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平稳状态的确定方法和确定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平稳状态的确定方法和确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轨道交通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车辆的姿态会实时变化,例如,由于左前侧车轮离开地面从而导致车辆产生翘脚姿态,然而,这种翘脚姿态的可变化程度应当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翘脚姿态的变化程度超出了该范围,认为当前车辆为非平稳状态,即当前有可能会产生侧翻等危险状况。在轨道交通车辆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轨道交通车辆的平稳状态进行评估,即确定轨道交通车辆当前是否为非平稳状态,当为非平稳状态时,采集当前时刻与车辆的姿态相关的参数,例如轨道平滑性参数,车体疲劳度数值等,并利用这些参数,分析轨道交通车辆产生非平稳状态的原因。
[0003]现有的轨道交通车辆平稳状态的确定方法,一般是对轨道交通车辆的一个部位的动态姿态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车辆是否为非平稳状态。然而,仅对车辆的一个部位的动态姿态进行分析,确定的车辆的非平稳状态可能会存在误差,从而使得后续的分析评估不够准确。
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平稳状态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车辆的至少一个车厢的底部设置有左前传感器、右前传感器、左后传感器和右后传感器,所述左前传感器、右前传感器、左后传感器和右后传感器所在点围成的连线为矩形,所述确定方法包括:在目标车辆行驶过程中,针对每个车厢,实时建立与当前行驶状态对应的基准坐标系;所述基准坐标系为垂直于轨道中心线的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所述基准坐标系以轨距中心点为坐标原点,以平行于上轨面向右的直线为X轴,以垂直于上轨面的直线为Y轴;分别获取设置在该车厢底部的左前传感器、右前传感器、左后传感器和右后传感器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对应的基准坐标;基于所述左前传感器和所述右前传感器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对应的基准坐标,确定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所述左前传感器和右前传感器的连线所映射的前侧直线;基于所述左后传感器和所述右后传感器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对应的基准坐标,确定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所述左后传感器和右后传感器的连线所映射的后侧直线;基于所述左前传感器和所述左后传感器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对应的基准坐标,确定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所述左前传感器和左后传感器的连线所映射的左侧直线;基于所述右前传感器和所述右后传感器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对应的基准坐标,确定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所述右前传感器和右后传感器的连线所映射的右侧直线;分别基于所述前侧直线的斜率、所述后侧直线的斜率、所述左侧直线的斜率和所述右侧直线的斜率,确定该车厢的前侧侧滚倾角、后侧侧滚倾角、左侧侧滚倾角和右侧侧滚倾角;基于所述前侧侧滚倾角、所述后侧侧滚倾角、所述左侧侧滚倾角和所述右侧侧滚倾角,确定该车厢的平稳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前侧直线的斜率,利用以下公式确定该车厢的前侧侧滚倾角:θ
f
=arc tan K
f
其中,K
f
为前侧直线的斜率,θ
f
为该车厢的前侧侧滚倾角;基于所述后侧直线的斜率,利用以下公式确定该车厢的后侧侧滚倾角:θ
b
=arc tan K
b
其中,K
b
为后侧直线的斜率,θ
b
为该车厢的后侧侧滚倾角;基于所述左侧直线的斜率,利用以下公式确定该车厢的左侧侧滚倾角:θ
l
=arc tan K
l
其中,K
l
为左侧直线的斜率,θ
l
为该车厢的左侧侧滚倾角;基于所述右侧直线的斜率,利用以下公式确定该车厢的右侧侧滚倾角:θ
r
=arc tan K
r
其中,K
r
为右侧直线的斜率,θ
r
为该车厢的右侧侧滚倾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前侧侧滚倾角、所述后侧侧滚倾角、所述左侧侧滚倾角和所述右侧侧滚倾角,确定该车厢的平稳状态,包括:基于所述前侧侧滚倾角和所述后侧侧滚倾角,确定该车厢的行进面平稳度;基于所述左侧侧滚倾角和所述右侧侧滚倾角,确定该车厢的侧倾面平稳度;当该车厢的行进面平稳度大于预设行进面平稳度,和/或该车厢的侧倾面平稳度大于
预设侧倾面平稳度时,确定该车厢为非平稳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前侧侧滚倾角和所述后侧侧滚倾角,利用以下公式确定该车厢的行进面平稳度:δ=(θ
f
‑
θ
b
)2;其中,θ
f
为该车厢的前侧侧滚倾角;θ
b
为该车厢的后侧侧滚倾角;基于所述左侧侧滚倾角和所述右侧侧滚倾角,利用以下公式确定该车厢的侧倾面平稳度:δ=(θ
l
‑
θ
r
)2;其中,θ
l
为该车厢的左侧侧滚倾角,θ
r
为该车厢的右侧侧滚倾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前侧直线和该车厢的车厢高度,确定该车厢的车顶面的前侧中点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的前侧中点基准坐标值;基于所述前侧中点基准坐标值,分别确定该车厢的前侧横向偏移量和前侧纵向偏移量;基于所述后侧直线和该车厢的车厢高度,确定该车厢的车顶面的后侧中点在所述基准坐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成亮,马晓龙,褚衍涛,占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