器14、下半耦合器15互相对插连接,其杯底座7的底部与控制器底座16的顶部通过可拆卸固定装置连接;所述进风孔71、电机导风散热筒11、出风孔72、进风道口161、输出通风道162、出风道口163由上至下依次连通。
[0003]上述同类最接近产品的输出通风道162仅为一个中空通风道,仅起到通风经过作用,并不能起到降音、隔音作用,其排风有呼呼声,排风噪音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通过在排风通道内设置缓风降音腔及环绕消音排风槽,以降低排风噪音的破壁机底座通风降噪音装置。
[000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为:
[0006]一种破壁机底座通风降噪音装置,包括破壁机底座,破壁机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的中间开设有下排风孔,下排风孔与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内壁之间形成破壁机座支承台阶;破壁机底座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对外排风孔,所述下排风孔与对外排风孔之间开设有单向流通的排风通道,风从下排风孔进入、经排风通道后从对外排风孔向外界排出,所述排风通道内开设有缓风降音腔,缓风降音腔的外环周设置有若干圈由内往外逐渐扩大的卷形环绕卷片,卷形环绕卷片之间形成有若干圈卷形的环绕消音排风槽;缓风降音腔的上方为下排风孔,环绕消音排风槽的内端槽口连通缓风降音腔、末端槽口对准在对外排风孔;缓风降音腔、环绕消音排风槽也属于排风通道的一部分。
[0007]本技术的一种破壁机底座通风降噪音装置有益效果为:本产品是在破壁机底座的排风通道内设置缓风降音腔及环绕消音排风槽,破壁机工作进,其内部的电机的风扇抽风比较急速流通,风通过下排风孔进入缓风降音腔后,要通过变窄的风道环绕消音排风槽环绕拐弯流通,其风流速变慢,需要一定空间的缓风区,以使风找到流通输出通道及使急速风得到缓冲降低噪音,缓风降音腔设置在卷形环绕卷片的中间,中间的声音最大,卷形环绕卷片可以阻挡中间的声音对外扩散,卷形环绕卷片相当于隔音墙,所以具有隔音降噪功
能。缓风降音腔、环绕消音排风槽有利于消除(降低)部分破壁机工作排风过程中产生的排风噪音,减少(降低)站在破壁机旁边使用人的扰民噪音。
附图说明
[0008]图1、图2为本技术产品的立体图;
[0009]图3为本技术产品的剖视图;
[0010]图4为本技术产品没有底壳的立体图;
[0011]图5、图6、图7为本技术产品的拆分图;
[0012]图8、图9为本技术产品卷片壳的立体图;
[0013]图10为本技术产品破壁机安装于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的立体图。
[0014]破壁机底座1、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2、破壁机座支承台阶3、下排风孔4、排风通道5、对外排风孔6、缓风降音腔51、卷形环绕卷片52、环绕消音排风槽53、底壳11、卷片壳12、破壁机安装定位壳13、环绕围板11A、凹入风腔11B、倒扣勾11C、缺口11D、顶板12A、上凸环圈12B、下半排风孔12C、缓风区空间12D、下通风网格12E、外环筒壳13A、内环筒壳13B、下排风筒13C、上半排风孔13D、控制器安装口13E、按键孔板13F、功能按键贴13G、电路板13H、上通风网格13I上空心螺母柱31、下空心螺母柱32、破壁机接电插座33、破壁机定位竖槽34。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一种破壁机底座1通风降噪音装置,包括破壁机底座1,破壁机底座1的底部有至少延伸凸出有四个支承凸脚,四个支承凸脚上固定安装软件质防滑脚垫,当然,破壁机底座1的底部还可以固定连接若干个软胶的吸盘,当破壁机底座1座落在桌面(台面)后,通过防滑脚垫防滑动,通过吸盘压吸在桌面(台面)上吸紧加强破壁机工作时的防滑、防震动、防抖动能力,破壁机底座1具有加重作用,其破壁机工作稳定性能更好;破壁机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2,使用时,破壁机刚好能插入在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2内固定定位,破壁机的形状与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2相同,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2的深度在5厘米~10厘米,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2的中间开设有下排风孔4,破壁机插入在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2后,破壁机的底部排风口正对准下排风孔4,下排风孔4等于或略大于破壁机的底部排风口的直径,能完全接收排风进入,下排风孔4用于破壁机工作下排风,下排风孔4与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2内壁之间形成破壁机座支承台阶3,破壁机座支承台阶3用于支承/支撑破壁机固定;破壁机底座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对外排风孔6,用于对外界排风;所述下排风孔4与对外排风孔6之间开设有单向流通的排风通道5,风从下排风孔4进入、经排风通道5后从对外排风孔6向外界排出,即:破壁机工作时,外界冷风从破壁机的上段进风孔进入,对破壁机内部的电机及发热盘进行散热,然后热风从破壁机的底部中间出风口流出进入下排风孔4,经排风通道5后从对外排风孔6向外界排出,完成流通排出过程;所述排风通道5内开设有缓风降音腔51,缓风降音腔51的外环周设置有若干圈由内往外逐渐扩大的卷形环绕卷片52,卷形环绕卷片52之间形成有若干圈卷形的环绕消音排风槽53;缓风降音腔51的上方为下排风孔4,环绕消音排风槽53的内端槽口连通缓风降音腔51、末端槽口对准在对外排风孔6;缓风降音腔51、环绕消音排风槽53也属于排风通道5的一部分;由于破壁机工作进,其内部的电机的风扇抽风比较急速流通,风通过下排风孔4进入缓风降音腔51后,要通过变窄的风道环绕消音
排风槽53环绕拐弯流通,其风流速变慢,需要一定空间的缓风区,以使风找到流通输出通道及使急速风得到缓冲降低噪音,缓风降音腔51设置在卷形环绕卷片52的中间,中间的声音最大,卷形环绕卷片52可以阻挡中间的声音对外扩散,卷形环绕卷片52相当于隔音墙,所以具有隔音降噪功能。
[0016]缓风降音腔51、环绕消音排风槽53有利于消除(降低)部分破壁机工作排风过程中产生的排风噪音,减少(降低)站在破壁机旁边使用人的扰民噪音,减少(降低)破壁机附近的扰民噪音。
[0017]优选技术方案具体地:所述卷形环绕卷片52至少有两层或以上,相应的环绕消音排风槽53至少也有两层或以上;一般设置三层至五层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破壁机底座通风降噪音装置,包括破壁机底座,破壁机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的中间开设有下排风孔,下排风孔与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内壁之间形成破壁机座支承台阶;破壁机底座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对外排风孔,所述下排风孔与对外排风孔之间开设有单向流通的排风通道,风从下排风孔进入、经排风通道后从对外排风孔向外界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通道内开设有缓风降音腔,缓风降音腔的外环周设置有若干圈由内往外逐渐扩大的卷形环绕卷片,卷形环绕卷片之间形成有若干圈卷形的环绕消音排风槽;缓风降音腔的上方为下排风孔,环绕消音排风槽的内端槽口连通缓风降音腔、末端槽口对准在对外排风孔;缓风降音腔、环绕消音排风槽也属于排风通道的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破壁机底座通风降噪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壁机底座包括底壳、卷片壳、破壁机安装定位壳;所述底壳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底壳内底部中间开设有由环绕围板围成的凹入风腔,环绕围板的侧壁开设有对外排风孔;所述卷片壳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卷片壳包括顶板、上凸环圈、卷形环绕卷片,顶板的上顶部中间往上延伸有上凸环圈,上凸环圈的中间开设有贯穿顶板的下半排风孔;顶板的底部中间开设有缓风区空间,缓风区空间位于下半排风孔的下方;顶板的底板壁往下延伸凸出有若干圈由内往外逐渐扩大的卷形环绕卷片;所述顶板盖合于凹入风腔的腔口、其卷形环绕卷片的底边插入到凹入风腔的底壁,凹入风腔的底壁将缓风区空间的底部封闭形成缓风降音腔;所述破壁机安装定位壳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破壁机安装定位壳包括外环筒壳、内环筒壳、下排风筒,外环筒壳位于内环筒壳的外部,下排风筒内为上半排风孔;所述内环筒壳由外环筒壳的顶边往内部下延伸形成,内环筒壳的内部为破壁机座落定位凹孔,内环筒壳的内底部为破壁机座支承台阶,破壁机座支承台阶的中间开设有上半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章明胡世海唐海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宸鑫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