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无叶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54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无叶风扇,包括:壳体后侧设有进气部,壳体前侧设有出气部,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部在所述壳体内相连通,混流风扇设于壳体内且绕转轴旋转产生气流,加压座连接于所述混流风扇的前侧;前盖位于所述加压座前侧,所述前盖与所述加压座连接,罩盖,位于所述前盖前侧,所述罩盖与所述前盖连接,所述前盖与所述罩盖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可根据重力、风力和/或挥动力而形变的装饰流体,由于容纳空间内有可根据重力、风力和/或挥动力而形变的装饰流体,会产生相对流动性的动态装饰流体,因此当使用风扇时,可同时带动容纳空间的装饰流体产生动态展示效果,增强视觉效果和趣味性。增强视觉效果和趣味性。增强视觉效果和趣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无叶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装饰流体的便携式无叶风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较为常见的便携式风扇,由手持部和风扇头组成,现有的便携式风扇外观同质化严重,不能满足现在年轻群体的需求,同时现有的便携式风扇,空间利用率还有待改善,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便携式风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无叶风扇,能够提升空间利用率,并提高美观度。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无叶风扇,包括:壳体,后侧设有进气部,前侧设有出气部,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部在所述壳体内相连通;混流风扇,设于壳体内且绕转轴旋转产生气流;加压座,连接于所述混流风扇的前侧;前盖,位于所述加压座前侧,所述前盖与所述加压座连接;罩盖,位于所述前盖前侧,所述罩盖与所述前盖连接;其中,所述前盖与所述罩盖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可根据重力、风力和/或挥动力而形变的装饰流体。
[0005]进一步的,所述前盖向后侧凹陷形成开口向前的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向前开口处设置所述罩盖,所述罩盖的边缘向后侧伸出,所述罩盖的边缘卡合所述前盖的环状凸缘外侧。
[0006]进一步的,所述罩盖的直径大于所述前盖的直径。
[0007]进一步的,所述前盖和所述罩盖为一体成型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罩盖至少部分透明。
[0009]进一步的,所述前盖与所述罩盖通过超声工艺固定。
[0010]进一步的,所述前盖开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加压座开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气流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内搅动所述装饰流体。
[0011]进一步的,所述装饰流体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通孔尺寸。
[0012]进一步的,所述罩盖至少部分向内凹陷。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加压座包括自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至少部分径向增大的加压面,使得所述混流风扇产生的气流流向所述加压面后形成高压风,并实现降噪,以将尖锐声转为低沉声。
[0014]本技术的便携式手持风扇不仅具有摆饰效果,而且不影响便携式手持风扇使用功能,从而增加了便携式手持风扇的装饰性,由于容纳空间内的装饰流体为可流动的,当便携式手持风扇晃动时,满足使用者的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便携式无叶风扇的立体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便携式无叶风扇的一个角度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所示便携式无叶风扇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便携式无叶风扇的剖视图;
[0019]图5是图4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无叶风扇100为配置有手柄(未标识,下同)的手持式无叶风扇,用户通过手柄可将便携式无叶风扇100随身携带。当然,便携式无叶风扇100也可以是配置有夹子的夹持风扇,或配置有用于缠绕的弯曲定型件的百变风扇,或配置有支架的桌面风扇,或配置有伸缩支架的落地风扇,不以此为限制。手柄上可以设置半导体制冷件(未图示,下同),用户通过可将便携式无叶风扇100随身携带,同时半导体制冷件可以根据用户与接触的部分的温度自动对应调节制冷温度,提升用户携带的舒适感。应当理解,便携式无叶风扇100用于散热降温,对应上设有半导体制冷件,提升用户携带的舒适感;当然在便携式无叶风扇100中加上加热元件(未图示),也可以用于保温取暖,对应上可设有暖温件(未图示)对人体接触部分自动调节温度,以温暖人体接触部分,提升用户携带的舒适感。
[0022]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手柄的内部可容纳电池(未标识,下同),手柄上可外露设置开关按键(未标识,下同)和充电口(未图示,下同),电池为便携式无叶风扇100供电,开关按键用于调节风速和开关,充电口用于外接电源对电池充电,当便携式无叶风扇100为其他形态的风扇(例如上述的夹持风扇、百变风扇、桌面风扇等)时,电池、开关按键和充电口的位置可以对应调整。当然,为了追求更加小型,便携式无叶风扇100内也可以不设置电池,通过设置接口(未图示)与外部移动电源连接同样可以实现便携携带。
[0023]参考图1至图5,便携式无叶风扇100包括壳体1、加压座3和混流风扇2,壳体1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前壳11、后壳12、加压座3和混流风扇2的径向截面的轮廓均大体呈圆形,当然前壳11、后壳12、加压座3和混流风扇2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制。加压座3连接壳体1的前侧,加压座3和壳体1一体成型,当然加压座3和壳体1也可以是分体成型后,加压座3安装于壳体1上,不以此为限制。混流风扇2连接于加压座3的后侧,且位于壳体1内,混流风扇2绕转轴24旋转产生气流。便携式无叶风扇100的进风端R位于后端,出风端F位于前端,垂直于转轴24且穿过转轴24的延伸方向为径向,平行于转轴24的方向为轴向,后壳12的后侧设有进气板13,进气板13上设有进气部14,加压座3和壳体1在靠近出风端F的径向之间形成出气部15。
[0024]参考图2、图3和图5,加压座3包括自进风端R向出风端F至少部分径向增大的加压面31,使得所述混流风扇2产生的气流流向所述加压面31后形成高压风,并实现降噪,以将尖锐声转为低沉声。
[0025]参考图1至图3,便携式无叶风扇100还包括前盖16和罩盖17,前盖16位于加压座3前侧,前盖16与加压座3连接,前盖16与加压座3之间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前盖16与加压座3
之间可以通过卡扣,或磁吸,或螺纹,或螺钉,或粘贴,或拼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前盖16与加压座3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前盖16与加压座3之间可以通过超声工艺,或焊接,或熔接固定,或前盖16和加压座3为一体成型。
[0026]参考图1至图3,罩盖17位于前盖16前侧,罩盖17与前盖16连接,或者罩盖17与前盖16之间可以通过超声工艺,或焊接,或熔接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罩盖17和前盖16可以是可拆卸连接,罩盖17与前盖16之间可以通过卡扣,或磁吸,或螺纹,或螺钉,或粘贴,或拼接。
[0027]参考图4至图5,罩盖17和前盖16之间形成容纳空间18,容纳空间18填充有可根据重力、风力和/或挥动力而形变的装饰流体19,装饰流体19可以是亮片,或流沙,或锡纸等。由于容纳空间18内有可根据重力、风力和/或挥动力而形变的装饰流体19,在使用时用户会晃动便携式无叶风扇100,会产生相对流动性的动态装饰流体19,因此当使用便携式无叶风扇100时,可同时带动容纳空间18内的装饰流体19产生动态展示效果。
[0028]在其他实施例中,装饰流体19包括填充液体及装饰物质,填充液体具有一定流动性,当填充液体受到重力、风力和/或挥动力改变时,可在容纳空间内流动,填充液体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后侧设有进气部,前侧设有出气部,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部在所述壳体内相连通;混流风扇,设于壳体内且绕转轴旋转产生气流;加压座,连接于所述混流风扇的前侧;前盖,位于所述加压座前侧,所述前盖与所述加压座连接;罩盖,位于所述前盖前侧,所述罩盖与所述前盖连接;其中,所述前盖与所述罩盖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可根据重力、风力和/或挥动力而形变的装饰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向后侧凹陷形成开口向前的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向前开口处设置所述罩盖,所述罩盖的边缘向后侧伸出,所述罩盖的边缘卡合所述前盖的环状凸缘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的直径大于所述前盖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和所述罩盖为一体成型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享福叶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几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