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与收纳的折叠车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4959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与收纳的折叠车,其包括底部框架和分别设于底部框架的两侧的竖向支撑架组件,每个竖向支撑架组件均包括彼此铰接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每个下支撑架与底部框架的一个侧边铰接且以该侧边为旋转轴向内侧可旋转翻折;所述折叠车的顶部设有与两个上支撑架的顶边的一个铰接并与另一个可拆卸连接的顶部框架,以及固定在顶部框架上的顶板雨棚;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的连接处之间安装有中层桌面板,下支撑架与底部框架之间设有斜撑杆,使折叠车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与收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折叠车将主体的两个支撑架组件都分为铰接的上下支撑架,并向下折叠收纳到底部框架,减小了最大面的折叠面积,尺寸适宜车载运输。车载运输。车载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与收纳的折叠车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车,具体涉及一种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与收纳的折叠车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折叠架因其有效利用上层空间,被广泛应用于收纳领域。
[0003]目前市场上折叠架多为家用置物折叠架,采用自行组装的方式,利用中轴线进行折叠形成最大限度的空间节约。折叠后的收纳架虽然有效压缩了厚度但最大面的面积依然很大,使得车载运输难度大,且该种折叠方式很容易在误操作的情况下自动折叠,导致框架容易变形,整体结构不稳定,承重能力较差,无法承载较重的机电设备。因此折叠架的使用范围大多被限制在家用等轻量级有限的场景中,难以推广至更广泛的领域。
[0004]目前,在收纳领域具体存在以下几种现有技术:
[0005](1)中轴式折叠方式:现有的中国专利文件CN215649870提供了一种多层式折叠架,包括左侧架、右侧架,左侧架、右侧架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顶层以及多层折叠层,多层折叠层的左右两端分别由上至下依次轴连接在左侧架、右侧架上,顶层的定位端轴连接在左侧架的顶端,顶层的摆动端绕着其定位端摆动以折叠在左侧架;多层折叠层的前侧竖直设有联动竖杆,联动竖杆分别与多层折叠层的中间折叠处轴连接;联动竖杆上竖直开设有贯穿其本体的竖直限位槽,联动竖杆上还滑动设有U型限位块,竖直限位槽内设有与U型限位块螺纹连接的梅花手柄螺栓,梅花手柄螺栓与左侧架、右侧架的前立柱之间均设有连杆,两组连杆的顶部分别与左侧架、右侧架的前立柱轴连接。由此,实现了中轴式折叠方式,通过中轴处的联动竖杆的上下移动来实现折叠和展开。但是,上述结构折叠架存在以下缺陷:折叠后面积过大、易沿中轴变形、承重能力差因而不适用于医疗场景。
[0006](2)整体式的折叠方式:现有的中国专利文件CN108116469A提供了一种航空折叠车,其主要折叠结构为两根主立柱,主折叠区位于两主立柱之间,中翻板架(搁板)的一侧边铰接在主力柱上,向主折叠区折叠;主支架两侧设有侧支架,侧支架的顶部连接有可以折叠的侧翻板,侧立柱和主立柱之间连有若干横梁,横梁一端固定在侧支柱上,另一端铰接在主立柱上,两侧的侧翻板以主立柱为旋转轴向内折叠。上板和下板的一侧边分别铰接在两根所述下支撑杆上。航空车体积本身较小,所以采取这种整体式折叠的方式。然而,对于体积较大的折叠车如核酸检测车,其主要支撑面的面积大,如果采取整体折叠的方式,其最大面的面积较大,不利于车载运输。
[0007]综上所述,上述两种折叠方式的折叠架,若应用于生活以外的场景都普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0008](1)折叠后最大面的面积过大,不便于车载运输。
[0009](2)承重能力差,应用不适用于生活以外的更多承重场景。
[0010](3)承重能力强的折叠架和折叠车一般无法实现单人快速折叠与展开。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与收纳的折叠车及其使用方法,以实现折叠面积小、车载便携式、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与收纳、结构稳固。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与收纳的折叠车,其包括底部框架和分别设于底部框架的两侧的两个竖向支撑架组件,每个竖向支撑架组件均包括彼此铰接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每个下支撑架与底部框架的其中一个侧边铰接且以该侧边为旋转轴向内侧可旋转翻折;所述折叠车的顶部设有与两个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上支撑架的顶边的其中一个铰接并与另一个可拆卸地连接的顶部框架,以及固定在所述顶部框架上的顶板雨棚;两个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的连接处之间安装有中层桌面板,所述中层桌面板的尺寸与底部框架的尺寸相同;所述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下支撑架与所述底部框架之间设有斜撑杆,使得折叠车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与收纳。
[0013]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通过第一铰链铰接,且上支撑架以下支撑架的顶边为旋转轴向外侧可旋转翻折,所述第一铰链为合页式铰链。
[0014]两个竖向支撑架组件分别设于彼此相对的底部框架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位于底部框架的第一侧边的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分别是第一侧上支撑架和第一侧下支撑架,位于底部框架的第二侧边的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分别是第二侧上支撑架和第二侧下支撑架。
[0015]所述底部框架具有与其第一侧边相邻的第三侧边,斜撑杆的一端与下支撑架与所述底部框架的第三侧边中的其中一个通过铰接螺栓铰接,另一端与下支撑架与所述底部框架的第三侧边中的另一个通过U型槽和固定螺栓可拆卸地连接。
[0016]所述铰接螺栓位于底部框架的第三侧边上,且底部框架的第三侧边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斜撑杆的斜撑杆卡槽。
[0017]所述底部框架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中的一个与底部框架的上表面齐平,另一个自底部框架的上表面向上凸出,且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高度差至少为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的厚度之和。
[0018]所述顶部框架的第一侧边与第一侧上支撑架的顶边通过第四铰链铰接,使得顶部框架以第一侧上支撑架的顶边为旋转轴向靠近所述第一侧上支撑架的方向可旋转翻折;顶部框架的第二侧边与第二侧上支撑架的顶边通过插销和槽配合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
[0019]所述中层桌面板的底部焊接有两条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侧下支撑架和第二侧下支撑架的顶边的横梁,且所述中层桌面板的周缘上设有L型的卡槽。
[002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上文所述的折叠车的使用方法,包括:
[0021]S1:将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下支撑架均向外旋转翻折至与底部框架垂直的位置,并利用斜撑杆固定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下支撑架;
[0022]S2:将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上支撑架均相对于下支撑架向上展开,再将顶部框架相对于一侧的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上支撑架展开并与另一侧的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上支撑架连接;
[0023]S3:将中层桌面板安装于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的连接处之间,随后拆卸所述斜撑杆;
[0024]S4:在折叠车使用完成后,利用斜撑杆固定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下支撑架,再拆卸所
述中层桌面板;
[0025]S5:将顶部框架一侧的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上支撑架脱开连接,并相对于另一侧的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上支撑架向下折叠,再将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上支撑架均相对于下支撑架向下折叠;
[0026]S6:拆卸所述斜撑杆,再将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下支撑架均向内旋转折叠至与底部框架平行的位置;
[0027]S7:将经过折叠的折叠车装入无菌袋。
[0028]本专利技术的折叠车将主体的两个支撑架组件都分为铰接的上下两个支撑架,上并向下折叠收纳到底部框架,改变现有技术中的中轴折叠和整体结构框架折叠,通过这种新型一体化铰接的折叠方式减小了最大面的折叠面积,尺寸适宜车载运输,且便于装入无菌袋无菌运输。
[0029]此外,本专利技术通过斜撑杆的设置,实现了安装过程中临时的三角形支撑体系进行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的加固,避免折叠过程中竖向支撑架组件的框架不可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与收纳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部框架和分别设于底部框架的两侧的两个竖向支撑架组件,每个竖向支撑架组件均包括彼此铰接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每个下支撑架与底部框架的其中一个侧边铰接且以该侧边为旋转轴向内侧可旋转翻折;所述折叠车的顶部设有与两个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上支撑架的顶边的其中一个铰接并与另一个可拆卸地连接的顶部框架,以及固定在所述顶部框架上的顶板雨棚;两个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的连接处之间安装有中层桌面板,所述中层桌面板的尺寸与底部框架的尺寸相同;所述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下支撑架与所述底部框架之间设有斜撑杆,使得折叠车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与收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与收纳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通过第一铰链铰接,且上支撑架以下支撑架的顶边为旋转轴向外侧可旋转翻折,所述第一铰链为合页式铰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与收纳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两个竖向支撑架组件分别设于彼此相对的底部框架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位于底部框架的第一侧边的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分别是第一侧上支撑架和第一侧下支撑架,位于底部框架的第二侧边的竖向支撑架组件的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分别是第二侧上支撑架和第二侧下支撑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与收纳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具有与其第一侧边相邻的第三侧边,所述斜撑杆的一端与下支撑架与所述底部框架的第三侧边中的其中一个通过铰接螺栓铰接,另一端与下支撑架与所述底部框架的第三侧边中的另一个通过U型槽和固定螺栓可拆卸地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与收纳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螺栓位于底部框架的第三侧边上,且底部框架的第三侧边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斜撑杆的斜撑杆卡槽。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单人操作快速展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熲黄志强巩许婷段夕瑶王佩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黎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