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645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能够提高压缩性能。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具有在内部收纳轴以及压缩机构部的壳体。压缩机构部具有偏心部、缸体、滚柱、叶片、封闭部件以及注入口。缸体具有供偏心部配置的缸体室。滚柱为筒状,外嵌于偏心部,在缸体室内偏心旋转。叶片伴随滚柱的偏心旋转而进退移动,将缸体室划分成气体制冷剂的吸入室与压缩室。封闭部件在轴的轴向上封闭缸体室的端部。注入口形成于封闭部件,向缸体室开口,将从壳体的外部导入的冷却用制冷剂注入缸体室。注入口被滚柱以及叶片的封闭部件侧的端面开闭。滚柱以及叶片的封闭部件侧的端面开闭。滚柱以及叶片的封闭部件侧的端面开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制冷循环装置中,利用压缩气体制冷剂的旋转式压缩机。提出了向旋转式压缩机的缸体室注入冷却用制冷剂的注入回路。对于旋转式压缩机,要求提高压缩性能。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

1706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压缩性能的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0005]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具有在内部收纳轴以及压缩机构部的壳体。压缩机构部具有偏心部、缸体、滚柱、叶片、封闭部件以及注入口。偏心部设置于轴。缸体具有供偏心部配置的缸体室。滚柱为筒状,外嵌于偏心部,在缸体室内偏心旋转。叶片伴随滚柱的偏心旋转而进退移动,将缸体室划分成气体制冷剂的吸入室与压缩室。封闭部件在轴的轴向上封闭缸体室的端部。注入口形成于封闭部件,向缸体室开口,将从壳体的外部导入的冷却用制冷剂注入缸体室。注入口被滚柱以及叶片的封闭部件侧的端面开闭。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包括旋转式压缩机的剖视图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0007]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注入回路的作用的说明图。
[0008]图3是表示滚柱的偏心旋转角与注入口的开口面积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09]图4是表示注入回路的冷却用制冷剂的压力与压缩室的压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10]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注入回路的作用的说明图。
[0011]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
[0012]图7是第3实施方式的注入回路的作用的说明图。
[0013]符号的说明
[0014]1:制冷循环装置;2:旋转式压缩机;3:散热器;4:膨胀装置;5:吸热器;11:壳体;13:轴;14:润滑油贮存部;16:分隔部件(封闭部件);20:压缩机构部;21:偏心部;22:滚柱;24:缸体;25:缸体室;25p:压缩室;25s:吸入室;28:吸入孔;28e:端部;35,37:注入口;40:叶片;41:叶片收纳孔;50:叶片;51:叶片槽(叶片收纳孔);61:第1凹部;62:第2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进行说明。
[0016]图1是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剖视图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0017]对制冷循环装置1进行简单说明。
[0018]制冷循环装置1具有旋转式压缩机2、与旋转式压缩机2连接的散热器(例如冷凝器)3、与散热器3连接的膨胀装置(例如膨胀阀)4、以及连接在膨胀装置4与旋转式压缩机2之间的吸热器(例如蒸发器)5。制冷循环装置1包括二氧化碳(CO2)等制冷剂。制冷剂一边相变化一边在制冷循环装置1的制冷剂流路8中循环。
[0019]旋转式压缩机2将取入内部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流体)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旋转式压缩机2的具体构成将后述。
[0020]散热器3从自旋转式压缩机2供给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散热,使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
[0021]膨胀装置4降低从散热器3送入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的压力,使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成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
[0022]吸热器5使从膨胀装置4送入的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气化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吸热器5中,在低压的液体制冷剂气化时从周围夺取气化热,由此周围被冷却。通过吸热器5后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取入上述旋转式压缩机2的内部。
[0023]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中,作为工作流体的制冷剂一边在气体制冷剂与液体制冷剂之间相变化一边在制冷剂流路8中循环。制冷剂在从气体制冷剂向液体制冷剂相变化的过程中散热,在从液体制冷剂向气体制冷剂相变化的过程中吸热。利用这些散热、吸热进行制热、制冷等。
[0024](第1实施方式)
[0025]对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2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2是叶片40与滚柱22一体的所谓摆动式的旋转式压缩机2。
[0026]在本申请中,Z方向(轴向)是轴13的中心轴的轴向。+Z方向是从压缩机构部20朝向电动机部15的方向,

Z方向是+Z方向的相反侧。例如,Z方向是铅垂方向,+Z方向是铅垂上方。
[0027]旋转式压缩机2具有储液器6以及压缩机主体10。储液器6将从吸热器5送入的制冷剂分离为气体制冷剂与液体制冷剂。气体制冷剂通过吸入管被取入压缩机主体10。
[0028]压缩机主体10具有壳体11、轴13、电动机部15、润滑油贮存部14、多个压缩机构部20以及注入回路30。
[0029]壳体11形成为两端部被封闭的圆筒状。壳体11收纳轴13、电动机部15、润滑油贮存部14以及多个压缩机构部20。在壳体11的上端部具有供给部12。供给部12将壳体11的内部的气体制冷剂供给到散热器3。
[0030]轴13沿着压缩机主体10的中心轴配置。轴13具有多个偏心部21。
[0031]电动机部15配置在轴13的+Z方向上。电动机部15具有定子15a以及转子15b。定子15a固定于壳体11的内周面。转子15b固定于轴13的外周面。电动机部15旋转驱动轴13。
[0032]润滑油贮存部14是壳体11的内侧且为多个压缩机构部20的外侧的区域。润滑油贮存部14贮存对压缩机主体10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润滑油。从轴13的下端部沿着中心轴形成润滑油流路(未图示)。润滑油贮存部14的润滑油伴随轴13的旋转而通过润滑油流路供给到压缩机主体10的滑动部。
[0033]多个压缩机构部20伴随轴13的旋转来压缩气体制冷剂。多个压缩机构部20配置在
轴13的

Z方向上。多个压缩机构部20固定于框架11a。框架11a的外周面固定于壳体11的内周面。多个压缩机构部20具有第1压缩机构部20A以及第2压缩机构部20B这两个压缩机构部20。第1压缩机构部20A以及第2压缩机构部20B依次从+Z方向朝

Z方向排列配置。以下,作为代表对第1压缩机构部20A的构成进行说明。第2压缩机构部20B的构成除了偏心部21的偏心方向之外,都与第1压缩机构部20A相同。
[0034]第1压缩机构部20A具有偏心部21、滚柱22、叶片40以及缸体24。
[0035]偏心部21为圆柱状,与轴13一体地形成。从+Z方向观察,偏心部21的中心从轴13的中心轴偏心。
[0036]滚柱22形成为圆筒状,外嵌于偏心部21的外周。滚柱22在缸体室25的内部与偏心部21一起偏心旋转。
[0037]图2是图1的II

II线的剖视图。
[0038]如图2的(a)所示,叶片40与滚柱22一体地形成。叶片40为平板形状。叶片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中,具有在内部收纳轴以及压缩机构部的壳体,上述压缩机构部具有:偏心部,设置于上述轴;缸体,具有供上述偏心部配置的缸体室;滚柱,为筒状,外嵌于上述偏心部,在上述缸体室内偏心旋转;叶片,伴随上述滚柱的偏心旋转而进退移动,将上述缸体室划分成第1状态的制冷剂的吸入室与压缩室;封闭部件,在上述轴的轴向上封闭上述缸体室的端部;以及注入口,形成于上述封闭部件,向上述缸体室开口,将从上述壳体的外部导入的第2状态的制冷剂注入上述缸体室,上述注入口被上述滚柱以及上述叶片的上述封闭部件侧的端面开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上述叶片与上述滚柱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上述注入口从被封闭的状态向开口面积成为最大的状态的转移仅通过上述滚柱的上述封闭部件侧的端面进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上述叶片与上述滚柱分体,能够沿着形成于上述缸体的叶片槽在第1方向上移动,上述第1方向的上述缸体室侧的前端与上述滚柱的外周面抵接,上述注入口在上述封闭部件的相对于上述叶片滑动的区域中,形成在比与上述轴向以及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中央靠上述压缩室的位置,上述注入口在上述叶片的上述缸体室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山卓也四至本知秀川岛裕瑞希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