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10Cr11Co3W3NiMoVNbNB马氏体不锈钢锻件晶粒度的热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483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马氏体耐热不锈钢热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提高10Cr11Co3W3NiMoVNbNB马氏体不锈钢锻件晶粒度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预备热处理、性能热处理、第一次回火处理以及第二次回火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性能热处理工艺前增加了一道预备热处理工艺,并且在性能热处理淬火加热时,增加了一道高温阶段的长时间保温工艺,然后再缩短高温淬火温度的保温时间,以获得晶粒度≥4的锻材产品;相较于传统热处理工艺而言,获得的锻件产品质量好,不会出现锻件产品晶粒度不合格以及伴随混晶的现象,大大减少了返工次数,节约了生产时间,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不会影响交货周期,同时,降低了锻件产品的开裂报废风险,可有效节省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10Cr11Co3W3NiMoVNbNB马氏体不锈钢锻件晶粒度的热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马氏体耐热不锈钢热处理
,特别涉及提高10Cr11Co3W3NiMoVNbNB马氏体不锈钢锻件晶粒度的热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10Cr11Co3W3NiMoVNbNB属于马氏体耐热不锈钢,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材料;该材料主要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的高温载荷零部件,产品主要涉及汽轮机阀座、红套环等锻件,因此运用非常广泛。
[0003]但是,该材料类型锻件在工厂实际生产中,经过性能热处理后经常会出现晶粒度粗大、混晶等性能不合格的现象。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在于:该材料的设计使用温度为660℃,需要该材料不仅要满足常温的力学性能,还得满足高温660℃的高温持久力学性能。因此,为了满足高温持久性能,需要该材料的性能热处理淬火温度非常高,通常淬火温度在1085℃

1115℃左右;在后续试验检测过程中测得:该材料的相变温度点Ac1为780℃左右,Ac3为905℃左右,Ms为365℃左右。常规材料的性能热处理淬火温度为Ac3温度点以上30℃

50℃。而该材料的淬火温度点比相变温度点高出了180℃以上。因此在这么高的淬火温度下,必然导致淬火后晶粒度粗大的现象。
[0004]根据工厂实际统计表明,该材料产品在性能热处理前的原始晶粒度较差,一般在1

2级左右。由于该钢种合金元素含量多,淬透性强,组织遗传性明显,通过传统的锻后预处理工艺很难将锻件的原始晶粒度细化下来。而产品的原始晶粒度较差,往往在后续的性能热处理中需要伴随着多次的热处理返工,同时多次热处理返工又对锻件力学性能有影响,并且反复热处理对锻件变形、开裂等有较大的风险。并且,该材料通过传统的热处理工艺做出来的产品晶粒度一般在0

1级左右,所得到材料产品晶粒度不佳。
[0005]为此,提出提高10Cr11Co3W3NiMoVNbNB马氏体不锈钢锻件晶粒度的热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提高10Cr11Co3W3NiMoVNbNB马氏体不锈钢锻件晶粒度的热处理方法,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产品的原始晶粒度较差通过传统的锻后预处理工艺很难将锻件的原始晶粒度细化下来,在后续的性能热处理中需要伴随着多次的热处理返工,同时多次热处理返工又对锻件力学性能有影响,并且反复热处理对锻件变形、开裂等有较大的风险。并且,该材料通过传统的热处理工艺做出来的产品晶粒度一般在0

1级左右,所得到材料产品晶粒度不佳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提高10Cr11Co3W3NiMoVNbNB马氏体不锈钢锻件晶粒度的热处理方法,包括:
[0009]预备热处理,将粗加工后的锻件装入高温井式电炉中,随高温井式电炉升温至预热温度650℃
±
20℃,保温3h,再升温至正火温度1030℃
±
20℃,保温8h,随后将锻件吊出,
空冷备用;
[0010]性能热处理,将经过预备热处理的锻件再次装入高温井式电炉中,随高温井式电炉升温至预热温度650℃
±
20℃,保温3h,再升温至预热温度1030℃
±
20℃,保温5h,随后再升温至淬火温度1100℃
±
10℃,保温2h,再将锻件吊出,淬入淬火油中冷却备用;
[0011]第一次回火处理,将经过性能热处理的锻件再次装入高温井式电炉中,随高温井式电炉升温至预热温度350℃
±
20℃,保温3h,再升温至回火温度690℃
±
20℃,保温12h,随后将锻件吊出,空冷备用;
[0012]第二次回火处理,将经过第一次回火处理的锻件再次装入高温井式电炉中,随高温井式电炉升温至预热温度350℃
±
20℃,保温3h,再升温至回火温度690℃
±
20℃,保温12h,随后将锻件吊出,空冷至室温,获得晶粒度≥4的锻材产品。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高温井式电炉采用RJ2

312

13型高温井式电炉。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预备热处理步骤中,锻件空冷至100℃以下。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性能热处理步骤中,锻件淬入淬火油中冷却至表面温度80℃以下。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次回火处理步骤中,锻件空冷至室温。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提高10Cr11Co3W3NiMoVNbNB马氏体不锈钢锻件晶粒度的热处理方法,该方法在性能热处理工艺前增加了一道预备热处理工艺,并且在性能热处理淬火加热时,增加了一道高温阶段的长时间保温工艺,然后再缩短高温淬火温度的保温时间,以获得晶粒度≥4的锻材产品;相较于传统热处理工艺而言,获得的锻件产品质量好,不会出现锻件产品晶粒度不合格以及伴随混晶的现象,大大减少了返工次数,节约了生产时间,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不会影响交货周期,同时,降低了锻件产品的开裂报废风险,可有效节省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高10Cr11Co3W3NiMoVNbNB马氏体不锈钢锻件晶粒度的热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锻件经传统性能热处理工艺加工后晶粒度变化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锻件经改进后性能热处理工艺加工后晶粒度变化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改进热处理工艺前锻件晶粒度放大100倍的显微组织形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改进热处理工艺前锻件晶粒度放大100倍的另一角度显微组织形貌。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改进热处理工艺后锻件晶粒度放大100倍的显微组织形貌。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改进热处理工艺后锻件晶粒度放大100倍的另一角度显微组织形貌。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采用传统性能热处理工艺对原始晶粒度较差的锻件产品进行处理,存在很难将锻件的原始晶粒度细化下来,在后续的性能热处理中需要伴随着多次的热处理返工,同时多次热处理返工又对锻件力学性能有影响,并且反复热处理对锻件变形、开裂等有较大的风险。并且,该材料通过传统的热处理工艺做出来的产品晶粒度一般在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提高10Cr11Co3W3NiMoVNbNB马氏体不锈钢锻件晶粒度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备热处理,将粗加工后的锻件装入高温井式电炉中,随高温井式电炉升温至预热温度650℃
±
20℃,保温3h,再升温至正火温度1030℃
±
20℃,保温8h,随后将锻件吊出,空冷备用;性能热处理,将经过预备热处理的锻件再次装入高温井式电炉中,随高温井式电炉升温至预热温度650℃
±
20℃,保温3h,再升温至预热温度1030℃
±
20℃,保温5h,随后再升温至淬火温度1100℃
±
10℃,保温2h,再将锻件吊出,淬入淬火油中冷却备用;第一次回火处理,将经过性能热处理的锻件再次装入高温井式电炉中,随高温井式电炉升温至预热温度350℃
±
20℃,保温3h,再升温至回火温度690℃
±
20℃,保温12h,随后将锻件吊出,空冷备用;第二次回火处理,将经过第一次回火处理的锻件再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巧林刘鹏李文明成敏捷王仁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新承航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