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萘-水中温热管组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210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萘

水中温热管组合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余热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萘

水中温热管组合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Alamos)国家实验室的乔治格罗佛(George Grover)专利技术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热管(heatpipe)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自从被引入换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换热器的设计思路。
[0003]热管除用于航天技术外,可用于工业余热回收的热管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电子器件的冷却、换热器、深冷手术器械、等温设备中的等温插件以及测试和标定设备温度等方面。在电力工业中已应用于锅炉空气预热器。在炼钢过程中有大量的中温烟气,也可利用中温热管来预热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0004]热管根据温度分类为低温热管(

270~0℃)、常温热管(0~200℃)、中温热管(200~600℃)和高温热管(600℃以上)。目前中温热管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生产的长期运行中,常常出现中温热管前几排管子破裂,后几排管子处于不工作状态或工作状态不佳等问题,而使中温热管至今仍难大规模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萘

水中温热管组合换热器,有效解决了中温热管运行不稳定的问题。具体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6]一种萘

水中温热管组合换热器,包括:热管降温室、烟气换热室、萘中温热管和水中温热管。其中:所述热管降温室和烟气换热室为上下设置。所述萘中温热管、水中温热管均竖向设置的竖管,且所述热管的上段和下段分别位于热管降温室、烟气换热室中,且所述萘中温热管的下段位于烟气换热室的烟气进口一侧,所述水中温热管的下段位于烟气换热室的烟气出口一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热管降温室固定在烟气换热室的顶面上,且两者之间具有隔热层,以降低两者之间的热传递。可选地,所述隔热层的材质包括石棉、岩棉等中的任意一种。
[0008]进一步地,所述萘中温热管的工作温度T1为200<T1<450℃。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水中温热管的工作温度T2为:0<T2<200℃。
[0010]进一步地,所述萘中温热管、水中温热管中工质的充装量为各自热管体积的20~30%。
[0011]进一步地,所述萘中温热管、水中温热管中为真空状态,以提高换热效率。
[0012]进一步地,所述萘中温热管和/或水中温热管的外表面上连接有翅片。可选地,所述翅片的类型包括H型翅片、螺旋型翅片、销钉型翅片等中的任意一种。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萘

水中温热管组合换热器通过将萘中温热管设置在烟气进口侧,将水中温热管设置在烟气出口侧,从而利用萘中温热管、水中温热管的工作温度区间不同而分区段运行,有效解决了中温热管运行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中温热管稳定运行。这是因为烟气从进口流经热管的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后(200℃及以下)萘热管就难以发挥作用,此时水中温热管发挥作用,有效提高对烟气余热的回收效果,进一步节省能源,增大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下列实施例中萘

水中温热管组合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代表:1

热管降温室、2

烟气换热室、3

萘中温热管、4

水中温热管、5

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应该指出,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需要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6]参考图1,示例一种萘

水中温热管组合换热器,包括:热管降温室1、烟气换热室2、萘中温热管3和水中温热管4。其中:
[0017]所述热管降温室1固定在烟气换热室2的顶面上,且所述热管降温室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冷媒出口和冷媒进口,以便于冷媒在热管降温室1的内腔中流通,从而对所述热管的上段进行降温,使热管中被烟气温度气化的工质冷凝液化,同时通过冷媒(如常温空气)将工质中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烟气热量的转移。所述烟气换热室2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高温烟气从所述烟气进口进入后与烟气换热室2内腔中的热管换热后成为低温烟气,并将所述热管中的液态工质气化,被气化的工质沿着热管上升后在热管降温室1中降温被再次液化,然后重新落在热管下段,通过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可高效地将高温烟气中的热量转移、回收。
[0018]所述热管是由两端密封的管体以及充装在该管壳内腔(即蒸发腔)中的工质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管包括萘中温热管3和水中温热管4,且所述萘中温热管3的工作温度高于水中温热管4,例如,所述萘中温热管3的工作温度区间T1为200<T1<450℃,所述水中温热管4的工作温度区间T2为:0<T2<200℃。
[0019]所述萘中温热管3和水中温热管4均竖向设置,该萘中温热管3和水中温热管4的下段均在烟气换热室2中,且该萘中温热管3和水中温热管4的上段均穿过烟气换热室2顶面和热管降温室1底面后位于热管降温室1的内腔中,所述萘中温热管3和水中温热管4的侧壁与烟气换热室2顶面、热管降温室1底面之间铜鼓焊接密封连接。
[00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萘中温热管3的下段位于烟气换热室2的烟气进口一侧,即图1中烟气换热室2内腔的左部分。而所述水中温热管4的下段位于烟气换热室2的烟气出口一侧,即图1中烟气换热室2内腔的右部分。通过将萘中温热管3设置在烟气进口侧,将水中温
热管4设置在烟气出口侧,从而利用萘中温热管3、水中温热管4的工作温度区间不同而分区段运行,有效解决了中温热管运行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中温热管稳定运行。这是因为烟气从进口流经热管的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后(200℃及以下)萘热管就难以发挥作用,此时水中温热管4发挥作用,有效提高对烟气余热的回收效果。另外,相对于只采用萘中温热管而言,由于萘的价格比水高很多,本实施例的这种热管组合结构能够大幅减少成本。
[0021]参考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萘

水中温热管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降温室、烟气换热室、萘中温热管和水中温热管;其中:所述热管降温室和烟气换热室为上下设置;所述萘中温热管、水中温热管均为竖向设置的竖管,且所述热管的上段和下段分别位于热管降温室、烟气换热室中,且所述萘中温热管的下段位于烟气换热室的烟气进口一侧,所述水中温热管的下段位于烟气换热室的烟气出口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萘

水中温热管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降温室固定在烟气换热室的顶面上,且两者之间具有隔热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萘

水中温热管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材质包括石棉、岩棉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萘

水中温热管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萘中温热管的工作温度T1为200<T1&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恪刘龙
申请(专利权)人:恒源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