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转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29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信号转换电路,其包括输入信号单元;输入信号单元包括输入信号端IN、二极管D1、二极管D2;NPN转换单元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PNP转换单元包括三极管Q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输出信号单元包括输出信号端PNP_OUT、输出信号端NPN_OUT、二极管D3。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路封装成小型PCB使用时,既能输出NPN信号又能够输出PNP信号,输入信号端IN接头可连接PNP高电平信号或NPN低电压信号,输出可选择接线端为PNP或者NPN输出;可连接在线路中间,整体板子做环氧树脂封装,可应用于工业任意场景,实现电路的信号转换。信号转换。信号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号转换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信号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自动化行业使用的控制电路中,对于传感器,通常使用的日系产品以NPN为主,欧系产品以PNP为主,这导致控制电路中负载的接线方式不同,NPN型负载接在电源正极和OUT端,而PNP型负载接在OUT端和电源负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果需要NPN与PNP相互转换,需要使用继电器并且通过布置额外线路来实现,占用空间大,并且需要有配电箱,使用及其不变,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空间小且使用方便的信号转换电路。
[0004]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信号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输入信号单元、PNP转换单元、NPN转换单元、输出信号单元;所述输入信号单元包括输入信号端IN、二极管D1、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所述输入信号端IN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NPN转换单元的电阻R2一端、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PNP转换单元连接的电阻R5一端连接;所述NPN转换单元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GND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连接有所述电阻R1,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PNP转换单元包括三极管Q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连接有所述电阻R4,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GND之间连接有所述电阻R6;所述输出信号单元包括输出信号端PNP_OUT、输出信号端NPN_OUT、二极管D3;所述输出信号端PNP_OUT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输出信号端NPN_OUT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输出信号端NPN_OUT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输出信号端PNP_OUT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1选用SS8050管。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2选用SS8550管。
[0007]本技术的优点:当输入信号端IN为高电平信号时,电路通过二极管D1执行NPN转换单元2,即电流通过三级管Q1的基极、发射极,并且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导通,输出信号端NPN_OUT为低电平,完成高电平转低电平的转换。
[0008]当输入信号端IN为低电平信号时,电路通过二极管D2执行PNP转换单元3,即三级管Q2的发射极连接VCC,电流通过三级管Q2的发射极和基极,并且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导通,输出信号端PNP_OUT为高电平,完成低电平转高电平的转换。
[0009]本技术的电路封装成小型PCB使用时,既能输出NPN信号又能够输出PNP信号,输入信号端IN接头可连接PNP高电平信号或NPN低电压信号,输出可选择接线端为PNP或者
NPN输出。
[0010]本技术的电路集成到一个微型PCB中,最大通过电流1.5A,支持DC24V的传感器任意转换,可连接在线路中间,整体板子做环氧树脂封装,可应用于工业任意场景,实现电路的信号转换。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电气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PCB板正面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PCB板背面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PCB板3D仿真图
[0015]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输入信号单元1、NPN转换单元2、PNP转换单元3、输出信号单元4。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转换电路,其包括输入信号单元1、PNP转换单元3、NPN转换单元2和输出信号单元4。
[0018]输入信号单元1包括输入信号端IN、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用于处理输入信号;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输入信号端IN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NPN转换单元的电阻R2一端、电阻R3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与PNP转换单元连接的电阻R5一端连接。
[0019]当输入信号端IN为高电平信号时,电路通过二极管D1执行NPN转换单元2,当输入信号IN为低电平信号时,电路通过二极管D2执行PNP转换单元3。
[0020]NPN转换单元2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用于高电平信号转低电平信号;三极管Q1选用SS8050管,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GND连接,即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
[0021]PNP转换单元3包括三极管Q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用于低电平信号转高电平信号;三极管Q2选用SS8550管,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VCC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4,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GND之间连接有电阻R6。
[0022]输出信号单元4包括输出信号端PNP_OUT、输出信号端NPN_OUT、二极管D3,用于信号输出连接;输出信号端PNP_OUT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输出信号端NPN_OUT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与输出信号端NPN_OUT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与输出信号端PNP_OUT连接。
[0023]当输入信号端IN为高电平信号时,电流通过三级管Q1的基极、发射极,并且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导通,输出信号端NPN_OUT为低电平,完成高电平转低电平
的转换。
[0024]当输入信号端IN为低电平信号时,三级管Q2的发射极连接VCC,电流通过三级管Q2的发射极和基极,并且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导通,输出信号端PNP_OUT为高电平,完成低电平转高电平的转换。
[0025]如图2至图4所示,电路确定后,绘制PCB板图,体积小,并且在输入信号端IN、输出信号端NPN_OUT、输出信号端PNP_OUT出预制引出线,整体板子做环氧树脂封装,可应用于工业任意场景,实现电路的信号转换。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输入信号单元、PNP转换单元、NPN转换单元、输出信号单元;所述输入信号单元包括输入信号端IN、二极管D1、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所述输入信号端IN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NPN转换单元的电阻R2一端、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PNP转换单元连接的电阻R5一端连接;所述NPN转换单元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GND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连接有所述电阻R1,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PNP转换单元包括三极管Q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飞李伟东韩宇赵立峰赵海王立兴高爱梅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