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除干气中氨的方法和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570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除干气中氨的方法和分离系统。该方法包括:S1,原料干气经水洗塔进行水洗脱除氨杂质,塔顶得到脱氨净化干气,塔釜得到含氨水洗液;S2,采用内设有改性中空纤维膜的膜萃取组件对所述的含氨水洗液进行反萃取,其中所述的含氨水洗液和氨反萃取贫液分别流经改性中空纤维膜的内腔和外壁,得到脱氨水洗液和氨反萃取富液;S3,所述氨反萃取富液采用电氧化法降解,得到再生的氨反萃取贫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连续稳定脱除影响乙苯烷基化催化剂活性的氨杂质,减轻氨杂质对催化剂酸活性中心的影响,可用于干气制乙苯装置的工业生产中。产中。产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除干气中氨的方法和分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干气制乙苯
,是涉及一种脱除干气中氨的方法,尤其是一种连续脱除干气中微量氨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干气是指炼厂不能再液化的尾气,主要来源于原油的二次加工过程。炼油企业的干气主要来源于催化裂化气体,一般作为燃料使用。为了充分利用干气中的这部分稀乙烯资源,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解决乙苯/苯乙烯市场紧缺现状,进而开发了干气制乙苯工艺。干气制乙苯一般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于200℃

500℃反应温度下,使干气中的乙烯及少量丙烯和丁烯等与苯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乙苯、丙苯、丁苯和多烷基苯等。
[0003]乙苯烷基化催化剂一般采用酸性分子筛,由于干气中杂质较为复杂,部分炼厂气含有高浓度的氨,导致乙苯烷基化催化剂运行周期显著缩短。为了使催化剂有一个较长的生产周期,一般需控制杂质氨的含量小于5ppm。
[0004]CN109574780A公开了一种采用改性活性炭吸附干气中氨方法,由于干气中氨含量不稳定,一般在1~500ppm大幅波动,在氨含量较高时吸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脱除干气中微量氨的方法,包括:S1,原料干气经水洗塔进行水洗脱除氨杂质,塔顶得到脱氨净化干气,塔釜得到含氨水洗液;S2,采用内设有改性中空纤维膜的膜萃取组件对所述的含氨水洗液进行反萃取,其中所述的含氨水洗液和氨反萃取贫液分别流经改性中空纤维膜的内腔和外壁,得到脱氨水洗液和氨反萃取富液;S3,所述氨反萃取富液采用电氧化法降解,得到再生的氨反萃取贫液。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的改性中空纤维膜,包括基膜、接枝层和外壁,其中,所述基膜中羧基含量3.8~11.2mmol/g,磺酸基含量为1.9~8.4mmol/g;所述接枝层中羧基含量为14.4~32.4mmol/g,磺酸基含量为7.2~24.3mmol/g;外壁为厚度为80~160微米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层。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黏度为5000~10000厘泊。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中空纤维的内径为0.3~1.0毫米,和/或,基膜厚度为0.4~1.5毫米;优选地,所述基膜是第一改性剂改性的聚丙烯膜;所述的第一改性剂为聚(4

苯乙烯磺酸

共聚

马来酸)钠和聚茴香磺酸钠,聚(4

苯乙烯磺酸

共聚

马来酸)钠与聚茴香磺酸钠质量份数比为(8~15):(2~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4

苯乙烯磺酸

共聚

马来酸)钠的分子量为4000~7000,聚茴香磺酸钠的分子量为6000~10000;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聚丙烯的分子量为40000~50000。5.按照权利要求2

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配制含第一改性剂的铸膜液、芯液和外凝胶浴,然后经中空纤维纺丝成型,干燥,得到中空纤维膜即基膜;(2)对所述中空纤维膜进行溶胀、第二改性剂处理、第三改性剂处理进行覆接枝层;(3)对步骤(2)得到的覆有接枝层的中空纤维膜进行第三改性后处理覆聚二甲基硅氧烷层,得到改性中空纤维膜。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第一改性剂为聚(4

苯乙烯磺酸

共聚

马来酸)钠和聚茴香磺酸钠,聚(4

苯乙烯磺酸

共聚

马来酸)钠与聚茴香磺酸钠质量份数比为(8~15):(2~6);优选地,聚(4

苯乙烯磺酸

共聚

马来酸)钠的分子量为4000~7000,聚茴香磺酸钠的分子量为6000~10000。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含第一改性剂的铸膜液包括:聚丙烯(优选为分子量为40000~50000)、N

甲基吡咯烷酮、二乙二醇、第一改性剂,其中,聚丙烯、N

甲基吡咯烷酮、二乙二醇、第一改性剂的质量比为,(20~30):(100~150):(2~6):(10~20);所述芯液为N

甲基吡咯烷酮溶液,其中,N

甲基吡咯烷酮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8%。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溶胀所采用的溶胀剂选自甲
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溶胀温度为80~120℃,溶胀时间为5~12小时,溶胀剂与中空纤维膜的体积比为2~5;和/或,步骤(2)所述的第二改性剂为第二改性组分(第二改性组分选自1,3,5

三[4

(氯甲基)苯基]苯、1,3,5

三氯苯、1,3,5

三(氯甲基)苯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和溶剂;所述催化剂选自路易斯酸,或路易斯碱中的一种,优选为无水氯化锌、无水四氯化锡、无水氯化铝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选自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峰王誉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