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气缸盖水套以及发动机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盖水套以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气缸盖水套设计的好坏一定程度决定了发动机的性能,若气缸盖水套对发动机四个气缸的冷却不均匀,冷却最差的一个气缸所能达到的极限便决定了发动机性能的极限,因为冷却不良会导致发动机产生强烈的爆震,当发动机标定出现轻微爆震点后,便不能再继续提升发动机性能,否则会导致发动机出现气缸盖及活塞烧蚀等严重故障问题。
[0003]现有的气缸盖横向水套(从第一气缸流向第四气缸方向为横向)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结构原因,大多会出现冷却不均匀的问题,从第一气缸到第三气缸冷却效果越来越差,而因为所有冷却水会从第四气缸流出,使得第四气缸冷却效果稍好。此外,横向流动水套由于导流设计困难,也难以针对性地冷却气缸盖的高温区域,如排气道鼻梁区、排气道汇集处及排气道口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气缸盖水套难以针对性地冷却气缸盖的高温区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气缸盖水套以及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气缸盖水套,用于对气缸盖的多个排气道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水套和上层水套;所述上层水套上设置有第一主进水口、第一排水口、排气道上部冷却区域及排气道出口冷却区域,所述排气道上部冷却区域覆盖各排气道的上部,所述排气道出口冷却区域环绕各排气道的出口,所述第一主进水口和所述第一排水口之间形成有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流经所述排气道上部冷却区域,所述第二流路流经所述排气道出口冷却区域;所述下层水套上设置有第二主进水口、第二排水口及排气道下部冷却区域,所述排气道下部冷却区域覆盖各排气道的下部,所述第二主进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之间形成有第三流路,所述第三流路流经所述排气道下部冷却区域;所述上层水套与所述下层水套之间设置有可使所述上层水套与所述下层水套连通的第一液流通道与第二液流通道,所述下层水套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二主进水口连通的第四流路和第五流路,所述第四流路通过所述第一液流通道连通所述排气道上部冷却区域,所述第五流路通过所述第二液流通道连通所述排气道出口冷却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水套和所述下层水套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可供排气道通过的腔室,每相邻两个所述腔室之间均形成有一冷却通道;其中一个所述冷却通道的第一端连通至所述下层水套,且第二端分别连通至其它所述冷却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腔室呈品字形分布,所述冷却通道的数量为三个。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水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冷却通道的孔径为4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友德,郝胜杰,杨浩蔚,欧阳祖琛,曹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