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82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含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一种含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由粉唑醇和多菌灵、福美双或烯肟菌胺复配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中粉唑醇和多菌灵、福美双或烯肟菌胺的作用机理不同,在进行组合使用时,可以从不同的作用位点抑制病原菌,进而可以延缓病原菌抗性发展,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对抑制小麦赤霉病病原菌表现出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而可以降低农药的施用剂量,减少防治成本。少防治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属于一种含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和叶枯病等病害是威胁小麦生产的重要真菌性病害。其中,小麦赤霉病主要是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nm)引起的小麦病害。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不仅会造成小麦减产,还因产真菌毒素造成小麦品质下降,影响食用者的健康。
[0003]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防治小麦赤霉病主要采用以抗病品种为基础,以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方法。但抗病品种的选育存在抗性改良周期长和高效抗性种植资源缺乏等一些列问题,使得化学药剂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中药手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常用药剂有:多菌灵、叶菌唑、戊唑醇和咪鲜胺等,但由于多年连续使用,抗性问题发展迅速,抗性菌株检出率急剧上升,导致防效逐年下降。因此,开发新的替代药剂或新复配剂很有必要。
[0004]粉唑醇是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三唑类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类杀菌剂。粉唑醇可有效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并造成真菌细胞壁的破裂,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和较强的内吸性,且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许多真菌病害均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CN201410788209.9,公开了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粉唑醇的复配组合物及杀菌剂,并具体公开了甲磺酰菌唑和粉唑醇复配后可用于防治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橘溃疡病、番茄青枯病和花生叶斑病等。另外,CN201310061385.8,还公开了一种含氟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并具体公开了氟嘧菌胺和粉唑醇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都有较高活性,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扩大的杀菌谱。
[0005]目前还未见有粉唑醇和和多菌灵、福美双或烯肟菌胺复配的相关报道。
[0006]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对抑制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生长表现出增效作用,可提高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解决使用单一化学药剂时存在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含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由粉唑醇和多菌灵、福美双或烯肟菌胺复配而成。
[0010]作为优选,所述粉唑醇和多菌灵的质量比为1

40:20

1。
[0011]作为优选,所述粉唑醇和福美双的质量比为1

10:70

1。
[0012]作为优选,所述粉唑醇和福美双的质量比为1:8。
[0013]作为优选,所述粉唑醇和烯肟菌胺的质量比为1

50:50

1。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中粉唑醇和多菌灵、福美双或烯肟菌胺的作用机理不同,在进行组合使用时,可以从不同的作用位点抑制病原菌,进而可以延缓病原菌抗性发展,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0016](2)本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对抑制小麦赤霉病病原菌表现出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而可以降低农药的施用剂量,减少防治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
[0018]实施例:防治药剂筛选
[0019]1.供试菌株: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nm),采自河南省新乡县朗公庙镇心连心实验基地内染病麦株,在实验室内分离得到,保存于PDA培养基上。
[0020]2.供试药剂
[0021]95%粉唑醇原药、98%多菌灵原药(市售)、96%福美双原药(市售)、98%烯肟菌胺原药(市售)
[0022]将供试药剂先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再用0.1%吐温

80水溶液稀释,配制成单剂母液,设置多组配比,各单剂和配比混剂均按等比方法设置5个质量浓度梯度。
[0023]3.试验方法
[0024]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预先融化的PDA培养基9mL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1mL,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后倒入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置10个重复。用直径5mm打孔器在供试菌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和空白对照平板中央,盖上皿盖后置于25℃恒温箱培养,待空白对照菌落的直径达培养皿直径的2/3以上时,,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不同处理对菌丝生长抑制率。
[0025][0026]4.数据分析:采用DP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杀菌剂浓度对数值为x,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为y进行线性回归,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及药剂对靶标病菌的毒力EC
50
值,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0027][0028]上式中:ATI
‑‑
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S
‑‑
标准药剂的EC
50
,单位为mg/L;M
‑‑
混剂的EC
50
,单位为mg/L。
[0029]TTI=TI
A
×
P
A
+TI
B
×
P
B
[0030]上式中:TTI
‑‑
混剂的理论毒理指数;TI
A
‑‑
A药剂的毒力指数;P
A
‑‑
A药剂在混剂中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TI
B
‑‑
B药剂的毒力指数;P
B
‑‑
B药剂在混剂中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0031][0032]上式中:CTC
‑‑
共毒系数;ATI
‑‑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
‑‑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0033]5.测定结果
[0034]根据计算的共毒系数(CTC)评价药剂的增效作用,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结果见表1

3。
[0035]表1粉唑醇和多菌灵复配对禾谷镰孢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0036]药剂名称及配比EC50(mg/L)ATITTICTC粉唑醇4.1159100.0000
‑‑‑‑
多菌灵0.31621301.6762
‑‑‑‑
粉唑醇1:多菌灵200.22941794.20231244.4535144.1759粉唑醇1:多菌灵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粉唑醇和多菌灵、福美双或烯肟菌胺复配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唑醇和多菌灵的质量比为1

40:2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唑醇和福美双的质量比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润强周锋王翠玲韩奥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