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厂房灌注桩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注桩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厂房灌注桩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桩基础也由于其承载力大、适用性广泛,多种复杂地基均可使用,在建设领域逐渐显现出其优越性,所以桩基础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路基及大型桥梁等的基础工程之中,其中混凝土灌注桩被使用的最为广泛,尤其承载力要求非常高的地方一般都会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大规模厂房建立时,需要使用混凝土灌注桩作为承载基础。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厂房灌注桩检测方法,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不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厂房灌注桩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将厂房施工区域划分为i个矩形区域,i={1,2,3,...n},n为正整数;
[0007]S2:采集矩形区域内灌注桩的数量,根据灌注桩数量生成赋值x;
[0008]S3:采集矩形区域内所有灌注桩的承载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厂房灌注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厂房施工区域划分为i个矩形区域,i={1,2,3,...n},n为正整数;S2:采集矩形区域内灌注桩的数量,根据灌注桩数量生成赋值x;S3:采集矩形区域内所有灌注桩的承载力总和,根据承载力总和生成赋值y;S4:通过公式:g=w1*x+w2*y计算检测赋值,g为检测赋值,w1以及w2分别为赋值x、赋值y的权重系数;S5:每个矩形区域均对应一个检测赋值g,系统依据检测赋值g由大到小对矩形区域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S6:检测人员依据排序表对厂房施工区域进行灌注桩评估检测,并根据评估检测的结果做出应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房灌注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将厂房施工区域划分为i个矩形区域,i={1,2,3,...n},n为正整数,采集矩形区域内灌注桩的数量,根据灌注桩数量生成赋值x,灌注桩数量越多,赋值x越大,具体为:根据施工区域的面积,将施工区域等分为多个矩形区域,若一根灌注桩位于两个矩形区域的交界线上,灌注桩位于那个矩形区域的横截面积越大,就将灌注桩分配给该矩形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厂房灌注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排序表的生成步骤为:设施工区域总共分为8个区域,分别标注为{i1,i2,i3,i4,i5,i6,i7,i8},设i1区域灌注桩为4根,i2区域灌注桩为2根,i3区域灌注桩为4根,i4区域灌注桩为6根,i5区域灌注桩为6根,i6区域灌注桩为2根,i7区域灌注桩为4根,i8区域灌注桩为8根,矩形区域赋值x的大小排序为{i8>i4=i5>i1=i3=i7>i2=i6};若i1区域灌注桩的总承载力为4000KN,i2区域灌注桩的总承载力为2500KN,i3区域灌注桩的总承载力为4500KN,i4区域灌注桩的总承载力为9000KN,i5区域灌注桩的总承载力为6000KN,i6区域灌注桩的总承载力为2000KN,i7区域灌注桩的总承载力为6000KN,i8区域灌注桩的总承载力为8000KN,矩形区域赋值y的大小排序为{i4>i8>i7=i5>i3>i1>i2>i6};w1取值为20%,对w2取值为80%,则通过公式计算检测赋值g后,排序表对矩形区域{i1,i2,i3,i4,i5,i6,i7,i8}重新排序为:{i4,i8,i5,i7,i3,i1,i2,i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厂房灌注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人员在检测一个矩形区域时,排序在该矩形区域后的两个矩形区域呈并列排序,在检测上一矩形区域内的灌注桩后,选择离上一矩形区域距离近的下一矩形区域进行检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房灌注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对施工区域进行灌注桩评估检测包括以下步骤:S6.1:采集桩身缺陷率、桩基承载力、桩身混凝土强度以及土壤承载力;S6.2:桩身缺陷率、桩基承载力、桩身混凝土强度以及土壤承载力分别标定为Zqx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赛,刘国全,何云志,冯瑞丽,苏美清,刘道华,董萍萍,裴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