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具有近红外吸收的硼杂分子碳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近红外吸收材料
,具体涉及一类具有近红外吸收的硼杂分子碳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尤其涉及该具有近红外吸收的硼杂分子碳化合物在制备具有近红外吸收的有机功能材料、双极性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材料、有机自旋电子器件材料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
Ⅵ
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定义在波长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近红外区域是人们发现的最早的非可见光区域。近年来,近红外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能,在激光屏蔽阻断、光电器件、医学治疗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3]近红外材料通常是指能与近红外光存在吸收或反射,或在外界刺激下如光激发、电场作用等发出近红外光的一类物质。按作用机理可以分为近红外吸收材料和近红外发光材料,其中近红外吸收材料按组成成分可以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在近红外有机材料中,如菁类染料、金属络合物染料、醌型染料和偶氮染料等是其主要的分子体系,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吸收性能等特点,有望在生物医学、光电探测器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对于这些有机材料,主要通过改变酞菁类化合物侧链取代基、金属类络合物中心金属及在偶氮类化合物骨架上的给体或受体基团等,调控分子的吸收波长到近红外区域,实现优化近红外光吸收性能。目前,具有强近红外吸收能力的有机分子材料的种类仍然较少,限制了近红外有机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具有近红外吸收的硼杂分子碳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2.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式为1的具有近红外吸收的硼杂分子碳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惰性气氛下,将反应物1c和三溴化硼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下除去剩余的三溴化硼,得到化合物1d;所述化合物1c的结构式为:步骤二、惰性气氛下,将10
‑
溴
‑
1,8
‑
双(均三甲基苯氧基)蒽和正丁基锂于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下除去溶剂,得到的黄色固体和化合物1d于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除去溶剂,粗品依次用水、甲醇、正己烷洗涤,得棕黄色固体;将棕黄色固体和三氯化铁于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提纯,得到紫色固体粉末;步骤三、惰性气氛下,将紫色固体粉末和N
‑
溴代丁二酰亚胺于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
后,萃取,干燥,除去溶剂,提纯,得到紫黑色固体粉末,即结构式为1的具有近红外吸收的硼杂分子碳化合物。3.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式为2的具有近红外吸收的硼杂分子碳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惰性气氛下,将反应物1c和三溴化硼于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下除去剩余的三溴化硼,得到化合物1d;所述化合物1c的结构式为:步骤二、惰性气氛下,将化合物1d和2,4,6
‑
三异丙基苯溴化镁于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除去溶剂,提纯,得黄绿色粉末;步骤三、惰性气氛下,将黄绿色粉末和N
‑
溴代丁二酰亚胺于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后,萃取,干燥,除去溶剂,提纯,得到黄绿色粉末,即为结构式为2的具有近红外吸收的硼杂分子碳化合物。4.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式为3的具有近红外吸收的硼杂分子碳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惰性气氛下,将反应物3b和三溴化硼于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下除去剩余的三溴化硼,得到化合物3c;所述化合物3b的结构式如下:步骤二、惰性气氛下,将10
‑
溴
‑
1,8
‑
双(均三甲基苯氧基)蒽和正丁基锂于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下除去溶剂,得到的黄色固体和化合物3c于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除去溶剂,粗品依次用水、甲醇、正己烷洗涤,得棕黄色固体;将棕黄色固体和三氯化铁于溶剂中反应,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提纯,得到紫色固体粉末,即为结构式为3的具有近红外吸收的硼杂分子碳化合物。5.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式为4
‑
10或12的具有近红外吸收的硼杂分子碳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