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快速调节加载点位的模型梁加载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620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快速调节加载点位的模型梁加载试验装置,包括反力架、作动器、分配梁和多个加载点调节装置;作动器的下端与分配梁上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加载点调节装置包括两根延长杆、两个提升装置、垫梁和两个滑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能快速调节加载点位的模型梁加载试验装置,该方案能有效缩短试验准备时间,提高试验效率。提高试验效率。提高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快速调节加载点位的模型梁加载试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对梁类构件的加载试验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能快速调节加载点位的模型梁加载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在对梁类构件进行加载试验时,一般会针对多个试件进行多次试验,每次试验时需要设置不同数量和位置的加载点,现有的加载试验装置,其作动器、分配梁和垫梁通常为独立部件,相互之间无约束结构,试验准备时,一般先根据加载点位置摆放垫梁,然后再放置分配梁,存在的问题是:根据试验目的以及试件尺寸差异,每次试验的加载点数量和位置都不相同,试验前都需要对作动器、分配梁和垫梁的位置进行人工校正,操作十分麻烦,尤其是对垫梁进行数量、位置调整时,需要先将分配梁移开,然后人工对每个垫梁的位置进行调节,试验准备期较长,导致试验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快速调节加载点位的模型梁加载试验装置,其创新在于:包括反力架、作动器、分配梁和多个加载点调节装置;
[0004]所述反力架为H形结构,反力架设置在地面上;
[0005]作动器上端与反力架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作动器的下端与分配梁上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分配梁的轴向与反力架的横梁的轴向垂直,分配梁的轴向与水平面平行;
[0006]所述分配梁下端设置有翼缘板,翼缘板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各设置有一T形槽,T形槽的轴向与分配梁的轴向平行,翼缘板上侧面上设置有两条导向槽,两条导向槽分别位于分配梁中部肋板的两侧,导向槽的轴向与分配梁的轴向平行,两条导向槽位置对称;
[0007]所述加载点调节装置包括两根延长杆、两个提升装置、垫梁和两个滑块;
[0008]所述提升装置由壳体、环形电磁铁、连接轴、衔铁盘和两根缓冲弹簧组成;所述壳体为筒状结构,壳体下端口处设置有端盖,端盖中部设置有通孔;环形电磁铁设置在壳体上端口处;连接轴上部套在环形电磁铁的内孔中,连接轴下部套在所述通孔中;衔铁盘同轴设置在连接轴中部;缓冲弹簧套在连接轴上,其中一根缓冲弹簧位于环形电磁铁和衔铁盘之间,另一根缓冲弹簧位于衔铁盘和端盖之间;
[0009]所述滑块与T形槽匹配,两个滑块分别设置在两个T形槽中;两个提升装置分别位于翼缘板左右两侧,提升装置的位置与滑块相对,滑块通过连接板与提升装置的壳体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上端与延长杆的外端连接,两根连接轴分别对应两根延长杆;延长杆的内端向内延伸至相应导向槽的上侧,延长杆内端的下侧设置有导向轮,导向轮与相应导向槽匹配;连接轴的下端与垫梁端部的上侧面连接,两根连接轴分别对应垫梁两端;
[0010]环形电磁铁通电时,环形电磁铁能将衔铁盘向上吸起直至垫梁上端面与翼缘板下端面接触;环形电磁铁不通电时,垫梁在重力作用下位于最低点位置,垫梁上端面与翼缘板下端面之间存在间隙,导向轮位于导向槽中,导向轮能沿导向槽运动;
[0011]试验时,试件放在分配梁下方的地面上,分配梁通过垫梁与试件上端面接触。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加载试验装置主要有两处显著差异,第一,作动器和分配梁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第二,设置了加载点调节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原理是:作动器和分配梁为一体式结构,加载点调节装置能通过延长杆钩住分配梁,更换试件时,作动器能带动分配梁和加载点调节装置同步运动,十分方便,并且,由于作动器和分配梁固定连接,更换试件后,不用对作动器和分配梁的相对位置进行重新校正,能有效减少准备时间,调节加载点位置时,只需使环形电磁铁断电,加载点调节装置就能通过导向轮和滑块沿分配梁轴向运动,操作人员推动加载点调节装置运动即可对加载点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到位后,使环形电磁铁通电,垫梁就能在环形电磁铁作用下紧贴在分配梁上,防止加载点移位,然后再通过作动器带动分配梁和加载点调节装置同步运动至试件表面,需要改变加载点数量时,只需在分配梁上增加或减少加载点调节装置就可以改变加载点数量(加载点调节装置从分配梁端部滑入或滑出),通过加载点调节装置来调节加载点数量和位置,可以大幅提高操作效率,进而有效提高加载试验的效率。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能快速调节加载点位的模型梁加载试验装置,该方案能有效缩短试验准备时间,提高试验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分配梁端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安装有加载点调节装置时分配梁端面结构示意图(此时环形电磁铁未通电);
[0017]图4、提升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5、环形电磁铁通电时加载点调节装置和分配梁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19]图中各个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分别为:反力架1、作动器2、分配梁3、T形槽31、导向槽32、加载点调节装置4、延长杆41、提升装置42、垫梁43、滑块44、导向轮45、壳体421、环形电磁铁422、连接轴423、衔铁盘424、缓冲弹簧425、试件5。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一种能快速调节加载点位的模型梁加载试验装置,其创新在于:包括反力架1、作动器2、分配梁3和多个加载点调节装置4;
[0021]所述反力架1为H形结构,反力架1设置在地面上;
[0022]作动器2上端与反力架1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作动器2的下端与分配梁3上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分配梁3的轴向与反力架1的横梁的轴向垂直,分配梁3的轴向与水平面平行;
[0023]所述分配梁3下端设置有翼缘板,翼缘板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各设置有一T形槽31,T形槽31的轴向与分配梁3的轴向平行,翼缘板上侧面上设置有两条导向槽32,两条导向槽32分别位于分配梁3中部肋板的两侧,导向槽32的轴向与分配梁3的轴向平行,两条导向槽32位置对称;
[0024]所述加载点调节装置4包括两根延长杆41、两个提升装置42、垫梁43和两个滑块44;
[0025]所述提升装置42由壳体421、环形电磁铁422、连接轴423、衔铁盘424和两根缓冲弹簧425组成;所述壳体421为筒状结构,壳体421下端口处设置有端盖,端盖中部设置有通孔;环形电磁铁422设置在壳体421上端口处;连接轴423上部套在环形电磁铁422的内孔中,连接轴423下部套在所述通孔中;衔铁盘424同轴设置在连接轴423中部;缓冲弹簧425套在连接轴423上,其中一根缓冲弹簧425位于环形电磁铁422和衔铁盘424之间,另一根缓冲弹簧425位于衔铁盘424和端盖之间;缓冲弹簧425对衔铁盘424起保护作用,防止通断电时衔铁盘424与环形电磁铁422或端盖发生碰撞;
[0026]所述滑块44与T形槽31匹配,两个滑块44分别设置在两个T形槽31中;两个提升装置42分别位于翼缘板左右两侧,提升装置42的位置与滑块44相对,滑块44通过连接板与提升装置42的壳体421连接;所述连接轴423的上端与延长杆41的外端连接,两根连接轴423分别对应两根延长杆41;延长杆41的内端向内延伸至相应导向槽32的上侧,延长杆41内端的下侧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快速调节加载点位的模型梁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力架(1)、作动器(2)、分配梁(3)和多个加载点调节装置(4);所述反力架(1)为H形结构,反力架(1)设置在地面上;作动器(2)上端与反力架(1)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作动器(2)的下端与分配梁(3)上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分配梁(3)的轴向与反力架(1)的横梁的轴向垂直,分配梁(3)的轴向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分配梁(3)下端设置有翼缘板,翼缘板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各设置有一T形槽(31),T形槽(31)的轴向与分配梁(3)的轴向平行,翼缘板上侧面上设置有两条导向槽(32),两条导向槽(32)分别位于分配梁(3)中部肋板的两侧,导向槽(32)的轴向与分配梁(3)的轴向平行,两条导向槽(32)位置对称;所述加载点调节装置(4)包括两根延长杆(41)、两个提升装置(42)、垫梁(43)和两个滑块(44);所述提升装置(42)由壳体(421)、环形电磁铁(422)、连接轴(423)、衔铁盘(424)和两根缓冲弹簧(425)组成;所述壳体(421)为筒状结构,壳体(421)下端口处设置有端盖,端盖中部设置有通孔;环形电磁铁(422)设置在壳体(421)上端口处;连接轴(423)上部套在环形电磁铁(422)的内孔中,连接轴(423)下部套在所述通孔中;衔铁盘(424)同轴设置在连接轴(42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贤王伟力周松川邱钰郭增伟姚国文朱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