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该副车架包括:纵梁,所述纵梁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左右间隔设置;横梁,所述横梁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前后间隔设置,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连接,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连接;其中,所述左纵梁、所述右纵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均为周向封闭的铝合金型材。由此,通过设计周向封闭的铝合金型材形成的副车架可以提升其强度,减少模具成本,从而提升车辆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辆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辆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车架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副车架作为汽车底盘系统重要的承载元件,在提高汽车行驶舒适性以及操控性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汽车副车架可以看成是汽车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副车架支承前后车桥,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汽车副车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振动和噪声直接进入车厢,所以普遍使用在轿车和SUV上,对于承载式车身而言,副车架是底盘系统最重要的承载原件。路面激励、发动机燃烧振动、进排气系统振动等都通过副车架间接传递到车身,为了有效避免振动噪声通过该路径向车内传递,必须控制副车架与左右控制臂、发动机下系杆、排气系统吊钩等主要关键连接点的动刚度曲线,以提高减震效果,从而阻断振动噪声传递路径。
[0003]相关技术中,现有的钢件副车架重量偏大,副车架受多硬点及安装空间限制,以及为了满足刚度、强度、模态、疲劳寿命要求,副车架的设计结构比较复杂,在工艺上需要采用较多的焊接工序来满足设计需求,没有达到轻量化目的,同时零件精度和生产成本都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副车架,该副车架可以提升其强度,可以减少模具开发成本,可以集成不同安装点,从而提升车辆的稳定性、经济性和集成化效果。
[0005]本技术还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副车架包括:纵梁,所述纵梁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左右间隔设置;横梁,所述横梁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前后间隔设置,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连接,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连接;其中,所述左纵梁、所述右纵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均为周向封闭的铝合金型材。
[0007]由此,通过设计周向封闭的铝合金型材形成的副车架可以提升其强度,减少模具成本,从而提升车辆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副车架还包括:中梁,所述中梁包括:前中梁和后中梁,所述前中梁和所述后中梁在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之间前后间隔设置,所述左中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连接,所述右中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连接;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包括:左加强梁和右加强梁,所述左加强梁连接于所述左纵梁的后端和所述后横梁的左端之间,所述右加强梁连接于所述右纵梁的后端和所述后横梁的右端之间,所述前中梁、所述后中梁、所述左加强梁和所述右加强梁均为周
向封闭的铝合金型材。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所述前中梁、所述后中梁、所述左加强梁和所述右加强梁均为中空且等壁厚的方管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均为中空的方管梁,所述左纵梁的左右侧壁厚度小于所述左纵梁的上下侧壁厚度,所述右纵梁的左右侧壁厚度小于所述右纵梁的上下侧壁厚度。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副车架还包括:左前安装梁和右前安装梁,所述左前安装梁连接于所述左纵梁的前端和所述前横梁的左端之间,所述右前安装梁连接于所述右纵梁的前端和所述前横梁的右端之间,所述左前安装梁和所述右前安装梁均为铝合金型材。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左纵梁的后端和所述右纵梁的后端均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搭接在所述后横梁上;和/或所述前中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搭接在所述左纵梁上,所述第三接口搭接在所述右纵梁上。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后横梁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层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后横梁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上车身安装孔和下车身安装孔,所述上车身安装孔与所述下车身安装孔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上车身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下车身安装孔的孔径。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副车架还包括:摆臂前支架和摆臂后支架,所述摆臂前支架和所述摆臂后支架均设置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摆臂前支架和所述摆臂后支架均为铝合金型材。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副车架还包括:压缩机支架,所述压缩机支架为多个,所述左纵梁、所述右纵梁、所述前中梁和所述后中梁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多个所述压缩机支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的端角处,所述压缩机支架为铝合金型材。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副车架还包括:前支架,所述前支架均设置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的前端上,所述前支架上设置有散热器安装点和前行人保护梁安装点,所述前支架为铝合金型材。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左纵梁的左侧和所述右纵梁的右侧均设置有用于溃缩吸能的凹陷部。
[0018]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副车架。
[00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横梁的剖视图;
[0023]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横梁的侧视图;
[0024]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左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左纵梁的侧视图;
[0026]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中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中梁的侧视图;
[0028]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横梁的俯视图;
[0029]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横梁的侧视图;
[0030]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左前安装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100、副车架;
[0033]10、左纵梁;11、右纵梁;12、第一接口;13、凹陷部;
[0034]20、前横梁;21、后横梁;211、空腔;212、加强筋;
[0035]213、上车身安装孔;214、下车身安装孔;
[0036]30、前中梁;301、第二接口;302、第三接口;
[0037]31、后中梁;40、左加强梁;41、右加强梁;
[0038]50、左前安装梁;51、右前安装梁;60、摆臂前支架;61、摆臂后支架;
[0039]70、压缩机支架;80、前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所述纵梁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左右间隔设置;横梁,所述横梁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前后间隔设置,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连接,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连接;其中,所述左纵梁、所述右纵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均为周向封闭的铝合金型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梁,所述中梁包括:前中梁和后中梁,所述前中梁和所述后中梁在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之间前后间隔设置,所述前中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连接,所述后中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连接;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包括:左加强梁和右加强梁,所述左加强梁连接于所述左纵梁的后端和所述后横梁的左端之间,所述右加强梁连接于所述右纵梁的后端和所述后横梁的右端之间;其中,所述前中梁、所述后中梁、所述左加强梁和所述右加强梁均为周向封闭的铝合金型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所述前中梁、所述后中梁、所述左加强梁和所述右加强梁均为中空且等壁厚的方管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均为中空的方管梁,所述左纵梁的左右侧壁厚度小于所述左纵梁的上下侧壁厚度,所述右纵梁的左右侧壁厚度小于所述右纵梁的上下侧壁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前安装梁和右前安装梁,所述左前安装梁连接于所述左纵梁的前端和所述前横梁的左端之间,所述右前安装梁连接于所述右纵梁的前端和所述前横梁的右端之间,所述左前安装梁和所述右前安装梁均为铝合金型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丽,高昌和,刘彦杰,胡新,林波,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