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电池包散热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具体涉及一种车用电池包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混合动力车型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伴随人们对汽车加速性能的追求以及高续航的发展趋势,电池高倍率充放电发热严重及电池包体积能量密度低的现实问题愈发凸显,因此,对电池模组的散热需求及高能量密度、空间布局、结构强度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CN 114171825A公开了“一种风冷结构及电池包”,风冷结构包括:下箱体,其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道盖板,固定在箱体的底部、且与下箱体之间形成有相互独立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进风风道与进风口连通,出风风道与出风口连通;风道盖板上开设有与进风风道连通的模组进风口和与出风风道连通的模组出风口;进风风道内的气流经过模组进风口流出后通过模组出风口回流至出风风道。其可以实现电池包内电芯的分区冷却,提高冷却效率,满足大功率下的电芯冷却需求;同时风道盖板集成在下箱体的底部,可以减少在下箱体内的空间占用,有利于提高整包的能量密度。此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电池包散热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1)后排座椅位置下方的长方体容纳腔(10)、设在长方体容纳腔内的风道组件(2)、两个定位连接在风道组件上的电池模组(4),其特征是:所述长方体容纳腔(10)的左端设有总进风口(11)、右端设有总出风口(12),所述长方体容纳腔(10)的上端开设有腔口(13),所述腔口与盖板(14)对应连接,并在腔口与盖板之间设有密封垫(15)使长方体容纳腔除总进风口、总出风口以外区域形成密封空间;所述风道组件(2)包括主风道(21)、前风道(22)和后风道(23),沿左右方向设置在长方体容纳腔(10)的底部,所述主风道(21)位于前风道(22)与后风道(2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风道(21)、前风道(22)和后风道(23)通过间隔卡板(3)间隔定位在所述长方体容纳腔(10)的底部;所述间隔卡板(3)将长方体容纳腔(10)分隔为左容纳腔(16)和右容纳腔(17);所述左容纳腔(16)与总进风口(11)相通,所述右容纳腔(17)与总出风口(12)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风道组件(2)的主风道(21)、前风道(22)和后风道(23)与长方体容纳腔(10)的底部满焊连接与长方体容纳腔(10)形成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风道(21)左端的宽度大于右端的宽度,呈等腰梯形;所述主风道(21)与长方体容纳腔(10)底部固定连接形成封闭的风道结构,在所述主风道(21)上面的左部设有进风口(24)、中部和右部设有出风口(25);所述进风口(24)与左容纳腔(16)相通,出风口(25)与右容纳腔(17)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电池包散热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主风道(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分流隔板固定孔(27),在所述分流隔板固定孔(27)的前后两边分别设有一个电池模组固定孔(26);在模组固定孔(26)和分流隔板固定孔(27)的下面设有焊接螺母;在所述主风道(21)左端和右端的下部分别焊接有左挡风板(28)和右挡风板(29)。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徐良,何佳佳,张金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