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较小面积的含量子点的波长转换元件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皆知,液晶显示系统通过液晶面板来显示影像。但是,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必须通过所谓的背光装置来达到发光功能,因此背光装置是液晶显示装置重要的零组件。
[0003]现行背光装置大多采用已封装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semiconductor light
‑
emitting diode)作为发光光源,其架构大致区分为直下式背光装置以及侧光式背光装置。直下式背光装置具有出光效率高、不需导光板、零组件较少等优点,但是也具有光均齐度较低、模块较厚等缺点。直下式背光装置区分为两种型式。第一种型式的直下式背光装置是直接将发光二极管排列在灯箱内。侧光式背光装置的主要结构由发光光源、导光板、光学膜片(例如:棱镜片、扩散片、反射片等)、光源反射罩以及外部结构体(例如,边框等)所构成。具有波长转换功能的波长转换元件则是背光装置的重要元件。
[0004]目前已有背光装置的具有波长转换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装置,包含:电路板,其上定义纵向方向;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电气接合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沿所述纵向方向排列;长条状波长转换元件,具有两长侧边,所述长条状波长转换元件弯曲且以所述两长侧边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进而横跨于所述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的上方,所述长条状波长转换元件包含:波长转换层,包含透明的高分子基材以及多个量子点,所述多个量子点均匀地分布于所述高分子基材内,所述高分子基材具有上表面以及下表面;透明的上阻水阻气层,接合于所述高分子基材的所述上表面上:以及透明的下阻水阻气层,接合于所述高分子基材的所述下表面上;以及多个透镜,每一个透镜对应一个半导体发光元件,每一个透镜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且覆盖其对应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其中每一个半导体发光元件用以发射第一色光且由其对应的透镜扩散进而分散地射向所述长条状波长转换元件,所述长条状波长转换元件内的所述多个量子点吸收通过所述长条状波长转换元件的所述第一色光的第一部分且将其转换成第二色光,所述第二色光与所述第一色光的其余部份混光成第三色光进而朝向离开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前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含反射层,局部地形成于所述电路板上以曝露所述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所述反射层用以反射射向其本身的所述第一色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每一个半导体发光元件包含:半导体发光裸晶;透明的封装体,包覆所述半导体发光裸晶;以及多个荧光粉体,均匀地分布于所述透明的封装体内,其中每一个半导体发光裸晶用以发射第四色光且射向所述透明的封装体,所述透明的封装体内的所述多个荧光粉体吸收通过透明的封装体的所述第四色光的第二部分且将其转换成第五色光,所述第五色光与所述第四色光的其余部份混光成所述第一色光进而射向其对应的透镜。4.一种发光装置,包含:电路板,其上定义纵向方向;多个半导体发光裸晶,电气接合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沿所述纵向方向排列;反射层,局部地形成于所述电路板上以曝露所述多个半导体发光裸晶;多个调光层,每一个调光层对应一个半导体发光裸晶且形成于其对应的半导体发光裸晶的顶表面上;以及长条状波长转换元件,具有两长侧边,所述长条状波长转换元件弯曲且以所述两长侧边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进而横跨于所述多个半导体发光裸晶的上方,所述长条状波长转换元件包含:波长转换层,包含透明的高分子基材以及多个量子点,所述多个量子点均匀地分布于所述高分子基材内,所述高分子基材具有上表面以及下表面;透明的上阻水阻气层,接合于所述高分子基材的所述上表面上:以及透明的下阻水阻气层,接合于所述高分子基材的所述下表面上,
其中每一个半导体发光裸晶用以发射第一色光且由其所对应的调光层减弱通过的所述第一色光,所述反射层用以反射射向其本身的所述第一色光,所述长条状波长转换元件内的所述多个量子点吸收通过所述长条状波长转换元件的所述第一色光的一部分且将其转换成第二色光,所述第二色光与所述第一色光的其余部份混光成第三色光进而朝向离开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前进。5.一种发光装置,包含:电路板,其上定义N条彼此平行的纵向方向,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N组半导体发光元件,每一组半导体发光元件对应一条纵向方向,每一组半导体发光元件电气接合于所述电路板上且沿其对应的纵向方向排列;N条长条状波长转换元件,每一条长条状波长转换元件对应一组半导体发光元件且具有两长侧边,每一条长条状波长转换元件弯曲且以所述两长侧边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进而横跨于其对应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俊民,
申请(专利权)人:睿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