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383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固定座、盖板和锁紧模块,固定座包括底板和第一侧板,底板设置有用于收容处理器的收容槽,盖板包括盖板本体、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和第三插接部,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和第三插接部均设置于盖板本体的一端,锁紧模块转动设置于底板,当盖板本体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且锁紧模块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锁紧模块将盖板本体底板固定,且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第三插接部和第一侧板共同配合对盖板本体输出扭力,当锁紧模块离开第二预设位置时,锁紧模块解除对盖板本体的锁定,在扭力的作用下,盖板本体离开第一预设位置,打开收容槽的槽口。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无需手动掀开盖板本体。掀开盖板本体。掀开盖板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电子设备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一般都是通过连接器安装到电子设备的主板上,连接器包括固定座、盖板和锁紧模块,固定座设置有用于收容CPU的收容槽,盖板的一端可绕固定座转动,锁紧模块用于锁紧或者打开盖板的另一端,在电子设备的主板的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打开盖板检查CPU,由于目前的连接器一般没有设置自动弹开盖板的结构,因此,在打开盖板时需要先打开锁紧模块,然后手动掀开盖板的另一端,再检查CPU。
[0003]本技术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在手动掀开盖板的另一端时,人手容易触碰破坏CPU,从而导致CPU功能出现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器、主板及电子设备,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包括底板和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底板设置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处理器,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第一转动槽、第二转动槽和第三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位于所述第二转动槽和第三转动槽之间;盖板,包括盖板本体、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和第三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一端、第二插接部的一端和第三插接部的一端均与所述盖板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三插接部插接于所述第三转动槽,以使所述盖板本体的另一端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转动;锁紧模块,转动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另一端;当所述盖板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并且所述锁紧模块相对于所述底板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盖板本体覆盖所述收容槽的槽口,所述锁紧模块将所述盖板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且所述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第三插接部和第一侧板共同配合对所述盖板本体输出扭力,当所述锁紧模块离开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锁紧模块解除对所述盖板本体的锁定,在所述扭力的作用下,所述盖板本体的另一端转动,离开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打开所述收容槽的槽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板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插接部朝向底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转动槽朝向所述底板的第一侧壁抵接,所述第二插接部背离底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转动槽背离所述底板的第二侧壁抵接,所述第三插接部背离底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三转动槽背离所述底板的第三侧壁抵接,并且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插接部朝向底板的表面与第二插接部背离底板的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以使得所述第一侧壁对所述第一插接部产生一个背离所述底板的第一作用力,所述第二侧壁对第二插接部产生一个朝向底板的第二作用力,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插接部朝向底板的表面与第三插接部背离底板的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以使得所述第三侧壁对所述第三插接部产生一个背离所述底板的第三作用力,所述第一作用力、第二作用力和第三作用力共同形成所述扭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1.65毫米并且小于或者等于1.75毫米,所述第一插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龙汪粤冲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