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车体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73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车体结构及汽车。下车体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碰撞横梁、前壁板横梁、前壁板和前排座椅前横梁,所述前碰撞横梁通过前舱纵梁与所述前壁板横梁相连,所述前碰撞横梁与所述前舱纵梁之间设有侧吸能盒,所述前壁板横梁与所述前壁板相连,所述前壁板通过门槛梁与所述前排座椅前横梁相连,所述前壁板横梁通过加强板与所述前排座椅前横梁相连,所述加强板类似雪橇板构造,所述前碰撞横梁、前壁板横梁、前舱纵梁、侧吸能盒和门槛梁采用铝合金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下车体碰撞性能的同时,实现了车身的轻量化。实现了车身的轻量化。实现了车身的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车体结构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具体涉及一种下车体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为了适应能源多元化和环保方面的要求,汽车电动化是当前发展的主流方向。在电动车开发中存在一些特点,如由于续航里程要求,电池包质量相对较重,导致整车质量明显增加。为了能有更高的续航里程,对车身进行轻量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车体结构及汽车,以保证下车体碰撞性能的同时,实现车身的轻量化。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下车体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碰撞横梁、前壁板横梁、前壁板和前排座椅前横梁,所述前碰撞横梁通过前舱纵梁与所述前壁板横梁相连,所述前碰撞横梁与所述前舱纵梁之间设有侧吸能盒,所述前壁板横梁与所述前壁板相连,所述前壁板通过门槛梁与所述前排座椅前横梁相连,所述前壁板横梁通过加强板与所述前排座椅前横梁相连,所述加强板类似雪橇板构造,所述前碰撞横梁、前壁板横梁、前舱纵梁、侧吸能盒和门槛梁采用铝合金制成。
[0006]通过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在前壁板横梁与前排座椅前横梁之间设置类似雪橇板构造的加强板,从而增加了车辆受到正面碰撞时的传力路径,有效减少了碰撞导致的前围板侵入量、加速踏板位移、制动踏板位移和焊点撕裂,有效提高了前排乘客的安全性;同时采用铝合金制成前碰撞横梁、前壁板横梁、前舱纵梁、侧吸能盒和门槛梁,有效实现了汽车轻量化的目的。
[0007]优选的,所述加强板包括相连的加强板前段和加强板后段,所述加强板前段和所述加强板后段部分重叠,且重叠部分通过螺栓与前壁板横梁装配固定。
[0008]优选的,所述加强板的前端高于所述前舱纵梁的底端。
[0009]通过将加强板的前端设成高于前舱纵梁的底端,使得加强板在汽车Z向与前舱纵梁有一定的交集量,保证了车辆受到正面碰撞时力的传递,从而减少碰撞导致的前围板侵入量、加速踏板位移、制动踏板位移和焊点撕裂,有效提高了前排乘客的安全性。
[0010]优选的,所述加强板的侧边到门槛梁的垂直距离与所述前舱纵梁的侧边到门槛梁的垂直距离相等。
[0011]通过将加强板侧边到门槛梁的垂直距离设成与前舱纵梁侧边到门槛梁的垂直距离相等,进一步保证了力的传递。
[0012]优选的,所述前壁板横梁在靠近两端的位置还设有前车架连接件,所述加强板前段靠近门槛梁的一侧、前车架连接件和前壁板横梁三者之间通过FDS+结构胶的方式连接,
所述加强板前段远离门槛梁的一侧与前车架连接件通过FDS+结构胶的方式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前舱纵梁在远离所述侧吸能盒的部分设有前减震塔。
[0014]优选的,所述前壁板横梁中部通过中间加强板与前排座椅前横梁相连。
[0015]通过在前壁板横梁的中部设置中间加强板与前排座椅前横梁相连,进一步增加正面碰撞的传力路径。
[0016]优选的,所述前车架连接件和前减震塔采用铸造铝制成;所述前壁板、前排座椅前横梁、加强板和中间加强板采用钢制成。
[0017]通过采用铸造铝制成前车架连接件和前减震塔,满足了汽车轻量化要求;同时采用钢板材料制成前壁板、前排座椅前横梁、加强板和中间加强板,保证了下车体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碰撞性能。
[0018]优选的,所述前碰撞横梁在靠近两端的部位依次对应设有所述侧吸能盒和前舱纵梁,两个所述前舱纵梁上设有相对于的前减震塔,所述前壁板在靠近两端的部位对应设有所述门槛梁。
[001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本技术所述的下车体结构。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通过在前壁板横梁与前排座椅前横梁之间设置类似雪橇板构造的加强板,从而增加了车辆受到正面碰撞时的传力路径,有效减少了碰撞导致的前围板侵入量、加速踏板位移、制动踏板位移和焊点撕裂,有效提高了前排乘客的安全性;同时采用铝合金制成前碰撞横梁、前壁板横梁、前舱纵梁、侧吸能盒和门槛梁,有效实现了汽车轻量化的目的,且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在车身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前壁板横梁、门槛梁和加强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前舱纵梁、前壁板横梁和加强板的分解图;
[0026]图5为前壁板横梁、加强板和前车架连接件连接的局部视图;
[0027]其中,1

前碰撞横梁;2

前壁板横梁;3

前壁板;4

前排座椅前横梁;5

前舱纵梁;6

侧吸能盒;7

门槛梁;8

加强板,81

加强板前段,82

加强板后段;9

前车架连接件;10

前减震塔;11

中间加强板;12

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9]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
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
[0030]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下车体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碰撞横梁1、前壁板横梁2、前壁板3和前排座椅前横梁4,所述前碰撞横梁1通过前舱纵梁5与所述前壁板横梁2相连,所述前碰撞横梁1与所述前舱纵梁5之间设有侧吸能盒6,所述前壁板横梁2与所述前壁板3相连,所述前壁板3通过门槛梁7与所述前排座椅前横梁4相连,所述前壁板横梁2通过加强板8与所述前排座椅前横梁4相连,所述加强板8类似雪橇板构造,所述前碰撞横梁1、前壁板横梁2、前舱纵梁5、侧吸能盒6和门槛梁7采用铝合金制成。
[0031]通过在前壁板横梁与前排座椅前横梁之间设置类似雪橇板构造的加强板,从而增加了车辆受到正面碰撞时的传力路径,有效减少了碰撞导致的前围板侵入量、加速踏板位移、制动踏板位移和焊点撕裂,有效提高了前排乘客的安全性;同时采用铝合金制成前碰撞横梁、前壁板横梁、前舱纵梁、侧吸能盒和门槛梁,有效实现了汽车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碰撞横梁(1)、前壁板横梁(2)、前壁板(3)和前排座椅前横梁(4),所述前碰撞横梁(1)通过前舱纵梁(5)与所述前壁板横梁(2)相连,所述前碰撞横梁(1)与所述前舱纵梁(5)之间设有侧吸能盒(6),所述前壁板横梁(2)与所述前壁板(3)相连,所述前壁板(3)通过门槛梁(7)与所述前排座椅前横梁(4)相连,所述前壁板横梁(2)通过加强板(8)与所述前排座椅前横梁(4)相连,所述加强板(8)类似雪橇板构造,所述前碰撞横梁(1)、前壁板横梁(2)、前舱纵梁(5)、侧吸能盒(6)和门槛梁(7)采用铝合金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8)包括相连的加强板前段(81)和加强板后段(82),所述加强板前段(81)和所述加强板后段(82)部分重叠,且重叠部分通过螺栓(12)与前壁板横梁(2)装配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8)的前端高于所述前舱纵梁(5)的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8)的侧边到门槛梁(7)的垂直距离与所述前舱纵梁(5)的侧边到门槛梁(7)的垂直距离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华雷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