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烈贵专利>正文

伞状活检穿剌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32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医用伞状活检穿刺针,适用于各种组织的取样,它由针芯1,螺母5,垫圈4,套管3,变形体2五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变形体上开有两个对称的切割槽,切割槽壁呈刀刃状,它克服了其他活检针具取样少、确诊率低及癌肿针道转移的缺点,是一种结构较简单制作较容易,使用方便、实用、确诊率高而安全的医用活检手术器械。(*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手术器械。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确定某一组织的性质,传统的直接手术切出取样,虽取样足够,但手术复杂,损伤大、刀口长且愈合慢,易感染,遗留瘢痕,癌肿转移可能性较大,病人痛苦大,不易接受。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在穿刺技术及穿刺针具上有些改进,但尚未见任何一种活检针达到既能取足够的组织又能满足并发症少、创面小的目的。本技术的设计目的在于改善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通过穿刺既能取得足够的组织,又能使取得的组织在两块变形刀刃的保护下避免与针道接触,且能防止癌肿针道转移,达到并发症少、创面小的目的活检穿刺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来达到伞状活检穿刺针由金属针芯1,螺母5,垫圈4,套管3,变形体2五部分组成。在变形体上开有两个对称的切割槽,槽壁呈刀刃状。本技术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A图为伞状活检穿刺针的装配图,B图为整件图。1.针芯Φ1.2×120mm2.变形体Φ2.0×20mm,切割槽长16mm,宽0.5mm3.套管Φ2.0×60mm4.垫圈外径Φ20mm,内径Φ1.2mm,厚5mm5.螺母外径Φ12mm,内径M1.2mm,厚10mm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伞状活检穿刺针由一枚金属针芯1,一枚螺母5,一枚垫圈4,一枚套管3,变形体2五部分组成。在变形体上开有两个对称的切割槽,长16mm、宽0.5mm,加工时按顺时针方向将槽壁磨成刀刃状。操作前使变形体处于正常状态,通过穿刺使变形体进入肿块内,然后推动垫圈4使变形体膨涨呈圆弧状,此时拧紧螺母5,再按顺时针方向旋转针体便可旋切肿块,最后松开螺母变形体恢复原状,将取样组织夹入变形体内,拔除穿刺针即可得到取样组织。根据不同部位的肿块,穿刺针长度可为100~140mm,针芯直径1~1.5mm,螺母外径12mm,垫圈外径20mm,套管长度50~70mm、外径1.8~2.1mm,变形体长20mm、外径1.8~2.1mm壁厚0.15~0.2mm。除变形体用镀铬弹簧钢(或不锈钢)制成空心圆柱外,其余部分的选材与普通穿刺针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伞状活检穿刺针由针芯1,螺母5,垫圈4,套管3,变形体2五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变形体上开有两个对称的切割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状活检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变形体上的切割槽壁呈刀刃状。专利摘要医用伞状活检穿刺针,适用于各种组织的取样,它由针芯1,螺母5,垫圈4,套管3,变形体2五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变形体上开有两个对称的切割槽,切割槽壁呈刀刃状,它克服了其他活检针具取样少、确诊率低及癌肿针道转移的缺点,是一种结构较简单制作较容易,使用方便、实用、确诊率高而安全的医用活检手术器械。文档编号A61B17/34GK2082602SQ91214130公开日1991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1991年2月6日 优先权日1991年2月6日专利技术者何烈贵 申请人:何烈贵, 王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状活检穿刺针由针芯1,螺母5,垫圈4,套管3,变形体2五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变形体上开有两个对称的切割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烈贵
申请(专利权)人:何烈贵王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