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激光灼伤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747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激光灼伤气管导管,属于医疗器械的领域,包括气管导管体,气管导管体头端为通气口,尾端设置呼吸机接口;在气管导管体外壁套设长度适配的软膜护套,软膜护套临近气管导管体通气口一侧膨大形成密封水囊泡,软膜护套头尾端部与气管导管体外壁密封粘结,在气管导管体外壁形成管外膜腔,与管外膜腔连通设置充注管及单向阀充注口;激光手术时,向管外膜腔内注入液态水,能密封气道,同时液态水能吸收激光能量,防止气管导管体灼烧引起意外。起意外。起意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激光灼伤气管导管


[0001]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防激光灼伤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在耳鼻喉外科,常在咽喉部及气道内进行激光切割及止血操作,使用常规气管导管,即使在密封气囊泡注入液态水,也会发生因激光烧灼点落在气囊后部气管导管侧壁,导致气管导管侧壁穿孔,全麻机械通气高浓度氧气泄露,发生严重的患者气道烧伤事件。临床急需一种气管导管,能杜绝此类手术时激光引起的烧伤风险。
[0003]目前防激光烧灼气管导管专利多采用在气管导管外壁涂设防燃涂层,因缺乏生物安全性防燃材料难以在临床实现转化。还有一些采用对密封囊加注液态水的方案,有一定效果,但缺乏对气管导管密封囊之外管壁保护,仍然不能杜绝此类手术意外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专利技术提供防激光灼伤气管导管,包括一种防激光灼伤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体,头端为通气口,尾端设置呼吸机接口。在气管导管体外壁套设长度适配的软膜护套,软膜护套临近气管导管体通气口一侧膨大形成密封水囊泡,软膜护套头尾端部与气管导管体外壁密封粘结,在气管导管体外壁形成管外膜腔,与管外膜腔连通设置充注管及单向阀充注口。
[0005]所述软膜护套在密封水囊泡临近通气口一侧膨大形成密封气囊泡,所述软膜护套在密封水囊泡和密封气囊泡之间与气管导管体外壁密封粘结,使密封水囊泡和密封气囊泡隔离,与密封气囊泡连通设置充注管及单向阀充注口。
[0006]所述充注管包括埋设在气管导管体侧壁的内充注管和游离在气管导管体外的外充注管。
[0007]所述软膜护套腔直径大于气管导管体外径,其差值大于0.5mm小于1.5mm。
[0008]所述软膜护套的厚度小于0.2mm,且密封水囊泡膜厚度小于其他部位。
[0009]所述气管导管体在对应软膜护套的密封水囊泡临近通气口端部至软膜护套尾部外壁纵行设置若干凹径。
[0010]所述气管导管体腔内侧壁设置支撑弹簧。
[0011]所述气管导管体头端弯曲,在弯曲背部贯穿侧壁设置防堵通孔。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对气管导管密封套囊起始到气管导管尾部一体式设置保护囊体,手术时注入液态水,既能密封气道,又能对气管导管形成全方位保护,杜绝激光手术时烧伤事件发生。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4]图2为专利技术图1中软膜护套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横断面A示意图;
[0016]图4为图1横断面B示意图;
[0017]图5为图1横断面C示意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0019]图7为图6横断面D示意图,同时也是图8横断面F示意图;
[0020]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0021]图9为图8中软膜护套的示意图;
[0022]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0023]图11为图10横断面E示意图;
[0024]标号及名称:
[0025]1、气管导管体;11、通气口;12、呼吸机接口;13、防堵通孔、2、软膜护套;21、密封水囊泡;22、端粘结部;23、中粘结部;24、管外膜腔;25、充注管;26、单向阀充注口;27、密封气囊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
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晰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7]如图1、6、8、10所,一种防激光灼伤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体1,头端为通气口11,尾端设置呼吸机接口12,这是气管导管的通用结构,用于置入气道内连接呼吸设备机械通气。在气管导管体1外壁套设长度适配的软膜护套2,如图2所示,软膜护套2临近气管导管体1通气口11一侧膨大形成密封水囊泡21,软膜护套2头尾端部与气管导管体1外壁密封粘结,形成端部粘结带22,如图5所示,可采用热合或涂胶粘结或超声粘结,从而达到软膜护套2腔与气管导管体1外壁密封性,在气管导管体1外壁形成管外膜腔24,与管外膜腔24连通设置充注管25及单向阀充注口26。
[0028]麻醉前使用注射器连接单向阀充注口26通过充注管25对管外膜腔24充入适量气体,检测软膜护套2的密封性。然后使用注射器连接单向阀充注口26通过充注管25将管外膜腔24内气体抽出,使密封水囊泡21囊壁完全贴合在气管导管体1外壁,备用。
[0029]麻醉后,将气管导管体1置入患者气道内,再使用注射器连接单向阀充注口26通过充注管25对管外膜腔24充入适量气体,再次检测软膜护套2的密封性。一般情况下,气管插管操作不会导致软膜护套2破损,若软膜护套2破损破损,需更换新的。检测软膜护套2的密封性完好后,使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连接单向阀充注口26通过充注管25对管外膜腔24充入适量生理盐水,密封水囊泡21内压力30cmH2O最佳。
[0030]手术时,软膜护套2内灌满生理盐水,激光手术时激光操作均在密封水囊泡21以上部位操作,激光操作点偏差后,只会落在密封水囊泡21至呼吸机接口12之间的软膜护套2外壁,由于软膜护套2和气管导管体1外壁间形成的管外膜腔24内灌满生理盐水,激光热量被其中的液态水吸收,软膜护套2温度达不到燃点,不会产生融化,不会产生穿孔,不会产生燃烧。
[0031]所述充注管25包括埋设在气管导管体1侧壁的内充注管和游离在气管导管体1外
的外充注管。图1中的充注管25采用的是游离在气管导管体1外的外充注管,图8中的充注管25在密封水囊泡21至出气管导管体1外壁之前采用的是内充注管,出气管导管体1外壁后采用的是外充注管,有利于气管导管体1外,便于经单向阀充注口26通过充注管25对管外膜腔24充入或抽排气体或液体。如图7所示,为图6横断面D示意图,内充注管埋设在气管导管体1侧壁内,气管导管体1侧壁对内充注管有一定支撑保护,避免内充注管压折瘪陷,便于充入或抽排气体或液体的操作顺利进行。
[0032]如图3、图4所示,所述软膜护套2腔直径大于气管导管体1外径,其差值大于0.5mm小于1.5mm。软膜护套2腔直径过大,插管时会导致过多的较多的软膜护套2外壁软膜贴合在气管导管体1外,使产品实际有效外径增加,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气管插管损害;软膜护套2腔直径过小,软膜护套2可能紧紧贴合在气管导管体1外壁,使气管导管体1后段的管外膜腔24几乎消失,使用时不能形成有效的液态水保护腔,失去防激光烧灼保护效果。对应的所述密封水囊泡21内径应更大,大于患者气道内径,在充注生理盐水时才能对气道起到密封效果。
[0033]手术中,一般情况手术操作不会导致软膜护套2破损,但仍然有极小的破损几率。实际上,在麻醉状态下手术器械摩擦导致密封水囊泡21破裂,流出的生理盐水容量较小,即使完全进入气道或肺泡内,也不会导致不良后果。但密封水囊泡21破裂,生理盐水流出后会导致密封水囊泡21瘪陷,导致机械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激光灼伤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体(1),头端为通气口(11),尾端设置呼吸机接口(12),其特征在于:在气管导管体(1)外壁套设长度适配的软膜护套(2),软膜护套(2)临近气管导管体(1)通气口(11)一侧膨大形成密封水囊泡(21),软膜护套(2)头尾端部与气管导管体(1)外壁密封粘结,在气管导管体(1)外壁形成管外膜腔(24),与管外膜腔(24)连通设置充注管(25)及单向阀充注口(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激光灼伤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膜护套(2)在密封水囊泡(21)临近通气口(11)一侧膨大形成密封气囊泡(27),所述软膜护套(2)在密封水囊泡(21)和密封气囊泡(27)之间与气管导管体(1)外壁密封粘结,使密封水囊泡(21)和密封气囊泡(27)隔离,与密封气囊泡(27)连通设置充注管(25)及单向阀充注口(2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激光灼伤气管导管,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钦泰丁娴黄东晓高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